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研途】志存高远 力学笃行——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沈新宇

教育   2025-01-02 21:29   北京  

个人简介:沈新宇,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2022级研究生,学分绩排名专业第5,研究生导师为张爱林、张艳霞。科研学术方面,研究生期间,他以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期刊上发表论文《Intelligent design of enveloping tubular staggered flange joints based on GAT》(2024年9月18日),该论文聚焦基于图注意力神经网络的单层球面网壳节点智能设计方法。此外,他已获得两项软件著作权,包括穿索式脊杆索穹顶模型生成软件 V1.0(2024年4月18日)和穿索式脊杆索穹顶内力计算软件 V1.0(2024年9月10日)。目前,他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另有1篇SCI论文在投,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荣誉奖励方面,他曾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北京建筑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和学业三等奖学金。

获奖感言:

能够荣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我倍感荣幸与感激。这不仅是对我科研成绩的认可,更是学校和老师给予我的鼓励与鞭策。在科研的道路上,我深刻体会到,取得成果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与老师、师兄们积极交流、不断反思,才能有所突破与成长。

正如“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学术之路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这份荣誉不仅坚定了我继续前行的信心,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与科研时光。未来,我将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稳步前行,不断追求卓越,以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和社会的培养与期望。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阶段,本科阶段侧重课堂教学,而研究生阶段则更注重自主探索和深度研究。这一转变要求沈新宇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在专业领域不断深化理解,提升科研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他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将专业理论学的更扎实。在导师的指导下,他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不断培养严谨的学术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同时,他反复打磨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过程,力求做到每个环节准确细致,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高质量。这种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使他在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上发表一篇SCI论文,也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科研的热爱。他深知,唯有精益求精,方能在学术探索中不断突破,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勇于实践 知行合一

在学术之外,他始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各类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拓展视野,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坚信,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而实践是检验和深化知识的最佳途径。在科研训练中,他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勇于面对学术中的复杂难题。起初,他在科研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很多想法脱离实际、缺乏依据。他主动向导师请教交流,导师耐心地指导:“科研要脚踏实地,注重实践,勤于学习与交流。”在导师的帮助下,他调整了研究思路,开始结合实际进行科学规划,确立了清晰的目标,并经常与老师和师兄探讨课题,逐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他还参加了同济大学土木交叉学科学术论坛,汇报和交流了相关学术成果,进一步拓宽了学术视野。在潭柘寺和戒台寺的调研中,面对人流量数据分析难题,他主动承担数据收集与分析任务,运用现代统计方法整理建模,并通过调整模型和比对观测与历史数据,提炼出关键趋势与规律。这次经历提升了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数据分析与科研实践水平。

调整心态 劳逸结合

研一阶段,他因科研成果不足而焦虑失眠,主要源于科研难题和时间规划不足。他主动与导师交流解决科研方面问题,向师兄请教时间管理,将任务细化到每天、每周、每月,逐步有序推进。除了专注科研,他还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如马拉松比赛和徒步香山。在奔跑和攀登的过程中,他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有效释放了科研带来的压力。通过调整心态与科学规划,他摆脱了焦虑,在压力中保持平静,稳步前行。

三年的北建大时光悄然流逝,回首过往,充满了酸甜苦辣。这一路走来,离不开学校、老师和课题组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更离不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一步步的成绩。未来的征途上,希望自己能够继续砥砺前行,在科研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攀高峰,为自己的学术理想不断奋斗。

END

撰稿 | 沈新宇

供图 | 沈新宇

编辑 | 闫张御嘉 梁煜焓 李文姝

责编 | 朱玥玚

审核 | 李守玉


北建土木
本平台主要服务于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其主要功能为推送学院各类通知、重要新闻、学生工作资讯、就业资讯等,以此服务广大师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