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体养生话月子

政务   2025-01-14 16:01   浙江  

坐月子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之一,是孕妇从分娩结束,到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休养时间,不能“不讲究”,也不能“瞎讲究”。近日,《健康面对面》栏目邀请瑞安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主任中医师蔡宇萍与大家聊聊“辨体养生话月子”的话题。今天我们通过文字回顾一下当天的主要内容。



1.中医如何辨别体质?体质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的生活习惯慢慢形成的?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体质的形成秉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既受先天遗传及胎养因素影响,又与后天的自然环境、饮食结构、性别、年龄、社会环境、心理状态等有密切联系。根据《黄帝内经》以及《中医体质学说》,将古今理论研究加以总结和发展,形成现代最流行的中医学的体质学说,提出人体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九种体质。

2.很多年轻女性尤其是在海外生活过的年轻人,会觉得坐月子是中国的习俗,西方国家其实并没有,而且没有坐月子也不会有老一辈所说的“月子病”,从中医角度讲,这是什么原因?
从体质方面来讲,欧美人的体质跟中国人是不同的。在美国没有“月子医院”,却有许多健康中心。女性从怀孕开始就要参加培训班,在医生的指导下产后几小时就要下床运动。回到家中,她们不需要特别的护理,没有特殊的禁忌。虽然如此,但她们也有产后禁忌:在因分娩拉开的肌肉韧带未恢复前,产妇要用特殊的姿势弯腰、取重物,保健医生会指导她如何坐和起,如何下蹲对身体损害最小,让产妇在身体的运动中恢复。
虽然中西方国家的女性产后保健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但都比较关注产妇和婴儿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在产后多休息、避免感染、补充营养和缓解压力等原则上基本一致。
不管在哪里,我们要在传统禁忌与现代医学之间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平衡节点。中医认为,产妇分娩失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容易形成多虚多瘀的病机变化。
因此,产后调养要遵循一些调养原则:
(1)寒温适宜:产后元气受损,正气虚弱,易感外邪。应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入侵。适当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通很重要,注意不要直接吹电扇和空调,不宜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如室温舒适,产后一周后可用温水洗头或淋浴。
(2)劳逸结合:产后应充分休息,适当运动,不宜过早及过度运动、操劳。产后初始,产妇常感觉虚弱、头晕、乏力,须多卧床休息,起床时间不要超过15到30分钟,等体力逐渐恢复可以适当延长起床时间,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避免长时间坐姿或站立。一周后即可做产后形体恢复操。
(3)清洁卫生:及时漱口刷牙,清除食物残渣,保持牙齿、口腔健康。产后3天内宜用指刷,以后可用软毛牙刷,温水轻刷。洗头水温适宜,不要过凉,用指腹轻揉头皮,洗完后立即擦好吹干,产后2-3天后可洗澡,不应早于24小时,宜淋浴,6周内不宜盆浴,体质较差或有伤口尚未愈合者改为擦浴。
(4)调畅心境:产后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最忌大喜大怒,以免扰动气血,发生产后疾患。
(5)均衡饮食:根据孕产妇的体质状况,中医认为:产前宜清,产后宜温。月子饮食以温补为主。食物以富营养,易消化,荤素搭配,品种多样化,口味清淡为好。不宜寒凉、生冷或过于辛热、煎炒、肥腻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坐月子有新“三忌”,忌集中进补造成营养过剩,忌急于恢复体形而过量运动,忌社交过多造成交叉感染。坐月子要讲究分段进补、均衡饮食;有的产妇急于恢复体形,可在充分休息后适量参加运动;此外,各种探视既不利于产妇休息,也增加了交叉感染概率,应尽量减少。


3.除了在生活饮食方面的关注之外,产后宝妈的心理调适也是月子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产后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最忌大喜大怒,以免扰动气血,发生产后疾患。情绪过度会导致脏腑气机失调,所以要调节情绪,使人体气机通畅,防止疾病的发生。
产后抑郁属于产后心理障碍的一种,大体分为三种情况:①通常称为产后心绪不良;②产后抑郁症;③产后精神病。产后被认为是第四妊娠期,也是妇女心理的特殊时期,产后抑郁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指既往无精神病史,而分娩后出现情绪障碍。文献报道,国外产后抑郁发病率为3.5%至33.0%,国内为3.85%至18.48%。我国严重产后抑郁障碍的患者几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究其原因,许多学者认为这与中国传统的产后坐月子习俗有关。这一过程中产妇被作为被照料的中心,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而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安抚。因为家庭关系、产妇个人及婴儿问题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故提出加强围产期健康教育、早期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产后恢复是一个需要全面关注和精心照料的过程。从静养休息到饮食调理,再到心理调适,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宝妈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坐月子的方法,可以更快更好地恢复身体。

来源:市人民医院(蔡宇萍)


健康瑞安
发布健康科普、工作动态、政策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