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日报:法槌之下 人民至上(下)

政务   2024-09-12 16:43   江苏  






扬州日报2024年9月12日报道

法槌之下 人民至上(下)

——追记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边晓斌

胸戴法徽,身穿法袍,传递的是司法的力度和温度;胸怀法理,手握法槌,举起的是责任,落下的是公平。

走在司法为民的最前沿,边晓斌的内心始终是柔软的、火热的,他以“公心”审理每一起案件、以“诚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以“耐心”为当事人答疑解惑。

边晓斌牺牲后,同事在他的办公室里发现了47本工作笔记,清晰展现了一名人民公务员29年的默默坚守。他在平凡岗位上,用热血、智慧和正义捍卫着法律的尊严和神圣,不断传递出法治正能量,他灿烂的笑容和奔波的身影,留在每一个所温暖过的人心中。

他把涉诉群众当亲人

29年的司法生涯,从书记员到法官,从庭长到副院长,边晓斌获得表彰无数,奖状、奖章、奖匾都被他“束之高阁”,而一面满是笑脸的相框,却被他放在办公室书橱的中间位置。相框里是边晓斌和一群工人的合影:边晓斌手上拿着一块小牌匾,上面印有两行字——“真情系百姓 温暖抵人心”。

“这是工人自制的‘特殊奖牌’。”律师陈冉揭开这段往事。

2008年6月,陈冉所在的律所刚开业,接到的第一个官司是200多名企业短期工的集团诉讼纠纷,被诉企业在仪征。1994年,该企业招工时,当地近500名农民成为合同制工人,公司与他们以一年一签的方式连续签订了十几年短期劳动合同。2007年11月,公司突然公告终止劳动合同,让工人与劳务公司签合同,以派遣的名义派回原岗位。2008年5月,工人们集体诉至法院,提出企业与工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诉求。随着劳资双方矛盾加剧,工人代表多次上访,甚至开始围堵企业和法院。

“当时案子很难办。劳务派遣的施行条件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为一些企业采用劳务派遣方式节省人力成本、大量裁员提供了操作空间,使工人权益受到了侵害。”

陈冉回忆说,当时刚调任仪征法院民一庭庭长的边晓斌主动接了这个“烫手山芋”。

如何破局?“晓斌庭长一直和我们商量,想了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陈冉说,边晓斌想问题周全,既维护工人利益诉求,也考虑企业稳定生产。他坚持调解为先,缓和冲突。经过再三商量,企业先让这批工人和正式工人同工同酬,提高他们的实际待遇。

在企业作出让步后,仍有180名工人坚持原先诉求。边晓斌于是说服企业改变固化思维,进一步落实工人同工同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实质性诉求,又一次次劝说工人返岗生产,耐心地把调解工作做到了极致。

2013年7月,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边晓斌抓住有利时机,果断组织工人与企业进行调解。当年6月30日,劳资双方达成和解协议;7月1日,工人与企业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圆满解决了这场旷日持久、涉及人数众多的劳动合同纠纷。

当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于是留下了那张集体笑脸照。

“5年多时间,我们无数次到法院,边庭长总是和气地接待我们,没有一点不耐烦,告诉我们案件进度,听取我们的想法,为我们想办法。”

一名当事工人说。

陈冉当年的工作笔记里记录了无数次边晓斌与企业、工人的谈话,字字句句都饱含着边晓斌“把涉诉群众当亲人”的真情,铭记着一位好法官的点点滴滴。

他是“传帮带”的好师父

“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虽然我们再也见不到您,但您的引力仍然在。”

这是仪征法院青年干警们写给边晓斌的祭奠诗句。

“我们一起再商量看看。”这是边晓斌常说的一句话。“我只要看到他、听到这句话,心就踏实了。”仪征法院民二庭庭长余雷说。

2001年时,余雷和边晓斌一起在新城法庭工作,余雷是书记员,边晓斌是审判员。两年间,法庭受理了大量电话费纠纷案件,电信公司起诉拖欠电话费的村民,案件标的大多是几块钱、几十块,最多的不过二三百元。“案情简单、矛盾不大,师父却不急着判。”余雷称呼边晓斌,至今还是一口一个“师父”。

“这个月判了,下个月再欠费怎么办?再判一遍吗?让老百姓从心里接纳、认可才是根本。”当年边晓斌的一番话,余雷至今记得真切。

纠纷案如何了结?边晓斌带着余雷来到欠费村民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那时候乡间小路难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家散落在各村各组,顺利的话一天能跑十几家,不顺利的时候只能跑三四家。有时候村民不在家,边晓斌就带着余雷去田里找。

“有的村民抵触情绪大,见着我们也不搭理。师父不气不恼,笑着找话题先和大家拉家常,谈得投机了再趁机把法理掰开揉碎了讲给大家听。”

余雷说,每次回程路上,边晓斌都耐心地向他传授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方法,“这些‘实战经验’都是师父多年积累的‘干货’,让我获益匪浅。”

步入领导岗位后,边晓斌最关心年轻人的成长。2018年,仪征法院繁简分流改革,成立了简案中心,进行简案快审。边晓斌挑选两名优秀员额法官和6名法官助理进入中心团队,鼓励年轻人高效收案结案。

仪征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周婷婷当年作为书记员进入简案中心。“当时我们中心两个团队‘火拼’办案,比学赶超,加速了团队成长。最初的两名员额法官现已是院领导班子成员,6名法官助理全部入‘员额’,5名成长为中层干部。”周婷婷回忆说,边院长总是笑着鼓励大家去奔跑,去跳起来触碰更高的目标。

他是心系群众的援疆好干部


认定的事,就要坚持一辈子。”谈恋爱的时候,边晓斌跟妻子王玲说过这句话。工作上,他更是如此。

边晓斌去世后,王玲翻阅丈夫当年的日记、浏览手机上的聊天记录,发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以工作为乐,以奉献为荣”的精神。

边晓斌经常出差办案,2016年赴新疆挂职,长期离家。那年,他的女儿即将中考,房子也正装修。“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作用,全力以赴践行援疆使命。”边晓斌毅然丢下“小家”,赶赴新疆担任新源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分管诉讼服务中心、民一庭、行政庭和审判管理等工作。在新源,他结合在江苏积累的工作经验,牵头制定法官联席会议机制、全员量化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审判委员会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审判执行质效分析研判机制等制度,积极推动法官审判质效考核,充分激发队伍整体活力,并因此荣获“江苏省法院援藏援疆工作先进个人”等表彰。

“边晓斌副院长办案用心,下乡时深入了解民情,化解了许多棘手的纠纷,跟少数民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

新源县法院法官巴哈尔古丽·莫勒达汗回忆说。

一年援疆期满后,回到原岗位的边晓斌仍然心系新源,主动搭建两地交流平台,建立了仪征法院与新源法院定期在线交流机制,创建“新源仪征法院一家亲”微信交流群组,方便两地法院干警沟通。时至今日,该平台仍是两地法院干警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在他的积极联络下,2019年两地确定了法院干警互派跟案锻炼意向。2023年,新源法院2名法官来到仪征法院跟案学习2个月。

边晓斌因公牺牲后,新源法院组织了一场追思会,缅怀他生前为这片土地奉献的点点滴滴。“晴风吹柳絮,故人在心间。”今年清明节期间,新源法院微信公众号发文追忆,专题回顾了边晓斌的援疆足迹,点赞这位好法官。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法官,这是边晓斌的毕生价值追求,也是边晓斌留下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与情操如灯塔般激励着后人前行。仪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厚良说,仪征法院的同仁们将永远铭记这位好法官、好同事、好领导,以边晓斌的精神为砥砺,继续深耕曾经一起为之战斗、奉献的司法事业。





来源:《扬州日报》

END


仪征市人民法院
仪征市人民法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