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忆】陈新月:书信情节

文化   2024-10-07 06:00   山西  


书信情节


文/陈新月
1994年,歌手李春波作词、作曲并演唱《一封家书》、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歌词以朴素真诚的思乡情怀娓娓道来,让远离家乡的游子听得如醉如痴,引起共鸣:“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随着流畅的音乐节奏响起,唤醒我久违的记忆,想起了提笔写信的年代。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书信往来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邮递员们骑车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那个年代的人,曾写过思乡之情的家书,情窦初开的情书,革命友谊的信件……

小时候,书信是我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父亲带我们乘火车经历了两天一夜从外省回到山西,母亲放下行李即给爹娘写信报平安,后来,我经常代她去邮局给姥爷和姥姥寄信,寄物品,打那时起,书信情结扎根于我幼小的心灵。“一行书信千行泪”,母亲身处异地,与亲人相隔千里,只能通过书信抒发思乡之情,悠悠岁月,有多少欢笑和泪水,流淌在信中的字里行间。

抚今追昔,在书信往来的日子,既是一个盼望家书的时代,也是一个“见信如见人”的时刻。而当下的手机、微信,QQ等电子通信便捷,书信悄无声息离开了大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再也无法体会“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待和甜蜜。

当年我们居住的的小镇,像母亲这样有文化水准的女性凤毛麟角,经常有人登门求母亲代笔写信,逢此时候,她总是微笑着拢好头发,拽展衣襟,然后把桌子擦拭干净,坐下来挥毫泼墨,一手漂亮的竖行小楷跃然纸上,写完信她要念一遍给对方听,那甜美的嗓音像在朗诵一篇优美散文。后来,求写信人多了,母亲应接不暇,于是我这个二年级小学生被派上用场,跃跃欲试,开始用钢笔代人写信,先打草稿,经母亲审阅后指出不足,然后修改一遍再誊抄,渐渐得到大家认可,夸我在信里能把要讲的话写清楚,从此,我从母亲手里接过写信的接力棒。

日久天长帮人写信,给写作带来飞速进步,三年级开始设作文课,当其他学生写作文抓耳挠腮,搜肠刮肚,百般烦恼时,我却对写作得心应手,第一篇作文《可爱的家乡》,作为范文被贴在教室后墙上的“学习园地”供大家阅览。在这篇800字的短文中,我描写了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荷花碧叶的池塘景色,还有转动的水车,卫河上流动的船上人家,让山城的孩子们眺望山外的别样风光。

中华书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就开始以文字形式传递军事信息,到了春秋战国,书信成为最重要的外交方式之一,那时的各诸侯国已经设了邮驿:“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驿卒”们背插“雁羽”旗标,八百里加急,骑马飞驰,传送官府文书。两汉时期有了“个人书信”,随着文学语言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日益兴盛,唐代诗人张藉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生动描叙当时的邮寄信件情景。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再现战乱时期的家书尤为珍贵。

优秀的家书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近代著名《曾国藩家书》充满了智慧,435封家书描述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成为传世之作,至今流传甚广。《傅雷家书》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家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的信件,家书表达对祖国,对儿子深沉的爱意,展现出纯洁、正直、真诚的灵魂,凝聚着高尚的情操,值得大家学习共赏。

写信既能展示书法,文笔,才思,又能表达无限浪漫。如今,我怀念在最美的时光,曾给我写信的人,那青春似火的激情,望穿秋水的思念,鸿雁传书的感动,一封封优美的书信,洋溢着真挚的情感,伴随一段温馨时光。

离开故乡后,四处漂泊,脚步变换,记不清每次迁徙扔掉多少旧物了,唯一不舍的是厚厚一大摞旧信件,虽然纸质泛黄,但笔墨依旧芳香,字里行间穿越岁月隧道,镌刻在灵魂深处。

我对这些旧信情有独钟,有家人的,同学的,朋友的,报刊杂志社的...... 往事如烟,看见信笺上的青涩可爱、秀雅飘逸、刚劲有力字迹,见字如面的感觉叩击心扉,在喧嚣繁忙的现代世界里,犹如点燃记忆深处的星星灯盏,让人重温一种久违的情愫,感觉一个时代远去了。

那一年,我的初恋男友参军赴边疆,从此,收信、写信、寄信,两地书成了连接彼此情感的纽带。热恋时的话语很酷、优美、感人至深,读起来怦然心动。我们在信中谈诗词、歌曲、理想、人生、未来,理想和抱负,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给青春投下一束美丽的霓虹。

那年冬天,他来信说:“营房驻地雪下得很大,洁白的雪花覆盖了四周的山峦,他将来信揣在贴身衣兜里,在雪地站岗也不觉冷”。透过薄薄的信纸,我仿佛看见一个浑身裹雪的军人冒着严寒,手握钢枪,挺立在山岗守边防。

那时我正在一个偏僻山村当教师,山区道路崎岖,邮递员两周才送一次信。因为有爱,就会有期待,每逢周末,我难以按捺急迫的心情,站在高处翘首以盼,只要山坳处闪现邮递员的绿色身影,立即飞奔而去,风在耳边嗖嗖掠过,拂起了长发,速度快如百米冲刺。

读信是一种激动、美妙、静谧的享受,仿佛写信人就在眼前,信纸、信封和邮票含有对方的指纹、呼吸、情绪和体温,慢慢咀嚼信中内容,犹如触摸一颗跳动的心。

感谢书信承载的情感和记忆,伴随我一路走来,在遭遇落寞困惑时,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它蕴含着永恒不变的友情和珍重,直到永远!

声明:“文化在看”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告知删除。

作者简介

  陈新月1950年新乡市出生,大学毕业,祖籍山西孝义,现定居北京。在灵石度过少年时代,1970年在霍州矿务局(现改为霍州煤电集团)任教师,退休后下海创办公司,现为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高级审核员,并撰写论文参加中国标准化会议研讨。1980年开始在报刊、杂志发表稿件百余篇,作品《丈夫》《邻里之间》《读山》《雪天》曾获奖。现为太原作协会员。2011年出版35万字的散文集《钻石之恋》,在繁忙的事务之余仍笔耕不辍。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来稿邮箱:787790235;合作微信:wljgzs


文化在看
来看文化,总有您喜欢的。每早6点,我们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