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世后,在拟订亲属守灵名单时,李敏说:还有我哥哥贺麓成!

文摘   2024-09-23 08:01   湖南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因病离世,终年83岁。一时间,全国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通过不同的方式缅怀、悼念伟人。

而在所有悲痛的人群中,有一姓“贺”的男子哭得尤为伤心,此人名叫贺麓成,他对着毛主席的遗体悲痛地哭道:“大伯父,我来了!”

那么,贺麓成到底是谁?他和毛主席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为何姓“贺”的他,会称呼毛主席为“大伯父”?

其实,贺麓成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毛岸成”,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明白,他是毛家的后代,而且是毛主席的至亲。

没错,贺麓成的父亲正是毛主席的三弟毛泽覃,而他的母亲则是贺子珍的亲妹妹贺怡。

那么,明明是毛家的后人,为何却随“母”姓呢?这背后其实是一段悲壮的革命故事

1:幼年丧父,母子分别

1935年2月1日,贺麓成(原名毛岸成)在战乱中出生。此时,他的父亲毛泽覃正在为了革命南征北战,只有在偶尔的休息时,他才有时间想念远方的妻子和儿子,并盼望着早日和儿子见面。

然而,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1935年4月26日,也就是贺麓成出生后不到百天,毛泽覃在瑞金战斗时,不幸牺牲。

当丈夫牺牲的噩耗传到贺怡耳中时,她犹如五雷轰顶,差点晕厥过去。但当时革命形式非常严峻,并没有留给贺怡多少时间去伤心。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革命事业,也为了保留住革命种子,贺怡忍痛做了一个决定,将儿子送给一位名叫贺调元的地主抚养,并将毛岸成改为“贺麓成”。

尚在襁褓中的贺麓成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如此坎坷,不但失去了父亲,也错过了和母亲相伴的时间。

好在贺调元家境不错,而他对贺麓成更是疼爱有加,所以童年时的贺麓成并没有遭受什么苦难,相反在“爷爷”贺调元的精心抚养下,健康成长。

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贺麓成发现爷爷经常会收到一些信件,每次收到信后他都会仔细地看上半天,然后露出欣慰的笑容。

出于好奇,贺麓成总是问爷爷:“是谁写的信啊?”

爷爷抚摸一下贺麓成的头,和蔼地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自从后,贺麓成心中就多了一个谜团。

而这个谜底一直到1949年8月才揭开。

那时,经过千千万万名革命先烈的奋战,我们不但赶走了日本人,也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全国人民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这其中就包括贺调元。

胜利之后,贺调元又接到了一封信,它像以往那样迅速地打开了信,惊喜地说:“很好,很好,她还活着!”

贺调元口中的“她”,就是贺麓成的母亲贺怡,之前那些信件也都是贺怡邮寄的,因为过于思念儿子,贺怡只能寄思念于笔端。

如今革命胜利了,贺怡最大的心愿就是赶快见到儿子。于是,1945年8月,贺怡的车停在了贺调元家的家门口。

当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贺怡出现在贺麓成跟前时,他潜意识地躲到了“爷爷”贺调元的身后,眼神中有好奇也有一种陌生感。

贺调元赶紧将贺麓成拉到前面,兴奋地引导说:“来,孩子,赶紧叫妈妈!”

贺怡看着躲闪的儿子,眼泪瞬间涌出了眼眶,她想到了牺牲的丈夫,想到了这十几年的骨肉分离之苦。

这年的贺麓成已经14岁,面对突然出现的“妈妈”,他怎么也叫不出口,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女军人,心里有一种敬佩之情。

“麓成,赶紧叫妈妈呀,你之前不是总问那些信是谁邮寄的,那些都是你妈妈邮寄的,她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你,关心你....”

爷爷的这句话,触动了贺麓成,他突然开口叫了一声“妈妈”,贺怡再也绷不住了,一步上前将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这一刻她等了整整14年。

离别之际,全村人都来送别贺麓成,贺怡向贺调元夫妇深深地鞠躬,感谢他们不顾危险收留贺麓成,并将他培养成了优秀的学生。

2:相聚不过三个月,母子就天人永隔

为了弥补错失的14年,贺怡将儿子接到了身边。

一直对父母好奇的贺麓成,也终于知道了自己竟然有一对如此伟大的父母,唯一的遗憾是他和父亲没有机会见面了。

自从母子团聚后,贺怡对儿子尽心地照顾,给他做好吃的饭菜、辅导他功课、走到哪里都带着儿子。

有了母亲的爱,贺麓成觉得自己无比幸福,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份“爱”持续的时间会如此短暂。

1949年11月21日,贺怡带着贺麓成外出办事,不幸遭遇车祸,贺怡当场死亡,贺麓成腿部受伤。

母亲的猝然离世,让贺麓成深受打击,他扑在母亲的遗体上,拼命地呼喊着:“妈妈,妈妈,你不能丢下我.....”

可这一次,妈妈再也没有回应他了,这个走过战乱的坚强女子,却死在了和平时代,让人心痛也让人唏嘘。

贺怡去世后,贺麓成被接到了上海,由姨妈贺子珍和舅舅贺敏学抚养,贺子珍对贺麓成视如己出,不但养育他,还告诉他做人的道理。

贺子珍最为强调的是,让贺麓成保持谦卑之心,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不要因为自己是“毛贺”两家的后代,就觉得了不起,更不要主动提及自己的身份。

贺麓成点点头,将姨妈的话刻在了心里。而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待,转到上海读书的贺麓成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其实,最初贺麓成学习是非常吃力的,为此他有了参军的想法,舅舅贺敏学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国家要建设,需要教授,需要知识分子,你还是专心读书吧!”

舅舅的话,对贺麓成确定毕生志向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此后他放弃了参军的想法,一心扑在学习上。

初到上海时,贺麓成因为口音和学习成绩问题,备受同学嘲笑和排挤。但他没有丧失信心,每天放学后依然躲在角落里,拼命地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贺麓成的学习成绩一跃排到了班级前三名。1952年,17岁的贺麓成成功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专业。

大学四年,贺麓成依然没有放松过,自习室里、图书管里都是他的身影。也因此,贺麓成拿到了去苏联留学的名额,只可惜因为局势突变,贺麓成的留学之旅未开始就结束了。

随后,贺麓成被分配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对地导弹”,至此贺麓成开始为国家科技建设奉献终身。

3:低调工作,从未谈及出身

步入工作岗位后,贺麓成只专心工作,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自己的出身,以至于所有同事都不知道,身边这位埋头苦干的优秀年轻人,竟然是毛主席的侄子。

在单位填表时,父母一栏贺麓成只写了两个字“亡故”。而且,尽管他长期在北京工作,但从未主动给大伯父写过信,更没有提及见面。

其实,当年李敏结婚时,毛主席曾提议让李敏邀请贺麓成。

但因为贺麓成工作性质的原因,他的电话很难打,李敏打了很多次都没有联系上,这也让贺麓成错过了和大伯父见面的机会。

贺麓成一直牢记姨妈的话,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研事业上,他也是我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背后的努力也超乎了寻常人的想象。

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贺麓成功不可没。

除了在导弹方面攻击卓越外,在人造地球卫星、洲际导弹的研制上,贺麓成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贺麓成终于兑现了对家人的承诺,靠自己为祖国增砖加瓦,没有背负父辈的光环和功绩,没有走任何捷径。

因为贺麓成的低调,单位里无人知道他的出身,一直到1976年毛主席病逝,在拟定守灵人名单时,李敏提出要加上“我的哥哥贺麓成”,他才第一次以“毛主席侄子”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

至此,贺麓成终于见到了大伯父,只可惜此时大伯父永远地闭上双眼了。葬礼上,贺麓成和妹妹李敏抱头痛哭。

但即便如此,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贺麓成的身份,对单位同事他依然选择沉默。1983年,因为去领父亲的烈士证书,贺麓成的真实身份才被单位同事所知。

4:将子女的姓改回“毛”

晚安时的贺麓成,退休后又担任几家公司的董事长,但他从未忘记自己是井冈山的儿女,念念不忘革命老区。

于是,他会将公司部分盈利主动捐赠出来,用于重建革命老区,同时他还关心国家体育事业,多次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但生活中的贺麓成却很低调,他依然住老房子,家里甚至没有煤气,有老同事说:“你都这个级别了,又是烈士后代,完全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

贺麓成却说:“父辈是父辈,我是我,我不能沾父辈的光!”而为了纪念父亲和大伯父,他将一儿一女的姓氏改回了“毛”,同时也向姨妈要求自己那样,要求他们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人。

虽然出身在伟人家庭,但贺麓成没有借助父辈的光向前,而是靠着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成功的位置,为祖国建设贡献了力量....

人物书斋
带你一起了解不一样的人物,熟悉不一样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