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26日,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逻辑与哲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举行。本届研讨会围绕当下逻辑学与哲学交叉前沿主题“主体性与意向性:在集体和个体之间”展开研讨,会议形式为 4 位特邀报告人与通过匿名评审的 15 位论文报告人进行轮流报告与对话。会议语言为英文。
“第三届国际逻辑与哲学研讨会”会场
主体性(agency)与意向性(intentionality)一直是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本届研讨会希望促进对相关问题研究的哲学家与逻辑学家间的对话,旨在推进基于行动哲学与形式逻辑技术对这些概念进行更加清晰的解释,尤其关注其在集体语境下引发的新问题。这种交叉学科的讨论不仅限于逻辑与哲学,还涉及博弈论、社会选择理论、知识论、伦理学、文化理论、多主体系统、条件概率等广泛研究方向。刘奋荣、司马亭、尤洋作开幕致辞
研讨会开幕式由清华大学逻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奋荣主持。她首先回顾了清华大学逻辑学自金岳霖先生起的发展历史,同时向与会人介绍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的发展现状。清华大学金岳霖讲席教授司马亭(Martin Stokhof)致辞,他诚挚欢迎与会嘉宾,感谢在会议筹备阶段付出辛劳的程序委员会成员,并汇报了本届会议的投稿及录用情况。之后,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尤洋致辞,他回顾了山西大学哲学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尤其是与清华大学哲学系与逻辑中心开展的广泛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托勒弗森、谈知辰、武小西
5月25日上午的报告环节由司马亭主持。美国孟菲斯大学托勒弗森(Deborah Tollefsen)作题为“Shaping the Institutional Mind(形塑制度性思维)”的特邀报告,她回顾了学界对集体主体性的分析,并指出所有这些分析均采用大众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在承认本体论分歧的同时,从方法论共性的视角讨论制度性思维对人们在复杂社交网络中合作与协调能力的影响。北京大学哲学系谈知辰作题为“De Se Thought: Psychologically Essential and Informative(自我思维:心理上必要且信息丰富)”的报告,讨论自我思想在意向行为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武小西作题为“The Sociality of Individual Agency - Reconsider Korsgaard's Argument for the Publicity of Reason(个体主体性的社会性——对科斯佳德理性之公共性论证的再思考)”的报告,讨论科斯佳德理论如何与主体性潜藏的社会维度相容。
蒋运鹏、奥戈托尼斯、谭笑
5月25日下午的第一场报告环节由清华大学哲学系蒋运鹏主持。首先由挪威卑尔根大学信息科学与传媒研究系&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奥戈托尼斯(Thomas Ågotnes)报告他与王奕岩的合作论文,题目为“Collective Agency and Coalitional Power in Games(集体主体性与博弈中的联盟力)”,讨论集体主体性哲学对联盟逻辑系统的影响,并探索多种改造方式及相应生成的新系统所满足的逻辑性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谭笑作题为“Group Active Structure As Know-How(作为实践性知识的群体活跃结构)”,讨论技术与工具对象是否能够作为主体的延伸,并作为要素以构成集体主体。石辰威、牛磊、胡扬、展翼文
第二场报告环节由清华大学哲学系石辰威主持。首先由科隆大学哲学系牛磊作题为“Group Believers: The Argument from Group Persuasion(群体信众:来自群体说服的论证)”的报告,论证在解释主义路径下可以通过与个体行为不同的方式来阐释或预测群体的认知实践。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系胡扬作题为“Game-theoretic Account for De Se Communication(自我交流的博弈论解释)”的报告,讨论一种不同于传统中心世界模型语义框架的对自我信念交流解释的新方法:基于含混阅读的博弈论解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展翼文作题为“Groups as Structured Pluralities(作为结构多元体的群体)”的报告,讨论群体的多元主义本体论解释,认为群体既不是单一的分体总和,也不是所谓的集合,而是由其成员构成的(高阶)复数对象。最后的特邀报告环节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浩主持。荷兰拉德堡大学斯洛斯(Marc Slors)作题为“Stylistic Conventions and Large-scale Group collaboration(风格惯例与大规模群体合作)”的报告,认为在共同意向、规范心理、趋社会性等特征之外,大规模合作所涉及的复杂劳动分工还需要能够在不耗费过多认知努力的前提下定义和规范不同社会角色与类别,因此风格惯例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唐浩、斯洛斯、菲特尔森
5月26日上午的特邀报告环节由刘奋荣主持。美国东北大学菲特尔森(Branden Fitelson)作题为“Probabilities of Conditionals and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 Revisited(条件句概率与条件概率——再论)”的报告,首先回顾路易斯(D. Lewis)论文中的适当理性假设问题,并指出亚当等式可能导致的平凡结果。他指出采用一种更弱的理性假设能够更合理的阐释亚当等式,从而理解条件句概率与条件概率间的关系。王奕岩、朱丽安娜、陈伟伟、管成鹰
随后的论文报告环节由王奕岩主持。普梅吉大学哲学系朱丽安娜(Juliana Lima)作题为“Group Agency and Joint Indexical Beliefs(群体主体与联合指示信念)”的报告,通过具体例证讨论指示信念如何施用于集体语境。中山大学哲学系陈伟伟报告他与鞠实儿的合作论文,题为“Dynamically Rational Collective Argumentation(动态理性集体论证)”,讨论动态情形下如何保证集体决策的理性问题,并考虑修正与聚合在程序上先后顺序是否会影响集体决策的结果。伦敦国王学院哲学系管成鹰作题为“The Ontology of Action and Radical Novel Agent Causalism(行动本体论与激进新主体因果论)”的报告,探索行动与主体在本体论中应有的位置,以及将行动作为独立范畴所带来的影响。巴踏歌、刘闯、纪成蓉、何清瑜
5月26日下午的第一场报告环节由阿姆斯特丹大学巴踏歌(Alexandru Baltag)主持。复旦大学哲学院 & 中科院哲学研究所刘闯作题为“Moral Facts as Group we-Facts via Evolution(通过进化产生的作为群体“我们-事实”的道德事实)”的报告,试图在自然事实之外为道德事实作为高阶本体而存在进行辩护,并给出来自进化博弈论的论证及最新人类学实验的佐证。四川大学哲学系纪成蓉报告了他和徐召清合作的论文,题目为“Logical Consequence and The Normativity of Logic(逻辑后承与逻辑规范性)”,通过将逻辑规范性分为内部与外部规范以回答哈曼(Harman)提出的逻辑与信念间规范性桥梁如何被满足的问题。清华大学逻辑学研究中心何清瑜报告了他与石辰威、陈谦的合作论文,题目为“Common Knowledge as Mutual Range-Dependence(作为相互范围依赖的公共知识)”,将函数依赖逻辑系统与认知逻辑中的分布式知识、公共知识等概念相联系,并提出新的“范围依赖”概念以在函数依赖逻辑系统中刻画公共知识算子。谢立民、周邦威、王睿里、司麦慈
5月26日下午的第二场报告环节及特邀报告环节由清华大学金岳霖讲席教授谢立民(Jeremy Seligman)主持。清华大学哲学系周邦威报告了他与何清瑜合作的论文,题目为“An Analysis of Bystander Problem in A Multi-Agent Perspective(多主体视角下的旁观者问题分析)”,讨论了经典伦理问题:犯罪行为的旁观者是否承担责任,通过对因果效用模型的扩展,给出广义上个体如何分担集体责任的解答。北京大学哲学系王睿里作题为“The Extension of Cognition in Hybrid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混合集体决策中的认知扩展)”的报告,讨论扩展心智理论和分布式认知理论对集体决策的影响,尤其是产生的涌现属性带来的诸多挑战。本次研讨会的最后一场特邀报告由阿姆斯特丹大学司麦慈(Sonja Smets)所作,题为“Learning what Others Know(学习他人所知)”。报告以生动贴切的举例讲解了认知逻辑及其各种变体的诸多概念,尤其是认知优势这种特定情景下的建模与分析,并进一步结合传统公共知识和分布式知识定义出新的集体认知状态:公共分布式知识。最后,司马亭与王奕岩作总结陈词。司马亭回顾了“国际逻辑与哲学研讨会”的历史与现状,总结了会议涉及的各个主题,并宣布将继续推进出版会议论文专刊的工作。王奕岩为特邀嘉宾献上清华大学的纪念礼物,并诚挚邀请与会者支持“国际逻辑与哲学研讨会”的后续活动,协力推进学术共同体的良性发展。本次活动有来自美国、荷兰、挪威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师生共40余人参会。“国际逻辑与哲学研讨会”是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发起的系列活动,旨在推进对学术前沿问题产生共同兴趣的哲学家与逻辑学家间的讨论交流,促进跨学科思维创新。会议合影
本届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为:
司马亭(清华大学 & 阿姆斯特丹大学);
王奕岩(山西大学)
审核 刘奋荣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更多关于清华-阿姆斯特丹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科研教学活动、前沿问题研究进展及其他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