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到这里开始的朋友,都是眼力好的见过世面的藏友。开始说重点。之所以舍不得盘,是因为玉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应为接触到的复杂环境中杂质侵蚀所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在钙化”。之所以用“在”这个字,是想表达玉质由玉性到石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层皮壳上白色朦胧的物质厚度不一,深浅不一。此外,边缘局部个别点位已出现“全钙化”特征。所以证明,钙化,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那为什么整体钙化程度不高?因为毕竟年数短,从清中期到现在也就300年。哦,对了,为什么是清中期是吧。那我说一下。
算了,不说了,懂的都懂,不懂的再怎么说也不懂,说多了还招惹杠精,我又不是卖杠铃的。
从这个葫芦佩的底部,有微微磕,看包浆,是老伤,证明是个使用过的东西,长期佩戴使用导致的表面银光锃亮,这样自然而然的银光,相当舒服。我喜欢带有使用痕迹的玉。但是,此物不是传世玉器,为什么知道吗?
从风格上看,清中期。从材质上看,和田黄玉(非黄口料)。从玉质上看,油润细腻密度大比重高,精光内敛鸡油黄。从器型上看,工痕繁褥形制规整中规中矩。综上所述,应为宫廷玉件。
之所以舍不得盘,就是不想这层浅浅钙化层被盘掉,保持原状,独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