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吃饭习惯,极易让娃患癌!大人必须带头改!

教育   育儿   2025-02-08 15:30   陕西  


生活中,很多家长就把“趁热吃”挂在了嘴边。饭菜刚一出锅,就催促着娃就着热气赶紧吃完,好像孩子每吃一口热饭,都能让他们更安心。


家长们之所以对趁热吃有执念,是因为在他们固有的观念里,饭要热着吃才最好吃,而且“天凉孩子吃冷饭会伤着肠胃”。


但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误会。


趁热吃不可取

吃烫饭可致癌


早在2016年,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超过 65 ℃的热饮”列为“2A 类致癌物”。2A类致癌物的意思是,有确凿对动物致癌的研究证据,对人类也极有可能是致癌原因。



这个结论在我国就可以得到验证,比如爱吃火锅的四川、爱喝功夫茶的潮汕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最近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则又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近期发表于《英国癌症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高温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癌的一种)的发生机制,并提出了热激活温度为54℃,低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高温饮食风险温度。


也就是说,到不了60℃,超过54℃食道癌可能就悄然降临了。



这一新的研究再次论证了食管表面黏膜真的非常非常娇嫩,54℃就可能对它造成损伤,更别提刚出锅还热气腾腾的食物了。

“烫”出来的食管癌


食物从口腔到食管,再进入胃部,大约需要9秒钟。吃烫食时,这9秒钟食管会经历什么呢?


这就意味着每吃一口烫食,口腔和食管就要被烫9秒钟。


这个过程就好比把刚出锅的粥装到矿泉水瓶子中,瞬间“痉挛”变形的矿泉水瓶,就像我们被烫的食管一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吃到一口烫饭,会疼得哇哇大哭。



如果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发生,那么被烫伤的黏膜组织还会及时修复。


但如果经常给孩子吃热食,食管黏膜遭受一次又一次的烫伤,在长期反反复复“损伤- 修复- 损伤- 修复”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异型性”细胞(异型细胞一般是指发生变异的细胞,这种细胞有可能会出现低分化而转变成为癌细胞)。


等不正常的细胞越积越多,就会逐渐发生病变,从浅表性炎症、溃疡发展成恶性增生,最终可能发展成食道癌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32.4万例,死亡病例为30.1万例,分别占全球食管癌发病与死亡的53.7%和55.35%。也就是说,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世界范围内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

东亚地区无论是发病率,抑或是死亡率,均排名首位


换个角度说,趁热吃,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所以,从现在起就应该改变原有的观念,别让孩子再吃烫食。


孩子能接受的温度

可能比你想象中还要低


大人的体感和孩子不同,当我们觉得刚刚好的温度,对孩子来说就可能太烫了。


比如:


对于大人来说,水温在45℃时会明显地感觉到热,但还能接受,可对于一岁以内的孩子来说,45℃的水放在皮肤上持续冲两分钟,就会出现二度烫伤。


而孩子的口腔黏膜对温度更是非常敏感,超过40℃,就已经算是比较烫了。我们建议给孩子吃得饭,温度最好控制在10℃到40℃。


可你知道刚出锅的食物是多少度吗?基本都在都在90℃左右。比如刚煮好的粥,盛到碗里92℃左右,放置15分钟后,仍然高达80℃,边吹边搅着喝也有70℃左右。


看到这里或许有些家长要问了,那我们怎么办呢?总不能随身带个温度计,每次吃饭前把孩子的食物都量一遍吧?


当然,是有简单的方法可以用的:


给娃喂饭前我们可以盛一些到手腕上来测试温度,如果感觉到烫,那就说明饭的温度高了,需要晾一晾再给娃吃。


如果你拿不准,还可以选择用温感勺给孩子喂饭,当温度过高时,勺子就会变色,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别担心

吃凉的不会伤到肠胃


很多家长担心的吃凉食孩子会拉肚子,其实在拉肚子这个问题上家长最需要担心的并不是饭菜的温度,而是饭菜的干净程度。


如果孩子吃了含有细菌、病毒的饭菜,那拉肚子是必然的。但在导致腹泻的病因上,并没有吃凉食一说。



而且,人类的消化系统是一个整体,食物到达胃部,首先要经过口腔、喉咙、食道,在这个过程中食物的温度已经被我们的身体调节的差不多了,当饭进入胃部时,就已经不“凉”了。


所以,放下趁热吃的执念,老老实实把孩子吃的饭晾到合适的温度。


对于老一辈来说,在过去粮食短缺,资源短缺的岁月,“趁热吃”是一种热烈的关心,但在科学养娃的今天,我们不必着急让娃吃热饭,晾一晾、慢慢吃,才最好。

— 更多阅读 —

🔗 “妈妈,你能不能不上班?”千万不要这样回答!影响比你想象的大
🔗 建议收藏!5个创意亲子游戏,无需复杂道具,给娃高质量陪伴
🔗 丢不掉的奶嘴,换不掉的毛毯!宝宝“恋物癖”的原因,很多父母根本没看懂

儿科医生鲍秀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乐于普及育儿知识、婴幼儿早教、早产儿早期干预等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