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研途】乐知求真,笃行致远——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彭好好

教育   2025-01-07 20:44   北京  

      彭好好,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为赵曦。在导师指导下,在校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项目1项,主持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并已结题。利用所学知识开发冷弯型钢机器视觉检测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先后参加太平洋钢结构会议、薄壁结构国际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报告和交流学习。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学科竞赛,获得了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青创北京”2023“挑战杯”三等奖、第十届北京建筑大学“鲁班杯”大赛特等奖共计3项。

      获奖感言:

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我深感荣幸与责任并重。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激励我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研究生阶段让我深刻理解,学术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简单的成果,而在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对真理的不断探索。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虽然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困境促使我不断前行,逐步明确学术方向。
我深知,荣誉只是暂时的,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不确定与艰辛。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不仅要追求学术上的进步,更要在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不断进步。唯有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与对真理的追求,才能不辜负这份荣誉,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国家的支持,感谢导师的培养,感谢同伴们的陪伴,未来我将继续努力,砥砺前行。

笃学求真,稳步向前

在校期间,彭好好不仅注重理论学习,也在各类科研任务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值得认可的成果。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自己的学术方向。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她主动申请研究生创新项目,并担任主要负责人,组织并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多个课题研究。作为负责人,不仅要管理团队日常工作,还要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带领团队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了数据收集与初步分析,为后续的论文写作和学术报告打下了基础。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并在其中不断提升自己。曾参加太平洋钢结构会议、薄壁结构国际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分享研究成果,向同行们学习,拓宽了视野。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她始终保持谦逊,认为这些进展离不开导师和团队的支持与合作,未来仍将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

勤于实践,砥砺前行

除了学术研究,彭好好还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她深知,学术成绩固然重要,但社会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分别以团队负责人和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学科竞赛,并获得了相应的奖项,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学术水平,也增强了她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志愿者活动,通过实践提升了自己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中,她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和责任心,深信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在未来的科研与社会工作中不断进步。

从容应对,逆境成长

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她经历了不少挫折和压力,尤其是在处理大量实验数据和撰写学术论文时,常感焦虑。曾因数据处理算法调整不顺,项目进展缓慢,她一度对自己产生怀疑。幸运的是,在导师的开导下,她学会了调整心态,将焦虑转化为动力。导师提醒她,科研充满挑战,关键是保持耐心和毅力,克服眼前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适,她开始从容应对科研中的不确定性和挫折,注重合理规划实验和数据分析,并加强与团队的沟通与合作。最终,团队共同解决了数据处理难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段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面对压力与困境时,保持冷静和积极心态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反思与调整,她逐渐摆脱了焦虑,以更从容的心态应对科研和生活中的挑战。
回顾过去,经历了不断探索与成长,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她逐渐克服科研中的挑战,并通过团队合作不断进步。每一步积累,都为更高层次的突破打下基础。展望未来,她将继续努力,提升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虽然前路充满挑战,但她坚信只要脚踏实地、笃学求真,定能迎接更多可能,走得更远。

END

撰稿 | 彭好好

供图 | 彭好好

编辑 | 李响 刘爽 李文姝

责编 | 朱玥玚 苗胜杰

审核 | 李守玉

北建土木
本平台主要服务于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其主要功能为推送学院各类通知、重要新闻、学生工作资讯、就业资讯等,以此服务广大师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