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工作法”学习推广】诉源治理解纠纷 多元共治谱新篇
政务
2024-11-28 17:42
青海
特邀调解团队开展诉前调解。西宁市城西区法院供图“285万元的工程款全部收到了,我们真的没想到法院的诉前调解这么快、这么好,谢谢调解员帮助我们要回欠款,解决了我们公司的大难题!”前不久,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诉前成功调解两起涉企案件,不到一个月时间帮助企业顺利索回工程款285万元,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城西区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定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精神,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不断深化“法院+N”治理模式,将司法力量向前延伸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善治,谱写了多元共治的新篇章。2023年3月,城西区法院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实现对所有诉前调解力量的整合和统一管理。为夯实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2023年5月城西区法院和城西区司法局建立诉调对接联动机制,整合辖区人民调解力量参与诉前调解工作,2024年已成功化解物业、欠薪等各类纠纷1104件。“在诉前调解中,特邀调解员发挥重要的作用。”城西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李成玲介绍,2023年5月城西区法院广泛吸收精通调解的人才,组建了一支包括退休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特邀调解队伍,“法院+特邀调解”建立“解纷过滤器”,城西区法院的特邀调解团队诉前调解成功各类纠纷3856件,实现大量矛盾纠纷止步于诉前,极大地节约了群众和企业的解纷成本,降低了矛盾纠纷的成讼率。面对诉讼量持续增长的形势,城西区法院转变“单打独斗”的思路,在党委的领导下深化府院联动,主动与劳动保障监察、市场监管、城乡建设、交警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以“法院+行政机关”模式,扩大了“解纷朋友圈”,协同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我们以建立道交、金融、物业、消费等重点领域‘诉源治理工作站’为抓手,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切实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李成玲告诉记者。今年3月,城西区法院联合西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五大队成立的全省首个“道交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站”,充分发挥了道交纠纷的“过滤器”作用,城西区法院受理的道交纠纷案件同比下降26.03%,道交纠纷实质性化解效果显著。9月27日,城西区“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站”与“劳动人事争议诉源治理工作站”成立,充分发挥了在物业纠纷、欠薪纠纷处置中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前沿阵地作用。截至2024年10月,城西区法院物业、劳务合同纠纷诉讼案件分别下降11.53%、39.01%。“立足本职,着眼未来,城西区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释放法院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司法效能,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城西区法院相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