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大汉奸回国,看到穿军装的儿子就蒙了,原来儿子是红色特工!

文摘   2024-10-03 08:02   湖南  

1950年8月,抚顺战犯管理所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

作为战犯管理所看守的张梦实,接到组织上的通知,要他亲自去收押从苏联遣返回国的伪满战犯。

这些人中,就包括张梦实自己的父亲,原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张景惠。

当张景惠在人群中看到穿着军装的儿子时,当场就蒙了,而后才恍然大悟,当年自己天天喊着“防匪抓谍”,没想到真正的“红色卧底”竟然就在自己家里。

汉奸父亲和红色特工儿子,这样的碰面注定让人唏嘘不已,而张景惠则说:“儿子骗得我好苦啊!”

那么,作为大汉奸的儿子,张梦实是如何一步步冲出家庭的牢笼,走上革命道路的呢?

1:

1921年,戏剧名伶徐芷卿嫁给了在东北颇有地位的张景惠,成为了他的第七夫人。次年,在张景惠的花园洋房里,徐芷卿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

这年的张景惠已经51岁,虽然之前六位夫人都生了孩子,可都是女孩。所以老来得子的张景惠,喜不自胜,并为儿子取名为张绍纪。

张绍纪的童年都是在哈尔滨的花园洋房里度过的。

在这里他过着锦衣玉食的少爷生活,张景惠偶尔不忙了,也会陪儿子玩一会,当时父子感情非常好。

在年幼的张绍纪心里,父亲既有威严的一面,却也很慈祥。

在张绍纪刚会说话时,张景惠就为他聘请了一位俄文教师,让张景惠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在学会俄语的同时也迷恋上了苏联文化。

当张绍纪知道苏联是一个消灭了压迫与剥削的国家时,逐渐萌生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为他日后走上共产主义道理埋下了伏笔。

但直到此时,张绍纪和父亲的关系还是非常和谐的,父子之间出现裂痕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张景惠的选择上。

当时,每天出入张家的人络绎不绝,有劝说他联合抗日的,也有日本人前来拉拢的,最终一向做事谨慎的张景惠做出了他一生最可悲的决定,就是投靠日本人,走上了大汉奸之路。

1932年,伪满傀儡政府成立,张景惠带着家人迁居长春,正式开始了他的汉奸生涯,他却不知这个决定也断送了父子关系。

2:

自从知道父亲开始为日本人办事后,张绍纪无忧无虑的生活就画上了句话,看到父亲对日寇笑脸相迎,卑躬屈膝的模样,他心如刀绞。

同时,曾经的小伙伴也开始疏远他,甚至嘲讽他是“汉奸崽子”,张绍纪痛恨父亲的趋炎附势,却也不知该如何走出家庭,去追求一条光明的道路。

终于有一天,张绍纪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痛苦,给俄文老师留下一封信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家出走。

张景惠得知消息后,震惊不已,迅速派人打探儿子的下落。最终,张绍纪在毗邻辽宁丹东的朝鲜新义州被特务发现并被送回家中。

但此时父子之间已经有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张绍纪发誓一定要:“走出家庭的牢笼,去追求无忧无虑的世界”。

1938年,张绍纪已经16岁,就在他处在痛苦和迷茫中时,接到了远在日本留学的堂哥的信件,并鼓励他一同去日本留学。

这封信给张绍纪沉闷的世界带来了一丝光亮,而张景惠觉得让儿子去日本读书是好事,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1940年,18岁的张绍纪终于离开了那个让他痛苦的家庭,离开了让他情感上很矛盾的父亲,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

在家中日夜盼望儿子学成归来,将来接自己班的张景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儿子再次归来时,已经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也是“潜伏”在他身边最“隐蔽”的红色特工。

3:

其实,在张绍纪来日本前,他的堂哥就已经改名,彻底背叛了那个军阀家庭,成为了我党外围组织的成员。

最初张绍纪只是觉得堂哥每天都很神秘,每次自己问起时,堂哥都是闪烁其词,答非所问,并不是堂哥不信任他,实在是张绍纪的身份过于特殊。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堂哥发现张绍纪对进步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上报给组织,认为他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在堂哥的引导下,张绍纪对马列著作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并立志要抗日救国,组织上也同意他加入“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

这个组织发起人是出身于资本家家庭的张伟先,组织内有一大批背叛了反动家庭的爱国青年,既有溥仪的侄宪东,也有溥仪的侍卫少将处长佟济熙的儿子佟志彬。

这些青年的父辈们虽然是“伪满”的要员,但他们却不是纨绔子弟,他们心系祖国,满腔热血,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家族做斗争,为抗日奉献一己之力。

1941年,刚加入组织不久后的张绍纪就接到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当时德国入侵苏联,日军入侵 25 军司令山下奉文是南下侵占东南亚,还是北上与德军共同攻击苏联,对于苏联非常的关键。

于是,组织上就交给了张绍纪一个任务,以回国探亲为理由,务必在一周内摸清山下奉文的动向。

张绍纪要想获取情报,就必须和父亲“冰释前嫌”,所以再次回到家他对父亲和颜悦色,还经常出入父亲的办公室。

张景惠只以为儿子“醒悟”了,没有任何的防备之心,还鼓励儿子好好学习,张绍纪嘴上答应,心思却全在如何获取情报上。

最终张绍纪没有辜负组织上的重托,果然拿到了重要情报:关东军的精锐部队开始秘密集结南下。

情报送出后的一个星期,斯大林将远东军调往前线保卫莫斯科,这对莫斯科保卫战起到了关键作用,张绍纪自然功不可没。

1943年,张绍纪结束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并奉命回国,开始“潜伏”在父亲身边。

4:

回国后的张绍纪被分配到了长春情报小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了解和掌握“伪满”上层分子的人物关系,同时要接近日本人,把握时机获取情报。

同时,张绍纪还要协助组织,将同志们安插到敌人内部并获得合法的身份,以便于地下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潜伏”工作向来危险重重,但张绍纪在府内并不是孤军奋战,他最好的盟友就是丫鬟出身的妻子“大俊”。

大俊原本是张绍纪母亲的贴身丫鬟,但在张绍纪出国前他们之间就暗生情愫。张绍纪回国后不顾母亲的反对坚持迎娶大俊。

虽然大俊读书不多,也没有留学过,且完全不知道丈夫在从事什么工作,但聪慧的她却从不多问一句,她相信丈夫做的事一定是正确的。

有了妻子的支持,张绍纪在府内的活动就方便多了。

譬如,有一次张绍纪要安插一位同志进入银行工作,但是需要张景惠的一张名片,大俊帮丈夫巧妙地拿到了名片,却没有多问一个字。

利用这张名片,张绍纪还给其他同志安排了身份,同志们不但可以拿到薪水,还可以获取我当需要的情报。

除此外,张绍纪更是尽可能地接触日本的上层人物,期间曾结交了一个叫谷次亭的日本人,此人在伪满政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张绍纪从他口中得知,日本在伪满的核心机构竟有一个名为“火曜会”的非官方团体,这个团体是对伪满政权实行统治的最高决策组织。

张绍纪迅速将这个情报上报给了组织,对打击日伪和开展抗日救国运动起到了关键作用,组织上给予了张绍纪很大的肯定。

不过因为张绍纪身份的特殊性,他和组织上一直都是单线联系,所以知道他的人并不多,甚至在很多人眼里,他就是张府的纨绔少爷。

5:

抗战胜利后,张绍纪的身份依然没有被揭晓,他又多了一个任务,就是和“长春城防司令部”建立联系,向苏军提供情报,维持治安、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张绍纪还交上了一份伪满高层企图从长春逃跑的名单,这份名单里就有他父亲张景惠的名字。

因为身份的隐蔽性,后来张绍纪也被裹挟着撤离,最后和父亲、溥仪等人一起被关押进了苏联的伯力监狱。

身为“红色特工”却无奈成为了“囚徒”,张绍纪心里自然是委屈的,但因为无法和组织上的人取得联系,他只能等待时机。

这一等就是整整五年。1950年,张绍纪和其他200多人,成为了第一批被遣返回国的伪满战犯,并被关押在了沈阳监狱。

自从回国后,张绍纪一直在努力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身份。一天,监狱下发了表格,让每个人写一下自己的简历,张绍纪知道曙光来了。

表格中有一项是“否参加过何种反动会道门”,张绍纪的回复是未来参加过,但是参加过“东北青年救亡会”,为了方便证实他还写上了证明人,并强调自己是“红色特工”。

该证明人恰好在东北公安部门工作,并负责监狱管理。表格交上后不久,张绍纪很快得到了释放,并被安排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工作。

重获自由的张绍纪真是百感交集,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张梦实”,寓意为“梦想实现”,至此他长达十五年的潜伏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就在张绍纪被遣送回国后的三个月,溥仪、张景惠等伪满战犯也要被遣返回国,只不过这些人有巨大的担忧,原来他们听说第一批战犯回国都被枪毙了。

为了消除这些人的顾虑,组织上再次让张梦实和这些人见面。

当穿着整齐军装的张梦实出现时,溥仪的眼里出现了泪光,而张景惠更是百感交集,他直言:“儿子骗得我好苦啊!”

1956年,张梦实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相较于前半生“跌宕起伏”的潜伏生涯,他的后半生过得平静且充实。

1959年,张景惠在监狱内病逝。

后来提及父亲,张梦实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好儿子,站在了父亲的对立面,但对祖国和民族他无愧于心。

其实,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张梦实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所以才有了后半生的平稳。

谨以此文,向我们优秀的“红色特工”张梦实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甘愿付出,才有了革命最后的胜利!!!

人物书斋
带你一起了解不一样的人物,熟悉不一样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