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的八大认识误区,看看你踩了几个坑?

健康   2024-11-18 10:02   辽宁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健康知识!

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手段,从控制传染病到预防癌症,疫苗对于公共卫生健康的意义重大。


然而随着网络上不时出现一些关于疫苗的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流传,让很多公众开始质疑疫苗是否需要接种,进而产生疫苗犹豫或拒绝接种等情况。因此,接种疫苗应先走出误区!!!



误区一

免费疫苗不重要、没作用


免费疫苗一般是指免疫规划疫苗,即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而自费疫苗是指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一种疫苗是否纳入政府免费提供范围需要综合疾病的负担、当前疫苗的生产能力、国家财政经费支持能力等综合因素。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同等重要。




误区二

非免疫规划疫苗是自费接种,没必要接种


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进一步补充,其覆盖的也是很重要的传染病,患病后对个人的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虽然非免疫规划疫苗是自费、自愿接种,但同样也是对健康的一种保护,能够预防更多疾病,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误区三

只有小孩才需要接种疫苗


对个人来说,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护是从接种第一针疫苗开始。但疫苗并非儿童专利,人的一生中各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疫苗,即疫苗可以在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疾病而言,不挑年龄,只挑人。疫苗并非儿童专利,成人免疫同样不容忽视。疫苗品类的扩展、效能的提升,是人类医学进步的成果。比如现在科研进展如火如荼的用于治疗癌症的mRNA疫苗、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主要针对老年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等。


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罹患流感、带状疱疹、肺炎等传染病后,发生严重合并症的风险较高;而威胁全球女性生命的恶性肿瘤中,由高危型HPV病毒所致的宫颈癌位居前列。而上述疾病均有相应疫苗可以预防,适宜人群可以选择接种,有效预防流感、宫颈癌等疾病,将死亡率遏制在低水平线。因此,在强调儿童预防接种的同时,也要鼓励成年人群,按需主动接种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保护自己、亲朋乃至全社会的健康。




误区四

打了疫苗仍患病,一定是疫苗失效了


很多人在接种疫苗后仍患相应的疾病,则得出了疫苗没有作用的结论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言的


首先许多疫苗不能预防该类疾病名称中所有型别的疾病。比如13价肺炎疫苗和23价肺炎疫苗,只能预防所含相应血清型别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侵袭性肺炎,而无法预防其他病原体和非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所以“打了肺炎疫苗还得肺炎”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存在该类情况的还有手足口病疫苗、宫颈癌(HPV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


其次因为疫苗抗原特性、抗体持久性、受种者健康及基本状态等多种原因,确实有极少数人打了疫苗也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但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者来说,规范地接种疫苗都能够有效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并且接种疫苗者即使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也会减轻患病后的临床症状。


接种疫苗的意义并不是保证人100%不生病,而是大大降低生病的风险,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误区五

只要受种者有身体不适,一律暂缓接种


不少有基础性疾病 (如慢性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 (包括老人和儿童),某些检验指标可能会长期异常,也可能长期用药,但其实并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恰恰相反的是,这类人群往往更加需要及时接种疫苗,来预防感染和发作。


如果受种者正处于发热或某种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刚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疾病症状,一般不建议立即接种疫苗


如果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仅有轻微症状 (比如偶尔的咳嗽、流涕、打喷嚏),处于疾病的康复期、缓解期,是不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的,也不影响疫苗的保护效果。只要接种部位 (如上臂、大腿等) 没有严重湿疹或伤口,则可以接种疫苗。




误区六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就不能再接种这种疫苗了


理论上说,在接种任何疫苗后,都有一定的可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皮疹、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等反应,有的孩子还会有哭闹、嗜睡、烦躁等精神症状。这些反应一般都是一过性的,绝大多数可以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且接种不同剂疫苗的反应也可能不同。


急性严重的反应(如晕厥、呼吸困难、局部肿大明显或全身红肿等)较为罕见,一旦出现需及时治疗。下一次接种该疫苗时,可以选用不同品牌或工艺的产品,并在严密观察下进行接种。


所以,在接种疫苗后,受种者一定要在接种门诊留观至少30分钟,以防上述情况发生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误区七

疫苗早打晚打没区别


一些家长认为疫苗早打晚打没区别,只要打了就行。其实,疫苗应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包括疫苗接种起始时间、接种剂次及不同剂次之间的间隔,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而制定的。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疫苗接种的基本原则是,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早接种,早获保护。但新生儿疫苗接种,还应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指导时间进行。


以HPV疫苗为例,世卫组织推荐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优先接种。有研究表明,在未成年女性中获得较高的疫苗接种覆盖率(80%以上)对减少宫颈癌具有最显著的影响。




误区八

推迟接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延迟接种只是延迟了疫苗开始产生保护的时间,并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远的保护效果。


有研究表明,部分剂次适当延后接种不会减弱疫苗保护效果,反而可以产生更持久的保护。当然,接种疫苗就是在和疾病“赛跑”,从保护的及时性来说,不建议推迟任何一剂疫苗。到了年龄,就及时接种,实现早接种、早保护。



0

疫苗接种点


0

疫苗接种范围

①人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②HPV疫苗、HPV中和抗体检测

③HPV/TCT筛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④甲/乙/戊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⑤流感疫苗

⑥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⑦霍乱疫苗

⑧水痘减毒活疫苗

⑨破伤风疫苗、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⑩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


◆ 打HPV疫苗3年后患宫颈癌,白打了?
◆ 即日起接种二价HPV疫苗,减免处置费!
河南3岁男童因狂犬病离世,为什么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无效”?

抚顺疾控之家预防接种门诊部
疾控之家预防接种门诊部为您提供疫苗预防接种最新信息,科普疫苗接种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