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5年·AI我家相册①丨一个博士生家庭的“宝贝”

政务   2024-10-01 16:01   浙江  


AI还原珍贵瞬间

眉心点着一颗喜庆的“红痣”,手捧一卷“证书”,身着一袭严肃的“学士服”,5岁的小男孩拍下了人生中第一张毕业照。

湖南大学——国家双一流大学校门口,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踌躇满志,开启读博的奋斗历程……


一本相册,凝聚了N个高光时刻。翻看着家里的宝贝相册,尤其是弟弟汪涛的几张照片,南湖区余新镇余新社区居民汪雅莉心中又是自豪又是开心:今年,小她7岁的弟弟考上了博士,成为全家人的骄傲。


更让汪雅莉高兴的是,她的儿子今年也入读了弟弟曾经就读的余新镇中心小学。“虽然是同一所小学,这几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和城里小学几乎没有差别了!”汪雅莉惊叹这几年镇上学校的变化之大。

\ | /

我们这样幸福走来

“妈妈,我们的学校可漂亮、可厉害了!”上小学一年级没几天,汪雅莉6岁的儿子放学回家,每天就会叽叽喳喳很兴奋地给父母讲学校的事情,“我们的椅子可以放倒睡觉哎!”“学校的午餐可好吃了,食堂叔叔阿姨会送到教室。”

多媒体报告厅、风雨操场、电脑房、实验室、舞蹈房、美术室、科技室……谈到儿子就读的余新镇中心小学,汪雅莉感慨万分:真的不认识了,从自己读书时到弟弟就读,再到儿子就读,这20多年学校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漂亮。


回忆起昔日的校园风貌,汪雅莉依然历历在目,而她记忆最深刻的是煤渣石粉铺垫的操场跑道,凹凸不平,学校也没有室内运动场,只有地面由水泥建成的篮球场以及由沙子铺成的足球场。


尘土飞扬、杂草丛生、功能场室少、学生活动空间小,这些都是那时的小学给汪雅莉留下的印象,也是当时南湖区乡镇学校的典型模样。

在汪涛上小学时,作为姐姐的她时常要帮忙接送。“哇,那个时候我从校门口望进去就觉得,这还是我之前那个学校吗?”汪雅莉告诉小布,那时的小学已经经过多轮改造,有了塑胶跑道,而结构简陋的教学楼也变得明亮气派。

同样变化巨大的还有余新镇中学。汪涛从小就是体育尖子生,妈妈张玲芳珍藏着儿子小学、中学、大学的各类体育奖牌,很多都是金灿灿的金牌。

今年7月,汪涛收到了来自湖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开学报到时,他的父母一起送他去湖南上学,还在校门口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照片中的他们脸上是止不住的自豪与笑意。

“他从小就兴趣丰富,是学校田径队、合唱队的成员,学校也会给他很多表现的舞台,带他去参加市田径、篮球比赛,参加各种文艺汇演。在学习上他很喜欢钻研数学,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中考还被保送嘉兴高级中学。”张玲芳说。


  “他在余新读小学的时候,经常有老师带他一起做科学小发明,他们还一起去宁波象山参加过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呢!”汪雅莉眼里满是羡慕,这样的机会是她读书时不曾遇到的,“那个时候我们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就不错了,哪里能有这么多活动。”

不过,现在她的儿子享受到了更全面的个性化教育。余新镇中心小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兴趣课程,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我给他报了武术,我看我同事的小孩在城里上学也是这些兴趣班!”

与城区学校相比,除了硬件设施完善外,更重要的是乡镇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2008年,南湖区启动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为农村中小学发展架起“快车道”,城乡学校牵手共同成长,优质师资力量也在城乡间有序流动,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渐渐跟上了城里的学校。2022年,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与余新镇中心小学合作办学项目举行签约仪式,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渔里小学揭牌。

“余新学校里,从城区来的老师越来越多了,听说现在余新镇中学的书记就是从市区学校调过来的。”汪雅莉说。的确,余新镇中学党总支书记胡骁原本是在城区的学校做校长。


“我们那时镇上出个大学生是了不得的大事,现在别说研究生,博士也开始有了。”张玲芳感叹,现在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她告诉小布,儿子表示读完博士后想回嘉兴工作,这里科创氛围好,余新附近就有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阅读推荐

走,和小布翻一翻老街相册!

在南湖,当时间具象化

来源|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钟鑫媛 余新镇

AI制作|钟鑫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来源于读嘉图库

美编|张琪

责编|覃小芸

审核|鲁赟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在看”,会慢慢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关注我们的权威信息,请将“南湖发布”加为星标,每次阅读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哦。

南湖发布
宣传南湖区,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