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广东”怎么建?路线图来了

财富   2025-01-26 14:22   上海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体系、打造经济绿色增长新动能……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实施意见(2024年9月27日)》(下称《实施意见》)正式公布,亮出了“美丽广东”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实施意见》共8大方面30条措施,在总体要求中提到:到2027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美丽广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东基本建成;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环境健康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东全面建成。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实施意见》提出,珠三角地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更具辐射力的绿色发展主引擎。粤东粤西地区强化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培育更具承载力的绿色增长新动能。粤北地区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禀赋优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更可持续的生态共富新典范。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五大行动”,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全面推广绿色建材、绿色建造,推动既有建筑节能低碳化改造。在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开展多层次碳达峰试点和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打造经济绿色增长新动能。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巩固提升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严格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准入管理,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传统行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升级,推进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打造一批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基地。


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


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上,《实施意见》提出,提标提质打好蓝天保卫战。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推进大气污染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防控,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改善先行示范区。


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控。持续开展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农产品加密调查、土壤污染成因分析,强化污染源头管控。有序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完善建设用地准入监管体系,以地块为单位推进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与修复,探索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加强区域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


强化“无废城市”建设和新污染物治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无废”湾区建设路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固体废物协同处置。


完善新污染物治理体制机制,实施新污染物重点行业、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


“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实施意见》提出,健全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核与辐射安全领域法规标准和制度体系建设。强化核与辐射应急、辐射安全管理、辐射环境监测、核应急物资储备等能力体系和重点平台建设。加强核技术利用和电磁辐射监管,稳妥推进放射性废物和伴生放射性废物处置,加强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监控,促进核设施保持高水平安全。


强化绿色发展激励机制


《实施意见》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善粤港澳三地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深化生态环境同保共治,共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


推进大气环境评价、珠江口邻近海域保护、车船用油、绿色产品、绿色物流、绿色金融等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大湾区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以节能环保技术、生态环境服务、绿色能源科技等为重点,搭建大湾区生态环保产业技术合作平台。


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合作。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强化绿色金融、绿色贸易、绿色能源等领域国际合作,提升绿色投融资能力,推动更多绿色项目落地实施。


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标签、碳排放核算等体系,加强与国际衔接,积极应对碳关税等国际贸易壁垒。


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带动先进环保技术、装备、产能“走出去”和“引进来”。


“强化绿色发展激励机制。”《实施意见》提出,健全绿色金融的组织、服务与产品体系,加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综合运用,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完善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交易制度,统筹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普惠工作,支持碳汇项目融合发展。


提高绿色科技创新能力。聚焦减污降碳、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环境健康、新污染物治理、生态安全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大力发展污染深度治理、固废高效处置、环境智慧监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环保技术装备,鼓励企业主导高水平建设环境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


作者:李子健




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新华社主办,中国证监会法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媒体。1991年创办,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做有“品”的全媒体财经资讯服务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