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是非常隆重和具有仪式感的年味。从除夕夜到正月十五,每天春节的安排都是有规矩和一定流程的,年味也非常浓重。
即日起,“我在潞城过大年”专栏推出特别栏目——年味,邀请大家一起话年俗、寻年趣、拾童真,感受大家心目的别样年味。
本期,由曾经在潞城插队的北京知青郭再平和大家分享他记忆中的“潞城年”。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
我就回忆起几十年前
我们在台东村插队的时候
过的第一个春节
这是1969年
我们才到村里边
不到一月时间
就开始过春节了
那时候号召我们在台东村
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所以我们都在村里边
和老乡一起过一个
没有休息日的春节
大年初一都要去地里干活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
但是我们的
台东村的父老乡亲们
对我们北京知青呵护有加
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样
把我们的生活
春节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比如说给我们提前送来了
琪炒柿饼
红枣核桃
还有糖袋
糖袋就是咱们潞城
当时的那个土话
就是水果糖的意思
我记得
当年的1969年除夕
我们准备包饺子
当时那个猪肉
供应比较紧张
但是老乡
村里边也杀了一头猪
当地老乡当时有个习惯
生活习惯
就是他们猪头猪尾巴
猪蹄子以及猪下水
他们都不用
都给了我们知青了
而且还不用花钱
我们就把这个猪头
就是整个炖了一遍
炖熟了以后
晾凉了以后
我们就把这个猪头肉就扒下
来了就剁碎了
那时候村里边也没有什么
因为台东村地势高
所以说他那个基本
都是旱作菜
什么南瓜
白萝卜
胡萝卜呀
土豆等等
所以
我们只是把
那个南瓜给剁碎了
伴着这个猪头肉包着饺子
除夕那天晚上
我们几个知青聚在一起
吃着饺子
怀念着家人
当然我们都才十八九岁
长这么大
头一次离开家长
离开北京
在一个山沟里过春节
—— 1989年7月,全家三口重返台东村。
那时候的我
怀念家乡
想念亲人
那必然的
年轻人吧
在都快掉眼泪的时候
我们生产队长叫李巧泽
推开门推了窑洞的门
让我们
再去他们家吃饺子
他们家饺子包的真好
是猪肉大葱馅的
其实我们在村里
在我们自己窑洞里
已经吃了饺子了
又去他们家吃
一直吃到
正月初一的凌晨两三点钟
我们再回去窑洞里睡觉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56年了
还记忆在我的脑海里
我离开台东村也50年左右了
我非常怀念我的乡亲们
你们当年对我们北京知青的
呵护爱护
关心教育
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在此我再一次感谢
我们的潞城老乡
我们的台东村老乡
对我们北京知青的再教育
使我们这一辈子在
历经各种坎坷
各种各种困难
我们都茁壮的成长起来
现在我们都退休了
都是70多岁老人了
我们要好好的活下去
我们要教育好子女
教育好孙辈
我们要共同把我们国家
建设好
谢谢
监制:郝海霞
编审:牛晓燕
责编:王 强
编辑:张 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