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7日,刘少奇长女刘爱琴因病在北京病逝,终年93岁。在去世前,刘爱琴留下两个重要遗愿。
其一:捐赠遗体,用于国内科学研究。
其二:不举办追悼会。
从这两条遗愿上我们可以看出,刘爱琴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身为伟人的后代,她不但将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祖国,哪怕去世后也要为国家出一份力。
但其实,刘爱琴的人生经历非常的坎坷,她的前半生,堪称是一部血泪史.......
出生于1927年的刘爱琴,是刘少奇和何宝珍的长女,当时正是血雨腥风的时代,刘少奇夫妇又是革命者,他们自然无暇照顾孩子。
为了安全起见,刘爱琴出生三个月时,父母忍痛将她送给一户工人家庭抚养,工人家庭本就不富有,如今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日子更加紧张。
为了填饱肚子,刘爱琴刚懂事起,就跟着养母沿街乞讨或者捡垃圾,但旧社会的穷人太难,哪怕用尽全力也未必能解决温饱。
不过养父母心善,他们对刘爱琴视如己出,这份爱足以对抗物质上贫穷。所以,哪怕是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吃着糙米饭,刘爱琴的内心也是满满的幸福感。
转眼到了1934年,这一年,母亲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而刘爱琴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实在无力供养刘爱琴,为了保证她能活下去,养父母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她送给人家做童养媳。
旧社会的童养媳都是穷人家的女儿,她们到了婆家大多不被善待,与其说是“做媳妇”,不如说是做“童工”。
自从刘爱琴的双脚踏进婆家的大门,她苦难的人生也拉开了序幕。婆婆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对年幼的刘爱琴毫无同情心。
小小的刘爱琴要拾柴、做饭、干家务,她弱小的身影,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即便如此,婆婆还是百般苛刻,让她睡柴房、不让吃饱饭。
有一次,刘爱琴还饿着肚子,婆婆却非逼她去打水,因为水桶太重导致她头重脚轻,一下就掉到了井里,若不是公公路过及时将她拉上来,刘爱琴可能会被深水井淹死。
冬天是最难熬也是最让刘爱琴恐惧的,她不但要干活,还没有棉衣服穿,手上、耳朵上长满了冻疮,疼痛就像影子一样,时刻伴随着刘爱琴。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刘爱琴,每到晚上就幻想着养父母来接自己,哪怕没有饭吃,也好过这样的折磨,可她的希望却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了。
一直到1938年,在周恩来的寻找和救助下,刘爱琴才脱离苦海并被送到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
当时为了领走刘爱琴,周恩来还支付给婆家一笔费用,所以后来父亲经常说:“你是人民用钱救回来了,不要忘了人民的恩情!”
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刘爱琴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疼爱,尤其是邓颖超妈妈,给她换了新衣服,梳头发,还给她最可口的饭菜。
也是在邓妈妈的口中,刘爱琴知道了关于母亲的一切,原来母亲是一位女英雄,她是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牺牲的,母亲的形象在刘爱琴心里瞬间伟大起来。
不久后,刘爱琴被送到了延安,她终于见到了父亲,看着瘦弱的女儿,刘少奇红了眼眶,他轻轻地女儿搂在怀里,这是刘爱琴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父亲的温暖。
和父亲相聚的日子也是短暂的。
一年后,刘爱琴和哥哥刘允斌被送到了苏联读书。在此期间,刘爱琴经历了苏德战争,不但生活环境恶劣,还经常饿肚子。
这些苦难没有让刘爱琴丧失信心,相反她变得越发坚强,她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和妇女们一起给前线的战士们缝缝补补。
刘爱琴再次回国,已经是1949年,距离她出国已过去了整整十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所以刚下飞机,刘爱琴就激动到热泪盈眶。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于刘爱琴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父亲的要求下,她开始努力攻克语言关,并成功考入人民大学。
毕业后的刘爱琴,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但父亲总是提醒她:“不要有任何的优越感,别忘了,你是人民用几十块大洋买回来的,一定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因为父亲的教导,刘爱琴于1958年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和丈夫离开北京,远赴内蒙古去支援当地的经济建设。
内蒙古多风沙,饮食也以窝窝头等粗粮为主,刘爱琴非但没有挑剔,相反让她要求自己努力去适应一切。
每次集体劳动时,刘爱琴也永远冲在最前边,苦活、累活都抢着干,后来身边同事知道她竟然是是刘少奇的女儿,都表示不敢相信。
然而,就在刘爱琴憧憬未来生活时,打击却接踵而至,她最爱的父亲和哥哥先后离世,丈夫也离她而去。
人到中年的刘爱琴,经历了亲人离世、爱人的抛弃,那是她人生最暗淡淡的岁月,她白天用干活来麻痹自己,晚上就蒙头痛哭。
有人在苦难中沉沦,有人在苦难中重生,刘爱琴就属于后者,当眼泪流干后,她决定挺起脊梁,迎接命运带给自己的挑战。
坚强的性格助力刘爱琴走过了那段最灰暗的岁月,在1979年,她终于得到了重回北京的机会,崭新的人生也向她招手。
风雨过后,必定是彩虹,刘爱琴相信所有的阴霾都将成为过去,等待她的必奖将将是精彩纷呈。
人生下半场,刘爱琴选择站在讲台上奉献自己的能量,因为能力出众,爱岗敬业,刘爱琴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还荣获公安部授予的人民警察一级金盾奖章。
哪怕是退休后,刘爱琴也没有安享晚年,她努力发挥自己的余热,而当提起过去时,刘爱琴总是淡然地说:“我从不会去抱怨!”
这就是伟人的后代,她继承了父辈的心胸豁达和格局,用博爱的胸怀接纳了命运中所有的苦难和不幸。
2020年6月7日,刘爱琴的生命走到了终点,人生的最后,她依然想着人民,最终决定捐赠自己的遗体。
刘爱琴的一生,开始于战乱,终止于和平年代。
在93年的人生旅途中,她饱经沧桑,历经坎坷,但不管命运如何刻薄,她都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她终其一生,服务于自己的国家,没有辜负父亲的教导,也没有辜负在她七岁时就牺牲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