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研途】学思行成 矢志不渝——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杰

教育   2024-12-17 22:20   北京  


个人简介



王杰,中共党员,土木工程20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为张爱林教授、张艳霞教授。该生硕博连读期间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EI收录论文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16次,作学术报告4次。主持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项目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等项目。作为骨干成员赴2022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延庆赛区开展临时设施安全检测与评估工作,被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报道。

获奖感言

继续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发扬导师“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科研精神。坚守初心,深耕学术,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贡献社会。





 学有所思 思有所行

王杰的科研之路始于坚定的信念。研究生入学后,他便荣幸地作为学生代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现场学习了包括钱七虎院士等专家的精彩报告。这对于他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科研思政教育课,让他对于科学家精神和科技报国的信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将“学思行成——学有所思、思有所行、行有所成”作为座右铭,鞭策自己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搞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他面对新课题时需要掌握如编程、点云处理等全新的知识。每当他在科研遇到瓶颈时,他都会想起导师张爱林教授给他的“十二字箴言”:引经据典、咬文嚼字、据理力争。这让他面对关键问题时大胆创新,并通过试验、理论研究等方式验证所提出的技术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他坚持吃苦耐劳、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态度,不断解决许多棘手难题,尤其是在代码调试与土木结构点云合理适配等方面。正是凭借着这种坚持与钻研,他在硕博期间获得了优异的专业成绩和多项学术成果。


积极实践 行有所成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科研工作中的基石。刚进入硕士阶段,导师便带领他们参观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缩尺模型试验、高效装配钢框架振动台试验等重要项目,这让他深刻认识到科研既需扎根理论,也需密切结合实践。硕博期间,他共参与团队试验12次,积极在主动科研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掌握试验方法,尤其是在面对试验突发难题或者与理论不相符时,掌握处理问题并分析原因的能力。做试验非常苦非常累,他在加工厂做试验构件的激光扫描工作时,从早八点到晚十点,从一开始摸索试验开展的关键步骤、装置配置等,到熟练掌握扫描流程及问题的处理方法,并克服车间零下10度的严寒环境,最终的结果验证了他研究之初的想法。劳有所获,收获的喜悦让他感到一切都值得。让他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张艳霞教授带领他和师兄师弟赴张家口赛区,开展临时设施安全检测与评估工作。体感温度零下30度,老师和他们穿梭在不同的赛场场地,争分夺秒获取关键数据。他主要负责临时设施激光扫描工作,参与开展模型处理、施工质量评判、加固建议等。他们的工作为临时设施赛时安全运维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并被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报道。能够参与到重点工程的工作让他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在这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团队高效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实践得真知。


泰然自若 豁达乐观

面对科研的挑战,王杰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从不抱怨科研的辛苦,而是乐在其中,享受着每一次突破和进步,面对难题泰然自若。作为典型的“J”型人格,他习惯提前规划,做事有条理。做试验时他喜欢事先做好试验方案并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事无巨细;写论文前他喜欢做好整体技术路线,并通过文献综述等方式验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此外,每当压力大的时候,朋友一句“走,去爬山,换换脑子”,让他觉得生活既简单又充满活力。他平时还通过羽毛球、健身、听音乐会、看电影、逛展览等方式缓解压力,面对生活豁达乐观。

回望在北建大近六年的硕博时光,酸甜苦辣、回味无穷、收获颇多。他深知,正是导师的辛勤培养与悉心指导,才让他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导师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及对行业发展方向的见解,深深启发了他在科研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思考。导师的宽容、鼓励和支持让他充满动力,课题组同学的陪伴、家人朋友的关心让他充满阳光,学校和导师提供的平台让他展翅翱翔。展望未来,他将铭记导师的谆谆教诲,坚守“学思行成”的信念和“十二字箴言”,践行“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贡献社会。


供稿 | 王杰

供图 | 王杰

编辑 | 闫张御嘉 梁煜焓 李文姝

责编 | 朱玥玚 苗胜杰

审核 | 李守玉


北建土木
本平台主要服务于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其主要功能为推送学院各类通知、重要新闻、学生工作资讯、就业资讯等,以此服务广大师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