1993年,河南村民孙保杰家来了几个日本人。其中一个日本人进屋后看到一个瘦弱的老人,瞬间就红了眼眶,哽咽着喊道:“弟弟!”
老人听到声音后,情绪也非常的激动,随后兄弟二人相拥而泣。原来,这个老人是一个日本老兵,但他在孙保杰家已经生活了整整47年。而日本老兵之所以能够走进孙家,都是因为孙保杰的父亲孙邦俊的收留。那年是1946年,距离抗战结束仅过去一年,孙邦俊为何会收留一个日本兵,这47年他们又经历了什么呢?1:
1946年冬,孙邦俊拉着一车野菜来到了镇上去售卖,就在快收工的时候,他突然看到到处围了一圈人。出于好奇,孙邦俊凑过来看热闹,只见地上卷缩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包子铺的老板叫骂着:“赶紧走,我这没吃的给你........”期间,还有人将烂菜叶子和臭鸡蛋扔了过来,可乞丐非但没有躲闪和生气,相反他迫不及待地捡起那些菜叶子拼命往嘴里塞。天性善良的孙邦俊,看着乞丐落魄的样子心里很难过,这时旁边的人又交头接耳说:“看这样子,怕是熬不过冬天。”孙邦俊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出于怜悯之心他将仅剩下的两个窝窝头扔给了乞丐。不料,很快就有人制止说:“你怎么还给他吃的,没看他是日本人吗?”这时孙邦俊才反应过来,乞丐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不堪,但一看就是日本军服。那会抗战刚结束一年多,百姓们一提到“日本人”三个字,都恨得直咬牙。孙邦俊又何尝不痛恨日本人,他的家乡就曾遭到日寇的血洗,许多村民都惨死在了日寇的屠刀下。但看着眼前这个日本兵,孙邦俊又于心不忍,犹豫片刻他还是将窝窝头递了过去,但孙邦俊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两个窝窝头,竟然让自己家和这个日本兵结下了缘分。2:
递过窝窝头后,孙邦俊转身就要走,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裤腿被人扯住了,低头一看正是那个日本兵。他嘴里叽里咕噜地说了一连串孙邦俊听不懂的话,手也在不停地比划,从他那冲忙渴望的眼神中,孙邦俊敏锐地感觉到,他是想跟自己走。但这怎么可能呢?先不说收留一个日本兵会遭到怎样的歧视,单从家里的条件来看,他们也没有多余的能力再养活一个人了。于是,孙邦俊用力地抽出了自己的裤腿并收摊走人,可走出很长一段路后,孙邦俊回头一看,那个日本兵正一瘸一拐地跟在自己身后。大冬天他穿着漏洞的衣服,受伤和脚上都有了冻疮,孙邦俊想到了那句:“恐怕他熬不过冬天了!”心里一颤,他实在不忍心看着一个大活人被冻死。孙邦俊想,先将他带回家收拾一下,然后上报给政府,看能否将他送回日本。就这样,在周边人诧异的目光中,孙邦俊将日本兵带回了家。孙邦俊的妻子一看丈夫领回来一个日本人,当时就表示反对,一是对日本人的仇恨,还有就是家里着实不宽裕。但孙邦俊却说:“不差他一口吃的了,好好的一个人,也不能让他饿死。”妻子这才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在孙邦俊家,日本兵洗了热水澡,还换了干净的衣服,吃了一顿正常的饭,看上去状态好了很多,但很快麻烦就来了。村民得知孙邦俊竟然收留了一个日本人,都纷纷找上门劝说他将日本人送走,有些人还指着他说:“这么快就忘了日本人干的坏事,竟然领回来一个仇人。”孙邦俊理解村民们心情,可是他还是决定暂时让日本兵住在家里,村民们见劝不动也就各回各家了,不过此后数日他们一直躲着孙家人。日本兵状态好了后,孙邦俊就尝试跟他沟通,结果发现他耳朵曾经受过伤,而且大脑似乎也不清晰,根本无法沟通。到了晚上,日本兵还总是大喊大叫,甚至还会动手打自己,孙邦俊一看有些心疼,就带着日本兵去附近医院看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日本兵的精神状态恢复了很多,起码情绪稳定了,可为此孙邦俊家却欠下了一些外债,这对于他们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时孙邦俊的想法就是,尽快帮日本兵找到家人,可政府来人后,根本无法和日本兵正常沟通,对于自己的家乡、名字他似乎都不记得,只模糊地写了一个像“李”的字。无奈之下,孙邦俊只能让日本兵一直在自己家住下,还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李同,在后来的人口普查中,李同的户口就落在了孙家,他也正式成为了孙家的一员。原本孙邦俊想让李同跟自己干点活,可尝试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李同压根不会干农活,让他锄草,他竟然把苗都锄掉了。孙邦俊只能放弃让他帮干活的想法,就让他在家和孩子们待着,不许乱跑,此后的日子里,不管孙邦俊家过得多么艰难,他们也从未想过赶走李同。3:
在孙邦俊一家的照顾下,李同发病的频率越来越少,尽管语言沟通有障碍,但是他们都能感觉到,李同是一个很有礼貌的人。几年下来,因为李同为人不错,村里人对他的偏见也慢慢消息,困难时期,孙邦俊一家因为人口多,时常无米下锅,邻居还会主动接济。也有人给李同送来了衣服和鞋子,虽然不是新的,但这也给孙邦俊一家解决了不少问题,李同不怎么说话,但每次有人送东西时,他都会深鞠一躬。转眼到了1962年,李同来孙家16年了,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朴实、善良的大家庭了,唯一让孙邦俊焦虑的是,关于李同的身世依然毫无线索。这年,孙邦俊患了重病,临终前他交代儿子孙保杰:“一定要帮你叔叔找到家人,让他和家人团圆啊!”孙保杰拼命点头,孙邦俊去世时,李同哭得像个孩子,一直扶着棺材不撒手,村里人看了都直掉眼泪。他是日本兵,是侵华日军,若是没有孙俊邦,他恐怕早就冻死在1946年的那个冬天了,是孙邦俊和家人的善良和爱心,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孙邦俊去世后,孙保杰一直牢记父亲的话,对李同还是一如既往地好。但很快他们就因为收留李同而遭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在那个特殊年代,孙家因为李同日本人的身份遭到了一些批斗,甚至还影响到了孙保杰的婚姻,但到这时他们也没有放弃李同。后来邻村的一个姑娘同意嫁给孙保杰,她的理由是:“孙家对一个日本兵都这么好,对她肯定也不会差的。”姑娘过门后,和婆家人一起照顾李同,后来孙保杰有了孩子,孩子和李同也很亲,孙家三代人的照料让李同很感动。在孙邦俊病逝后的第十年,中日建交,孙保杰觉得机会来了,他写信给当地政府,希望可以帮助李同找到他在日本的家人。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依然是音信全无,可孙保杰没有放弃,他一直到处打听,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也愿意尝试,为此还欠下了3000多的外债。一直到1989年,孙保杰才看到希望,这年县里来了一个叫“根本利子”的日本女子,孙保杰急匆匆赶到县里并和对方见了面。听闻李同和孙家的故事后,根本利子感动到热泪盈眶,并答应孙保杰,回到日本后就会帮忙打听李同的家人。但因为信息太少,打听起来并不容易,看着日渐老去的李同,孙邦杰很着急。到了1990年,日本访问团来到了河南,孙保杰再次将李同的资料送了过去,同时还给了他们一张李同的照片。当李同的照片在日本被刊登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津田康道的日本老兵,激动地发现这个“李同”竟然是自己的战友石田东四郎。随后,津田康道赶紧找到了石田东四郎的哥哥,得知弟弟没有死,还被中国人收留了几十年,石田东四郎的哥哥怎么也不能相信。为了证实李同就是石田东四郎,在1993年的他的血样被送到了日本,经过鉴定对比后确定李同的确就是石田东四郎。石田东四郎的哥哥得到结果后,第一时间和孙保杰家取得了联系,并约定了来见面的时间,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虽然兄弟相认,但李同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离开,在他心里孙家已经是自己的家了,最后还是在孙保杰的陪同下,他才回到了日本。孙保杰在日本待了二十多天,趁着李同不注意才返回国内,这样的不辞而别让李同很难过,他的哥哥来信说:“你走后,他哭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然,虽然李同回到了日本,但和孙家并没有断了来往,而且为了感谢孙家对哥哥的照顾,李同的哥哥还给孙保杰500万日元作为感谢费,这在那个年代是一笔巨款,但孙保杰却拒绝了,最后两家商量决定将这笔钱捐给了当地政府,用于慈善事业。而孙保杰的儿子也被派送到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也得到了石田东四郎一家的照顾,两家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已经是亲人。虽然石田东四郎在日本生活得很好,但他经常想念中国的“家”,在2002年,孙保杰的妻子去日本时,石田东四郎哭着要给跟她回来,但因为身体原因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从孙家三代收留日本老兵的故事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纯良和大爱,希望这份善良永远不会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