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工作法”学习推广】刚察:以“三抓”聚“三力” 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政务
2024-11-28 14:45
青海
为全力推进基层治理服务提质增效,今年以来,伊克乌兰乡以县委“一核五队促平安”工作法提档升级为契机,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服务群众为目标,整合乡综治、司法、派出所、村警、网格员等人员,组建社会治理总队1支,配备人员7名,村(社区)级社会治理工作队(站)7支,配备社会治理工作队队长7名、队员14人,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活力。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乡党委、各村(社区)通过组织社会治理队队员召开“一核五队促平安”“两厅四站”工作部署推进会10次、社会治理工作联席会8次,通过日常工作“月总结、月部署”的形式,做到日常工作“情况明、方法对”的效果。通过会议及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刚察)重要讲话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州、县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相关会议精神,确保开展工作做到“政策清”。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推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有效落实,由社会治理队(站)队员负责监督群众,及时将群众反映违反村规民约或先进典型、经验做法记录上报至村(社区)“两委”,由“两委”成员整合公示,形成“大家议、大家定、大家认、大家守、大家评”的模式,让广大农牧(居)民群众切实成为村规民约践行的一分子。2024年,全乡6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公示红榜名单35名、黑榜名单21名,通过红黑榜公示惩罚,推动辖区群众形成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良好氛围。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联户小组为基本单位,以乡司法所干部和各村社会治理队队员、网格员及村警为骨干力量,以一号文件宣讲、“三月法治宣传月”“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德直通车”等活动为契机,深入各村开展社会治安环境大整治、风险隐患大排查、矛盾纠纷大调处活动6次,进村入户宣传覆盖20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2000余份,开展现场宣传活动20余次,以藏汉双语相结合的方式解答群众法律法规、民生保障等问题100余条,农牧民群众政策法规知晓率大幅上升。截至目前,我乡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治安违法行为均呈现下降趋势。强化重点人员有效管控。根据社会治理工作队队员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常态化协助乡综治、派出所及司法所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人员进行分析研判、因人施策制定相应管理方案,乡政府在“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基础上,由社会治理队(站)队员对重点人员采取“一对一”监督帮扶,通过不定期“面对面”沟通交流、电话交流等方式了解重点人员思想动态、就业情况、交往人员、经济来源等,对存在隐患苗头的重点人员及时上报乡综治中心进行干预,帮助其端正思想态度、打消思想顾虑。筑牢防汛“安全堤”。紧盯防汛“七上八下”关键节点,为慎终如始开展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21名社会治理工作队(站)队(站)长及队员全部加入防汛减灾应急抢险巡查巡护队伍,充分利用“两表四单”加强易滑坡、塌方、低洼区排查搭建帐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河流沿岸的农牧民居住地的排查工作,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上报并劝离隐患区域群众。防汛期间,开展排查74次、转移群众2户9人、牲畜256头(只)。常态化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发挥本村(社区)人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作用,动员社会治理工作队员积极参与“伊家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通过日常巡护排查矛盾纠纷入户1500余户,协同乡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人员调处疑难复杂事件,将“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发现、主动解决”,把“伊家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2024年,社会治理工作队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件,调处成功11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有效破除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建好“积分超市”,助推乡风文明。通过青海湖农场社区“两委”和社会治理站人员的共同努力,投入4.5万元成立了伊克乌兰乡首家“积分超市”,将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文明家庭等纳入积分制兑换规则,积分超市的建立将乡村治理由“公家事”转为“家家事”,由“命令式”转为“主动性”,不仅让居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有载体,还充分调动了居民自觉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了社区党员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主线,把政策执行、思想转变、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社会治理等多个内容融入其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最美伊家人”品牌。由乡党委牵头,将社会治理队员、文化宣传队员纳入评选工作组在村级初选上报的基础上逐户进行严格把关评选,并进行表彰奖励,推动移风易俗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全乡1700户牧户中已有近300户被评选为“最美伊家人”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