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这可是个大事情,不是说着玩的。话说回来,到底乡村振兴主要靠什么呢?有人说靠政策,有人说靠资金,也有人说靠人才。其实,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各种元素都得有,但最核心的还是要靠“人”。接下来,让我们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聊聊乡村振兴的那些“人事”。
一、“人”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靠“人”,特别是有能力、有干劲的人。人才是什么?人才就是那个愿意扎根农村,既能带领村民种地,也能给乡村开脑洞、搞创意的人。靠人才才能激活乡村的“造血功能”,让它自己生存发展。
1.年轻人,别光想着“逃离北上广深”
年轻人是乡村的未来。咱们别总想着逃离大城市,跑去做“数字游民”,其实乡村同样可以有诗和远方。而且,乡村的生活成本低,压力小,你还能离自然更近,何乐而不为呢?带着点互联网思维,农村也能玩出“新花样”,搞点直播带货、民宿改造,那可是风生水起。
2.“能人”带头,万事不愁
有句话说得好,“鸡头总比凤尾强”。乡村振兴就需要这样“鸡头”式的能人。这些能人能带着村民一起干,帮村里搞起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甚至还能和外面的企业拉拉关系。你看那些能干的“村花村草”们,一年就能给村里拉来好几个项目,这才是乡村的“真英雄”。
3.技术“咖”,你的用武之地
到了 在这个科技改变生活的时代,农业也需要“高科技”。种地可不只是抡锄头、挥镰刀的事儿,什么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温室种植,已经成了新潮流。别再说程序员只能写代码,乡村更需要这些会点技术的“科技咖”。利用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用智能化设备提升农产品质量,这些才是真正的乡村黑科技。
二、乡村经济发展,靠“产业”来支撑
乡村振兴不能光靠种地。现代农业需要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必须打造产业链。要让乡村产业多元化,得有“新农人”的头脑和企业家的胆识。说到乡村经济,就得提“特色产业”。比如某个村的苹果特别好吃,那就打“苹果村”的品牌;另一个村的红酒特别醇香,那就搞“红酒庄园”。现代乡村的发展需要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主打产品做深做透,形成品牌效应,靠质量和特色说话。单靠种地不够,还得搞点“花里胡哨”的东西,比如农村旅游和文化产业。乡村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可是城市里那些“996”白领的“心头好”。农村搞搞生态旅游,开个乡村民宿,甚至办个农家乐,再搞点农产品体验项目,说不定还能吸引个别“大V”来打卡,这就把乡村“网红”给捧出来了。有了特色产业,还要往下游延伸。比如一个村有养殖基地,那就不仅是卖羊奶,还能搞乳制品深加工;种果树的村子,除了卖水果,还可以做果汁、果酱。把产业链拉长了,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吸引更多就业机会,一举多得。三、乡村治理离不开“新模式”
乡村治理,也需要讲点“艺术”。想搞好乡村振兴,光靠政府还不够,还得让村民一起参与进来,形成人人都是“主人公”的氛围。
村集体经济是乡村发展的基石之一。有了集体经济,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就更有保障,还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多的福利和支持。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让村民成为“股东”,这样大家都有干劲,不是为了“别人干”,而是为了“自己干”。新的乡村治理需要结合自治和法治。村里的大事小情,可以通过村民大会来决定,这样既增加了透明度,也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当然,法律法规的约束还是要有的。比如环保问题,就要用法规来规范大家的行为,避免“一夜暴富”式的过度开发。别以为农村就一定“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治理在农村也能玩得转。通过建立数字平台,把村里的各种事情“上网”,方便管理,也便于村民监督。比如农产品的销售,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解决;村务公开,直接放在公众号上,一目了然。四、政策支持,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政策是乡村振兴的“定心丸”,国家政策给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是土地改革、财政补贴还是金融扶持,都是让乡村发展得更快、更好的重要“引擎”。
土地是农村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通过土地流转,可以让土地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比如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让有能力的企业或合作社来搞规模化种植,这样农民不仅能有地租收入,还能从产业发展中受益。乡村产业发展初期,最缺的就是钱。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农民和企业的创业风险。比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新能源使用补贴等等,都能鼓励农民使用新技术,减少生产成本。农村的金融环境相对薄弱,许多农民和企业因为没有抵押物,贷款难。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政府推出了许多金融扶持政策,比如农民创业贷款、农业保险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打破乡村的“融资难”困境,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五、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农村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振兴乡村文化能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乡村的传统文化渐渐被遗忘。但正是这些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构成了乡村的“乡愁”,是城市里找不到的“宝贝”。重拾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能丰富村民的生活,也能吸引外地游客来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风情。乡村的文化资源其实是“富矿”,可以开发成各种文创产品。比如传统刺绣、陶艺可以和现代设计结合,做成有特色的文创产品,甚至可以发展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让文化产业与乡村经济融合,既有了“情怀”,又有了“钱袋”。乡村文化活动不一定要多“高大上”,只要村民喜欢,能参与就行。比如农闲时组织个村民大联欢、广场舞比赛,还可以搞搞村史展览,甚至是村里的“趣味运动会”。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还能增进邻里关系,让乡村更具人情味。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力、齐头并进。无论是人才、产业、治理还是文化,只有把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振兴。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怕吃苦、敢于创新的心。毕竟,振兴乡村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但正如种子总会在春天发芽,乡村的美好未来也一定会到来!
作者:郭亮系地道农旅研究院院长,亮节智库创始人,创意经济设计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