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青海】李家成:夯实基层基础 固牢底板底线——全力推动平安西宁建设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

政务   2024-11-26 17:34   青海  
夯实基层基础  固牢底板底线
——全力推动平安西宁建设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
中共西宁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  李家成
2023年以来,在西宁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西宁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把握省会城市平安建设工作定位,认真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锚定“一年进步最快、两年成效显现、三年全国上游”目标任务,全领域、全周期、全要素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全力推动平安西宁建设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先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称号,两次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平安建设工作连续9年位居全省前列,扫黑除恶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图为作者在西宁市调研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共西宁市委政法委供图
坚决扛牢责任 全面贯通主动创稳工作体系
全市上下坚决扛牢平安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准确把握“五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五个首位责任”工作要求,立足市情实际,持续强化平安建设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从问题、目标、机制、作风具体化上促发展、抓落实,全力推动平安西宁建设走深走实。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统筹全市发展和安全,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以贯彻落实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为总牵引,创新部署“十大专项行动”,指导引领全市上下聚焦主责主业,奔着问题去、对着目标干,全力推动“十个一”任务高质效落实。市委常委会探索开展“每月一题”机制创新,聚焦社会治理、治安防控、重点群体等系列平安建设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破题攻坚,全力提升城市精管善治水平。
市委主要领导坚决扛牢平安西宁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研究部署、组织推进,以上率下,带动全市上下拧紧责任链条、廓清模糊认识、转变工作作风,以实实在在的平安建设质效交出让省委放心、群众满意的答卷。市委一班人常态化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督导调研,推动解决平安西宁建设中的症结问题、打通梗阻。同时,狠抓跟踪问效,创新“四督一促”跟进调度机制,围绕调研督导、评估考核发现问题,督关键节点、督工作进展、督重点风险、督攻坚事项,促常治长效,让严肃严谨严格,见事见人见思想见作风成为常态,有效拧紧了“条专块统建平安”的责任链条,系统解决了一批影响平安建设、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的根本性、关键性堵点难点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转变思想认识,密切协作、协同配合、同题共答,持续围绕问题补短板、围绕基础强机制、围绕队伍强能力,全力推动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实现从基层基础工作“有没有”到引领示范“强不强”、工作质效“优不优”、协同联动“好不好”的根本性转变。
深化源头治理 持续擦亮平安西宁建设底色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风险隐患防范化解融入日常,坚持把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作为站稳人民立场的现实检验,以事要解决为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集中力量攻坚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已成为西宁市平安建设的工作常态。
聚焦“事要解决”,建立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创新机制,“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民情民意定期收集、舆情信息指令上通下达等制度机制和“打防管控建教”六位一体工作体系,畅通“接、派、办、督、评、报”等环节,建立“一比三率”考评体系,推动办结群众诉求36万余件,平均响应率 96.7%,解决率96.7%,满意率95.3%。致力于基层发现问题能力水平提升,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发现问题中扛牢责任发挥作用的若干措施》,研发上线西宁市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全力在基层干部、群防群治力量“发现问题”意识提升、能力提高和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发挥基层组织和人员社会治理“吹哨人”作用。紧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源头治理,分析研究解决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科学完善工作体系,强化重点场所清查整治和网络环境监管、系统摸排各类重点未成年人底数,出台分级干预办法,建设专门学校,持续完善未成年人问题发现、行为预警、心理干预、罪错介入、惩戒矫治的闭环管理体系。
聚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筑牢安全稳定基层基础网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西宁的若干措施》,明确7个方面29项124条工作措施,认真落实“一年打基础,两年提质效,三年创品牌”要求,制定印发《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多调联动多元化解的若干措施》,部署实施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工程,统筹整合市、县(区)、乡镇(街道)诉讼检察、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劳动仲裁等资源,升级打造全市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破解群众反映诉求“多头跑、重复跑”的难点堵点问题,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由“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的有效转变,中心建成以来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49168人次,受理各类纠纷35532件,群众诉求受理、答复率达100%。
聚焦“诉源治理”,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并全面启动涉稳风险隐患汇总评估研判处置机制,以“联席会议”为依托,明确“五类风险”,细分细化隐患内容,全方位、全周期、全时段收集各类风险隐患信息,精准分析研判,妥善化解风险。制定《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方案》,率先成立首个市级人民调解专家库、西宁保险合同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站,构建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等重点领域的80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全市专职调解员比例从 0.9%提升至15.2%。“蓑衣行动” “人大代表 + 法庭”解纷新模式、“睦邻”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品牌和大通县反电诈“四主动”工作法,城中区“全科网格”建设等60余个群防群治典型案例、140余个社会治理典型亮点,为全省深化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深化打击整治 坚决守牢平安稳定工作底线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持续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紧盯生产安全治理,制定市委常委会及其成员单位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市政府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制定《西宁市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责任清单》《西宁市“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安全生产大督查大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实行公共安全工作“周调度、月通报”和“月度评比、季度点评、年度通报”机制,对安全生产指标进行晒分排名,对排名靠后和未进入排名榜的地区、单位、企业进行提醒、通报,倒逼各地各部门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扎实推进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深入开展交通组织优化专项工作,通过车道、路口信号和公交车道优化调整等举措,市区主要道路通行效率实现大幅提升。持续强化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治理和严查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数同比下降 40.47%,为近五年最低,持续进行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工作,道路交通秩序稳步优化。持续开展针对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技术监测预警、通报处置等工作。有力应对、处置、化解公共安全风险挑战,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主动塑造有利于发展的安全环境。
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啃硬骨头”与先易后难相结合,实行包保接访、定期下访、集中走访、坐班接访“四访共治”,对信访事项实行“战区制、主官上”,专班推进破解不动产证办证难、信访积案化解难度大、环保督察转办等问题,包案化解、提级督办、源头治理,解决了一批钉子案、骨头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以强有力的打击形成强效震慑,部署实施“五个一批”反诈工程,发起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和“降发案保平安”六大会战等44个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不断明确打击责任、量化打击任务,有力有节推进专项打击工作,实现了刑事案件和盗窃案件发案数近五年同期最低,刑事案件、盗窃案件和电诈案件破案率近五年同期最高的历史最佳成绩。
紧盯社会治安乱点乱象整治,健全完善公安、武警联勤联防工作体系,常态保持1200余名警力强化社会面巡防管控和重点要害部位把控,充实群防群治力量,全面加强对重点地段、时段、行业、场所的巡逻管控,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社会面治安环境持续向好。立足“夏季行动”和“缉枪治爆”两条工作主线,纵深开展黄赌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和枪爆物品清查收缴,严格执行散装汽油实名制销售、烟花爆竹定点销售等措施,全面压实危化品行业主体责任,最大限度挤压公共隐患和违法犯罪滋生空间。强化科技运用,全市重点行业关键点位电子卡口覆盖率、市域围闭度、交警视频联网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初步实现了治安防控由静态防控向动态防控转变、由碎片防控向系统防控转变、由被动防控向主动防控转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图为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北商业巷社区打造居民群众议事平台——“圆桌听证会”,畅通民意渠道,将排查调解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中共西宁市委政法委供图
注重改革创新 全面筑牢平安建设法治底蕴
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努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力平安西宁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跨越迈进。
强化“立审执”衔接配合一体推进理念,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执破全流程功能做好执源治理工作的意见》,推动形成“源头预防为先,自动履行挺前,强制执行断后”的执行工作格局。完成市县区两级法院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实现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快速执结。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通过核销一批、专项清理一批、执破融合一批、交叉执行一批,深入推进终本清仓。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作用,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用足用好两级人大出台的《关于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的决议》,推动检察建议从“办理”向“办复”转变,以能动履职推动诉源治理、社会治理、系统治理。2023年至今,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52件,已采纳150件。深入开展今冬明春普法宣传,组建由政法机关法治工作者、执法工作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骨干力量组成的6个普法宣传教育小组,举办校园“法治辅导报告”“法治讲座”“青少年法治讲堂”等活动,法治氛围更加浓厚。
充分发挥统筹抓总作用,整合全市法学法律专家人才资源,遴选出法治领域、税务领域、优秀律师及高校教授等 178 人,组建西宁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实现了市县两级专家全覆盖,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专业能力,推动建立了青农市场“客商心语”调解室、 “为民家事”调解室、红梅调解室、 “心连心”调解室、“圆桌听证会”等一批人民调解工作品牌,有效化解了一系列行业性民商纠纷。全市339名法律顾问参与重大项目论证、政府立法、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工作,为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部门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案件咨询等工作,有效防范党委政府决策法律风险。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责定位,全面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着力优化打防工作格局,完成42个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创建2个部级、3 个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成“一体五翼”应急处突新体系。
强力实施数字检察战略,强化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创建和已有模型应用,新建并取得办案成效模型37个,应用省检察院“淘宝站”成熟模型77次。2023年至今,通过“大数据”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52件,监督立案15件,撤案16件,制发检察建议231份,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73份,挽回经济损失1247万余元。加快构建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核心的新质公安战斗力,探索推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持续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成2个大数据实验室和10个大数据中心,与天津大学和美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信息化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处置各类事件,预警动向更加有力,科技支撑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今年是实现平安青海建设“两年成效显现”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平安西宁建设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省委“十个一”和市委“十大专项行动”为牵引,忠诚履职、担当作为,持续巩固走在前作表率成效,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法治西宁、平安西宁建设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西宁实践,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作出西宁政法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西宁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2024年第11期

青海政法
传递政法好声音,弘扬法治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