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青海】中共海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海云:提升社会治理新效能 书写平安建设新篇章

政务   2024-11-27 17:46   青海  
2023 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省委政法委的悉心指导下,海东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平安建设的安排部署,特别是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一年进步最快,两年成效显现,三年全国上游”的总目标,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地,平安海东建设取得崭新成效。
图为作者在基层调研。中共海东市委政法委供图
坚持“高位推动”,责任体系更加完善
把握方向谋篇布局。海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海东建设,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将平安海东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每年制发《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平安海东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平安海东建设各项工作及“十个一”任务逐项分解、明确责任、限定时间,推动形成责任共担、任务共抓、机制共建、平安共创、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
统一思想系统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切实肩负起保障一方发展、保护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组织召开13次市委平安海东建设领导小组会议、42次市委常委会议传达学习、听取汇报、安排部署平安海东建设相关工作,深入重要场所、重点单位及乡镇村社专项调研平安建设工作,了解掌握、指导推动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层社会治理、诉源治理等重点工作,以上率下全面压实责任。
实事求是精准督导考评。充分发挥督导考评利器作用,将平安海东建设纳入全市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制定《平安海东建设考评实施细则(试行)》及配套的各县区、各单位《平安海东建设考评指标》,进一步规范了平安建设的指挥调度、督导考评、等次评定、结果运用等,明确各项指标任务的责任单位、完成时限、考评要求、打分标准等,形成可量化、可操作、可考评的指标体系,推动每项工作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干,让平安海东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指挥更加精准、督办更加有力。
坚持“打防并举”,治安环境持续好转
再接再厉深化扫黑除恶。始终对黑恶势力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持续采取“打、防、管、建”四大战法,严厉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全力推进重点行业、系统、领域集中整治,共办结涉黑涉恶线索60条,打掉涉黑组织1个、涉恶团伙1个,破获相关刑事案66起,处置黑财1356万余元,核查处置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88条、57人,常态化扫黑除恶取得显著成效。
突出重点开展打击整治。聚焦群众所思所盼,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常态打击整治机制,不断深化拓展“云剑”“断卡”“断流”“清风”“昆仑”“亮剑”等专项行动,共查处治安案件3602起,破获刑事案件2618起。紧盯重点行业和突出部位持续有效净化全市辖区治安环境,对娱乐场所、宾馆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常态化开展清查行动,排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2.6 余次,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638个、突出问题571个,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立足实际推动警务改革。立足海东“半农半城”发展阶段,着眼海东公安用全省十分之一的警力,承接全省四分之一的警务工作量和三分之一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实际,把握影响海东公安工作发展“五对突出矛盾”,坚持整合资源攥紧拳、警种参战上下捆绑,做专执法办案队、做强社区警务队、做精综合指挥室,多所连片划定防区、深耕细作“两队一室”沃土,全力推行“大防区”警务机制改革,挂图实施矛调室“一县(区)一品”创建,组建划分全市27个多所连片“大防区”,全新命名“平安结”“乐都警”等一批公安矛调室,培育“互助义警”“万人红袖章”等义警队伍,破获了一批关乎民生的典型案件,化解了一批让群众揪心的矛盾纠纷,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破解了海东公安警力紧缺及“打防管控建”各环节难题。
坚持“源头预防”,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以普遍排查和重点排查、常规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的矛盾纠纷“常态”排查化解机制为抓手,有效整合各类调解资源,成立各类调解组织1948个,人民调解员6427人,建立7个律师调解室、7个涉诉信访律师接谈室、10个个人调解工作室,排查矛盾纠纷11401件,化解 11315件,化解率99.25%。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开展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信访问题集中大接访、大化解和信访积案攻坚,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99.55%,按期办结率98.52%,群众满意率91.34%。
深耕发展三治融合。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实施《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村社区“村规民约”等村居民自治规范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推动海东农村红白喜事费用大幅下降,形成移风易俗“海东样本”。把平安海东建设与文明海东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推选“五星级文明户”“青海好人”“新时代青海好少年”等道德先进模范,成立全省首个市级见义勇为基金会,认定见义勇为模范60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有效发挥“小快灵”地方立法独特性和优越性,积极总结提炼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操作性强、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颁布实施《海东市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海东市平安建设条例》,进一步推动平安建设法治化进程。
智慧赋能基层治理。紧紧抓住“雪亮工程”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重大机遇,坚持资源统筹,建成以市委政法委“智慧政法”一体化平台、市公安局“智慧公安”立体化防控平台为核心,各部门自建信息系统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全社会视频监控资源统一汇聚、联网应用的智能化应用体系,汇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社会治理类数据、公安类数据,为海东平安稳定提供智治支撑。以“综治信息化 + 组团式服务”的模式,划分基层网格5226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8941人,搭建网格员专用的智信APP、群众参与的海东社会治理 APP,建成集事件处理、社会管理、公众服务为一体的“网上综治中心”。今年以来,网格员及群众通过APP上报事件40872 件、处置39277件,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
2023年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平安海东建设工作呈现出新的特色和亮点 :
全力推进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为民服务见行见效。以“5+N”模式建成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信访受理、公共法律服务5项主营功能于一体,拓展公证、司法鉴定、专业行业性调解等服务职能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健全完善20项实体化运行制度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运行以来,累计调处各类纠纷 6858 件,接待各类信访案件4106件,开展诉前调解2857件、司法确认718 件、诉讼引导至立案登记1703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73件,代写法律文书5560件、解决劳动争议324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8650人次。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海东实践,为民解忧硕果累累。针对18万海东籍“拉面人”常年在外务工,经济纠纷、婚姻家庭等矛盾高发问题,我们以市县乡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点,以119个拉面经济服务驻外办事处、2个驻外调解委员会、3个“拉面经济云端诉讼服务点”为支点,与69个城市签订《拉面经济从业人员共同管理框架协议》,18个省市民宗、公安部门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区域服务管理协作协议》《警务协作协议》,并创新成立拉面巡回法庭,让拉面人遇到纠纷“诉求有门”“化解有道”,海东市“拉面产业”跨域矛盾纠纷调解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海东市司法局获评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单位。针对全市万人成诉率较高的问题,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全市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海东市诉源治理考评办法 ( 试行 )》,全业务、全流程、全链条、全要素推动“诉治”与“源治”一体治理、取得实效。
培育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典型亮点,保障民生走深走实。聚焦靶向解决市域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以完善“五大体制”、实施“十大工程”为路径,顺利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试点工作荣获“省委改革创新奖创新项目”。聚焦提升乡村治理质效,培育打造乐都区七里店安置区“1+6+N”、平安区平安街道“一核双带四驱动”、民和县馨怡社区“一核多元协同共治”、互助县威远镇北街社区党建引领六微治理模式、循化县白庄村移风易俗等基层治理典型,创建“神韵北山”“红袖标”等治安巡控队,成立“晒事儿”“彩虹”调解室,打造“杜杜”“娟子”“建辉”警务室等有特色、有品牌的平安类社会组织,筑牢维护稳定、保障平安、服务民生的第一道防线。
图为海东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视联网平台。中共海东市委政法委供图
下一步,海东市将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平安建设的部署,深入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守牢政治安全底线为核心,以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为手段,健全以民意为导向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矛盾信访问题多元化解的打防管控一体化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务实有效的落实举措和办法,全面推进平安海东建设再上新台阶。
( 作者系中共海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2024年第11期

青海政法
传递政法好声音,弘扬法治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