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的那些事
政务
2025-01-26 11:09
浙江
智齿,又名第三磨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发生在18至25岁的成人期。但由于空间不足、位置不正等原因,可能会引发智齿冠周炎,出现疼痛、脸肿等症状。智齿疼起来,真是要命。智齿一定要拔吗?近日,《健康面对面》栏目邀请瑞安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金凯一起来聊聊“智齿的那些事”。今天我们通过文字回顾一下当天的主要内容。1.每个人都会长智齿吗?如何发现自己是不是长智齿了?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一般在16至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所以被俗称为“智齿”。智齿萌出的情况因人而异,有的能正常萌出,有的会因空间不足等原因导致阻生,进而引发智齿冠周炎、邻牙龋坏等口腔问题。智齿的生长情况和人的基因有关。有些人有智齿牙胚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萌出;而有些人先天没有智齿牙胚,那就不会长智齿。是否长智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辨别:一是直接观察口腔靠里的位置,可以使用小镜子,尽量张大嘴巴,看在牙齿的最后方是否有新的牙齿萌出;二是感受口腔变化,长智齿时,牙龈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的情况,尤其在咀嚼、吞咽的时候,疼痛可能会加剧。有的还会出现牙龈肿胀、张口受限等症状,这可能是智齿在萌出过程中导致的。如果怀疑自己长智齿,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牙医,通过口腔检查或者拍X光片来确定。从弊端来看,智齿容易出现阻生的情况。由于人类进化过程中颌骨变小,智齿萌出空间往往不足。阻生的智齿会挤压旁边的牙齿,导致邻牙歪斜、龋坏,甚至牙根吸收。而且智齿萌出过程中,牙龈容易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易堆积,细菌滋生,引发智齿冠周炎,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发热、面部肿胀等。当然,智齿也有一定好处。如果智齿能正常萌出,位置和咬合关系正常,就可以像其他牙齿一样参与咀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磨食物,提升咀嚼效率。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如果智齿出现阻生情况,比如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并且反复引起智齿冠周炎,出现牙龈肿痛、化脓,甚至导致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等症状,这种情况通常建议拔除。
当智齿和邻牙的接触关系不良,使邻牙发生龋坏、牙槽骨吸收或者出现牙周炎时,为了保护邻牙,一般需要拔除智齿。还有就是正畸治疗需要时,如果智齿的存在会影响牙齿矫正的效果,或者妨碍正畸过程中牙齿的移动,就要考虑拔掉。如果智齿萌出位置正常,有良好的咬合关系,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且没有引起任何病变或者不适,这样的智齿是可以保留的。这里还有一个认识误区,很多人以为拔除智齿可以瘦脸。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的脸部轮廓主要由颌骨、肌肉和皮下脂肪等决定,智齿生长在牙槽骨内,拔除智齿只是去除了牙槽骨内的牙齿,对脸部的骨骼框架基本没有影响,也不会改变面部肌肉和脂肪的状态。在智齿拔除后的恢复阶段,因为拔牙创口可能会引起面部肿胀,当肿胀消退后,可能会给人一种脸变小的错觉。首先是身体方面,要确保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如果有全身性疾病,像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将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适范围,避免拔牙过程中出现风险。其次是口腔清洁,术前应好好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可能性。另外,要安排好时间,因为拔牙后可能会有肿胀、疼痛等反应,需要休息。一般拔牙后医生会要求观察一段时间,所以最好有人陪同前往医院,方便术后照顾。并且要提前了解拔牙的相关注意事项,解除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来源:市人民医院(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