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2024年9月12日报道
“在我们心中他从未走远”
——追记仪征市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边晓斌
“他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识。”
“他很热爱生活,感觉在哪都能发光发热感染身边的人。”
“他一天到晚都有用不完的劲,做事非常踏实勤恳。”
“从他身上,我们学到很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
……
说起仪征市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边晓斌,他的同事、亲友有说不完的思念、道不尽的缅怀。“凡是跟边副院长接触过的,没有一个不说他好!”49岁的边晓斌虽然走了,但是在大家心中,他从未走远。
“不埋怨要感恩,不烦恼要乐观”
边晓斌的办公室,正对着办公桌的墙面挂着一幅《快乐心经》:“不埋怨要感恩,不烦恼要乐观,不记恨要宽恕……”
工作中的边晓斌勤勉敬业,在忙碌中也充满活力。黝黑的皮肤,寸头,圆圆的脸上永远洋溢着笑意,在他这里似乎没有不快乐的事情。每天他都会跑步半小时上班,办公室里还放着一对哑铃,空下来就练几下。
很多人好奇:“他为什么能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态?”在边晓斌的老同学仪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敏眼里,边晓斌是一个纯粹简单的人。“他的快乐可能源自本身个性、党性教育、对基层工作的真诚态度、对基层群众的真切感情,这些不是上级的要求,而是出于他的真心,所以他从不觉得基层工作有多苦、多难。”
在边晓斌的办公桌上,铺着一张日历表,贴有好几张便利贴,上面有一些旁人看不懂的符号标记和人名。这个细节,很切合仪征法院立案庭书记员翁莉对边晓斌的印象。“他做事情条理清晰、雷厉风行,总是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和办案上,从不拖泥带水。一有新任务布置下来,他都是第一时间投入进去。”翁莉记得,吃饭时边晓斌总是最后一个到食堂,匆匆扒拉几口就走。2021年,边晓斌从民事审判转向破产审判,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白天工作、夜晚挑灯,很快就成为破产审判的行家里手。
让仪征法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张爱梅最遗憾的,是边晓斌没能看到期待已久的新书《最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解析与应用》。“他发生意外的那个早上,还来问我书有没有到。”平时,张爱梅就负责定期帮边晓斌买书,“他阅读量非常大,看到好书还让办公室多订一些,带着大家一起学。”
边晓斌发生意外的当天早上,他还将一份《述职报告》发给了张爱梅,“他跟我开玩笑说,里面还有个错字,看我能不能找出来。”张爱梅红肿着眼睛说,“边副院长向来认真、严谨,但也不失幽默、热情,看着605办公室里空空的座椅,大家都很心痛。”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对很多年轻法官来说,边晓斌像一根“定海神针”,凡是遇到难案要案,有他顶上去,大家心里就有底了。
边晓斌参与的枣林湾附近某租赁场地强制腾让案,令仪征法院马集法庭庭长李欣记忆犹新。当天,边晓斌冒着漫天大雪赶至现场,指挥工作人员铲除水泥路两侧积雪,测量路基厚度、管线长度,凭借详实的测算数据,挤掉了拆迁赔偿“水分”,当事人心服口服配合拆迁,保障了重大工程如期开工。
“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从来不后退。”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财政审计局局长张英明曾在2016年和边晓斌来到天山北麓新源县,度过一年多的援疆岁月。“刚到那里时,不适应气候、不习惯饮食,他却能迅速调整状态,经常和当地法官深入茫茫无际的山区牧场,了解农牧民群众对矛盾化解工作的需求,不到一个月就走遍了新源县的大小乡镇。”张英明回忆,援疆期间,边晓斌把审判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带到新源县法院,参与法院多位一体诉讼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两地法院干警交流,新源县法院审判质效跃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一方阵。
凡事业有成者,无不重视复盘、善于总结,边晓斌也是如此。仪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厚良印证了这一点:“他很注重总结看不见、摸不着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办案规律,让规律为审判工作、为老百姓服务。”2021年,仪征市委提出打造“一个示范区、三个新高地”目标任务,边晓斌在深入学习和思考之后,提出要以破产“小切口”助推营商环境“大发展”。在他的谋划和推动下,仪征法院持续打造“真给力”优化营商环境司法品牌,妥善办结了苏港船厂、仪建公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破产案件,获评“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
边晓斌离世后,仪征法院政治部主任李忠正整理他的工作笔记时,发现其中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一句话: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这句话应该就是他面对千头万绪而又繁重的工作时,还能保持充沛精力、有条不紊的精神密码吧。”
“看到他,心就踏实了”
每当遇到工作难题,仪征法院民二庭庭长余雷总会想起边晓斌和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们一起再商量看看。”“整整20多年啊,他是如师长般的领导,我只要看到他、听到这句话,心就踏实了。”
2001年是余雷和边晓斌共事的第一年,他们一起在新城法庭工作。当时余雷是书记员,边晓斌是审判员。那时法庭受理了大量电话费纠纷案件,电信局起诉拖欠电话费的居民,案件标的几元、几十元,最多的不过二三百元。案情简单、矛盾不大,边晓斌却不急着判。他带着余雷挨家挨户到欠费的居民家里,一家家做工作。
为何要“小题大做”?“师父说,这个月判了,下个月再欠费怎么办?让老百姓从心里接纳、认可,才是根本。”余雷仍清楚记得,有的居民不在家,边晓斌就带他去田里找,把法理掰开揉碎一点点讲给大家听。“每次回程的路上,他还耐心给我传授和百姓打交道的方法,这些实战经验都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干货’,让我获益匪浅。”
“他总是笑着鼓励你去奔跑,跳起来够目标。”对仪征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周婷婷来说,边晓斌更像一位“导师”。2018年,仪征法院成立了简案中心对简案快审,周婷婷作为书记员被边晓斌选进中心。“边副院长注重鼓励年轻人高效收案结案,推出了一系列激励年轻干警机制,让年轻干警充满工作热情。”回想那段专注案件的时光,周婷婷非常感慨,她至今还记得一组数据,该中心不到半年,分流了1296件简易民商事纠纷进入简案快审绿色通道,结案1249件,平均审理周期15.96天,较之前提速了10.23天。“这种磨砺,让我们都成长得很快。最初的两名员额法官现在已经是院领导班子成员,6名法官助理全部入员额,其中5名成长为中层干部。”
在生活中,边晓斌也是一位暖心“管家”,院里新能源车充电桩的安装、快递架的整修都是他首倡并落实的。仪征法院执行局局长周成晨说,干警遇到问题就喜欢向边晓斌请教,他也乐于帮助指导,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边墩墩”,他从不介意,还会和大家开玩笑。“每到节假日,我们第一个收到的祝福一定来自边副院长。”看着手机里的短信,周成晨又湿了眼眶。
暖心的边晓斌,也有铁面无私的一面。他常说,老百姓到法院不是来走程序的,必须尽最大努力为正义提速,回应好群众期盼。他与家人约法三章:不准收人钱物、不准接受请托、不准过问案情,平时也时常叮嘱年轻同事,要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
“他爱工作,也爱家、爱生活、有仪式感。”在妻子王玲眼中,边晓斌喜欢给平凡的日子赋予特殊的意义。“他给家庭微信群取名‘仙女后援团’,女儿高考3天,他特地跑出了6.66公里、6.67公里、6.68公里3个特殊的数字,还特意下厨,做了‘五红’的好彩头。”
边晓斌去世以来,女儿边淑洁时常将爸爸写给她的几封信拿出来看一看。这些信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两人紧紧相连。看着信中爸爸的叮嘱,边淑洁说:“我会努力生活,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勇敢而温暖、善良肯奉献的人。”
来源:《新华日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