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招生机制改革
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
2024年8月,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制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自2025年学校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作,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的考查,吸引和选拔更多适应现代科学发展要求的优秀创新人才,提升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和龙江振兴发展能力。
2.持续优化生源结构
研究生招生规模突破1000人
2024年学校共招收各类研究生100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5人,硕士研究生958人,全日制博士、硕士招生规模较上一年分别增长12.5%和6.09%,专业学位硕士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占硕士招生总数63.26%,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硕士比例达到1:1.72,结构调整优化成效显著。坚持并加快完善推广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度,录取“申请-考核”制博士生28人,占本年度招收博士生总数的62.22%,同比2023年增长47.37%,“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比例和选拔质量进一步提升。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统筹落实国际产学研用、东北振兴等各类专项研究生招生76人,加快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培养。
3.精心组考暖心护航
研考初试圆满“交卷”
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安全、平稳、有序完成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我校考点工作任务,承担考生人数2479人,共设置考场98个,备用考场16个,参与部门及学院20余个,涉及考务人员近300人,在研考组考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下,实现智能安检门、无线信号屏蔽全覆盖、手机不得带入考点全落实、考务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全达标,全力实现“平安研考”工作目标,获得了上级部门、广大家长、考生的一致认可。2025年1月10日,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招生办公室宋亚男荣获省级通报表扬。
4.加强学位过程管理
学位授予质量进一步提升
切实做好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学位论文评审、答辩等关键环节的审查把关,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强化指导监督和标准把控,加大分流力度,对不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或各环节出现不合格的学位申请人做延期申请学位处理。2024年共授予博士学位31人,硕士学位662人,学位授予人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较上一年度增长31.4%。评定校级优秀学位论文28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4篇,较上一年度增长40%。2篇博士学位论文获批2023年度“新时代龙江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自2022年省教育厅开始设立资助项目以来,我校已经连续2年获得优秀学位论文资助,累计获批资助论文3篇。学位论文质量显著提升。研究生发表SCI、EI、A类学术期刊等高水平期刊论文426篇,较上一年度增加16.2%,体现了学校在优化学术环境、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力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5.深化课程建设
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取得新突破
2024年8月,我校园艺园林学院杨凤军教授申报的《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在线示范课程成功入库农业教指委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教育平台,我校成为黑龙江省唯一获批该项目的高校。在线示范课程建设是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持续设立各类课程建设项目,积极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6.加强创新培养
研究生学科竞赛亮点纷呈
为深度融合学科前沿动态与实际应用需求,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秉持高度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广泛动员并精心组织研究生积极报名参与学科竞赛。2024年度,研究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共计160余项,其中“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我校研究生荣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荣获三等奖1项。
7.优化学位点布局
加强全流程管理提升建设质量
以双论证为契机,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省产业发展,布局学位点,2023年新增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26年拟新增农业专业学位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食品与营养和机械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健全围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种植、养殖、加工、农机智能装备、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链。
以评促建、以评促强,在年度考核评价基础上,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省内外高校、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学者61人次担任评议专家,完成了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自我评估工作,专家组提出的增加招生规模、着力打造平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等意见建议,助力学位点补短板、扬优势、提质量。同时推进了6个专项核验学位点的整改,在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引进人才、实践基础建设上取得成效。
8.构建五大学科群
全力推进学科内涵发展
兽医学学科连续7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农学学科首次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入选软科最好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和作物学入选校友会四星级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连续两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位教师进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排行榜,较2023年新增1人,增幅达50%,其中1人在兽医科学领域全国排名第6、病毒学子领域排名第1;预防兽医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个团队入选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
对标现代化大农业和区域乡村振兴,全面梳理盘点学科建设成效和制约因素,修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聚焦“四新”学科专业建设,构建围绕智慧农业产业的粮食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畜禽健康养殖与生物育种、农业智能装备与信息管理、农产品加工与食物营养、现代化大农业产业经营与农文旅发展5 大学科群,以问题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以交叉融合赋能学科发展,服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9.加快特色学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
2024年,双一流绩效考核全省排名第四。特色学科2021-2023年度绩效考核和中期问题整改工作,在原有建设指标的基础上,调增部分建设指标,其中省部级人才引培数调增67%,承担申请专利数调增100%,省部级奖励级别和数量均提高,高标准完成本轮“双一流”建设。开展新一轮“双一流”建设2024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创新平台等方面累计取得国家级成果40项,省级成果73项。杂粮生产与加工特色学科构建了“学科+体系+基地+项目+成果+转化+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模式,与北大荒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杂粮产业创新研究院、谋划建设杂粮杂豆交易平台,与安徽省太和县共建现代化产业园区合作,获批经费800万元;“玉鹅种养”生态农业技术持续在省内多地开展示范与推广,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大幅提升了综合影响力,助力我校玉鹅种养生态农业特色学科高质量建设。继续获得省级建设经费支持,“双一流”建设经费累计已突破“亿”元。
10.创新产教融合制度体系
加快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
6个科技小院入选省科协2025年科技小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占入选科技小院的50%;建设申报32国家级科技小院,5个科技小院集群,持续推进科技小院规模建设;新增科技小院专项10个招生计划名额,支持导师开展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激发导师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新增9个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初步形成实践育人基地网络,进一步推进农工、农理、农文等融合人才培养;首次设立揭榜挂帅产教融合改革创新项目,其中特色教材项目2项、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项目7项,促进产教融合成果产出。修订13个科技小院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印发《科技小院建设管理办法》《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法》,在建设单位、导师职责、经费使用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科技小院和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印发《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试点建设方案》,拟通过四年建设,实现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建设目标。
龙江两会聚焦|我校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建言献策
学校2024年本科教学和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十大亮点”新闻事件
学校2024年师德师风建设和人事工作“十大亮点”新闻事件
来 源丨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
统 稿丨章 磷 孙春雷
编 辑丨孙留浩
责 编丨孙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