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没走远,疫苗跟上了吗?

健康   2024-09-27 10:00   辽宁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健康知识!

      流脑是一种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流脑的传染源包括健康带菌者和流脑患者。


      今年6月两名中学生因流脑死亡,让“流脑”这个大家本已陌生的传染病,回归视野。

      孩子的死亡太过突然——15岁的女中学生下午放学回到家,当天晚上突发疾病,在医院被宣布死亡。
      随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记录:2024年6月5日,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报告1例西宁市湟中区流脑病例。孩子死亡诊断为脓毒血症,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
      几周后的6月26日中午,此前去世学生的同班同学严某某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家长回忆说,头天孩子放学后还和同学去打了篮球,当天晚上觉得身体不舒服,第二天一早被送进医院,到中午不幸去世。此后医院确认:严某某血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

      两位十几岁的中学生从身体不适到死亡都在24小时左右,突如其来的打击不仅给家庭带来悲痛,给学校带来惊慌,也让公众非常震惊——流脑,还在我们身边吗?!

      流脑,全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菌(也称之为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脑膜炎球菌在人鼻咽部黏膜定植或导致局部感染,可穿过黏膜屏障引起侵袭性菌血症或流脑。

图:东方ic

      虽然我们很少听说谁得流脑,但实际上人群中一直存在隐性感染者。

      流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些年我国每年确诊报告的流脑病例数在100例左右。

      虽然流脑发病率降至不到1/10万,比其他传染病要低很多,但流脑的特点——起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致残率高,让每一个感染者都可能面临凶险的处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曾玫,几年前接诊一名从外地转诊到医院的2岁流脑患儿,是国内报告的第一例感染Y群脑膜炎球菌的重症流脑幼儿。
      尽管孩子被送到了国内传染病专业和重症医学专业很强的儿科医院,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保住了孩子的生命,却还是留下了严重的残疾。

      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谈起这个孩子,曾玫感到非常惋惜。
      曾玫提醒公众,流脑是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尽管发病率不高,但是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家长一定要重视流脑疫苗的接种。

      脑膜炎球菌究竟隐藏在哪里?为什么打了疫苗还会得流脑?还有哪些血清群没有疫苗可以提供保护?








在冬春流脑高发季来临之前,

《新民周刊》对曾玫医生进行了采访。









流脑病菌在哪里?


      中国曾经是流脑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流脑大暴发,在流脑疫苗广泛应用以前,每隔8至10年会出现一次较大流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199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记载:“1950年至1979年的30年中,我国共报告流脑病人877万人,死亡57万人。该死亡数占全国同期传染病报告死亡的1/5。”

      多数脑膜炎球菌有荚膜,根据荚膜多糖的结构和特性,Nm分为A、B、C、E、H、I、K、L、W、X、Y和Z共12个血清群。

      我国历史上A群流脑高发,发生过数次全国性大流行。

      曾玫介绍,流脑是一种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流脑的传染源包括健康带菌者和流脑患者。

      脑膜炎球菌寄生在健康人的鼻咽部,带菌者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如咳嗽、打喷嚏、亲吻等行为,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携带率为0%~15.5%,其中,≥15岁人群携带率最高,为4.38%;≤6岁儿童携带率为1.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发布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公众预防指南》显示,流脑冬春季节病例高发,一般在11月~12 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月~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流脑为何“又快又狠”?


       脑膜炎球菌从鼻咽部黏膜进入人的血液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如通过血-脑屏障累及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释放内毒素,毒力强,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微循环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和脓毒性休克。

       在败血症期,细菌常侵袭皮肤血管内皮导致栓塞、坏死、出血及细胞浸润,从而出现瘀点或瘀斑。

       由于血栓形成,可引起皮肤、肢体坏死。

       如果发病早期没有及时就诊和识别,流脑病情进展很快,少数病例表现为暴发性脑脊髓膜炎和脓毒休克,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

       虽然流脑引起的中枢神经受累以脑膜炎为主,但是病变可累及大脑半球表面及颅底,可导致视神经、展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及听神经等脑神经损害,严重者可累及脑实质,因此有的幸存者会残留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和残疾。

       曾玫医生几年前救治的2岁多流脑患儿,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了休克、昏迷、低氧血症、全身皮肤大片瘀斑,经过争分夺秒的艰难抢救后,孩子生命体征稳定下来,挺过危险期,虽然性命保住了,但留下严重肢体残疾,双下肢大面积瘢痕影响正常行走。

       至今,孩子需要不断接受下肢皮肤瘢痕修复和肢体矫正治疗。

       流脑潜伏期一般为2~3天,病情进展非常快,而早期识别很难。

       曾玫介绍,流脑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部分患者发病早期就可出现皮肤出血点,但很容易被忽视。

       有经验的医生在冬春季流脑好发季节遇到发烧、呕吐、精神萎靡的孩子,会解开衣服观察皮肤的情况,就是为了鉴别流脑的可能。

       目前还没有针对流脑的快速诊断试剂盒,通常需要通过血液和脑脊液细菌培养或者分子检测来确诊流脑。

       曾玫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医生首诊第一时间通过经验诊断鉴别尤为重要,如果未及时识别和早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病情会在数小时甚至更短时间进展到失去救治的机会。


打了疫苗为何还有人感染?


       曾玫介绍,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流脑病例报告,但主要发生在<15岁人群。

       ≤5岁儿童流脑发病率较高,1岁以内儿童发病率最高,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次为青少年和老年人。

       2015年至2017年中国<1岁人群流脑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25/10万,其次为1岁和10岁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047/10万和0.033/10万。

       和很多传染病一样,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流脑疫苗纳入我国免疫规划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疫苗普及后我国流脑流行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但为何6岁以下儿童几乎都打了流脑疫苗,依然会出现死亡病例?

       曾玫首先强调,任何疫苗都很难提供终身的免疫保护,流脑疫苗同样如此。此外,脑膜炎球菌有12个血清群,A、B、C群最常见, W群和Y群也较常见,并有增多趋势,同样可引起暴发流行和致死,而我国纳入免疫规划的流脑疫苗抗原成分仅包含A和C群。如果患者感染了疫苗未覆盖的血清群,发病后是非常危险的。

       前文提到的2岁多患儿尽管接种了国家免疫规划内的疫苗,但因为他感染的是Y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未能覆盖这一血清群,因此没有得到疫苗的保护。

       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是综合考虑病原体的特性,疾病的特征、传播速度和范围、对生命健康的危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卫生健康系统的防控救治能力等因素而做出的决策。


疫苗接种需要更加重视


       总体看,流脑对婴幼儿的威胁更大。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4年流脑全国报告病例显示,1岁以下流脑患儿的病死率最高,达到25.6%。曾玫介绍,暴发型流脑即使采用抗生素治疗,流脑患者病死率仍高达10%~15%。

       10%~20%的脑膜炎幸存者将留有终身后遗症。

       国家免疫规划内的A群多糖、A群C群多糖流脑疫苗,最早可以接种的A群多糖起始时间是6月龄。

       近几年,新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问世,覆盖A群C群Y群W135群,扩大了疫苗的血清群保护范围。

       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的接种时间提早到了3月龄,可以更早地为孩子提供四种血清群的保护。

       她建议家长重视流脑疫苗接种,尤其重视婴幼儿期的免疫保护。

       人群中流行的流脑血清群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变化,近些年脑膜炎球菌其他的血清群如W135群和Y群在国内感染的病例呈增加趋势。

       曾玫介绍,“疫苗未包含的血清群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后,流脑感染率、病死率一般都会随之增高”。

0

疫苗接种点


0

疫苗接种范围

①人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②HPV疫苗、HPV中和抗体检测

③HPV/TCT筛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④甲/乙/戊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⑤流感疫苗

⑥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⑦霍乱疫苗

⑧水痘减毒活疫苗

⑨破伤风疫苗、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⑩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



◆ 打HPV疫苗3年后患宫颈癌,白打了?
◆ 即日起接种二价HPV疫苗,减免处置费!
河南3岁男童因狂犬病离世,为什么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无效”?

抚顺疾控之家预防接种门诊部
疾控之家预防接种门诊部为您提供疫苗预防接种最新信息,科普疫苗接种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