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潞城过大年】外乡潞城人的故乡情节

时事   2025-01-30 12:10   山西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每逢过年,他们思乡情更浓

在外过年的潞城人

离家乡,到异地

换的是生活的环境

改变的是过年的氛围

不变的是那份思乡之情

让我们倾听他们对故乡的祝福



苗爱民,男,潞城区店上镇河湃村籍。历任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政委、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副主任、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2016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我从1978年3月入伍至今已47个年头了
我也从当年的小伙子
变成了满头银发的退休老人
每当想起春节
特别是进入领导岗位以后
每年都是和我的战友一起度过
贴春联包饺子做灯笼
每当除夕晚上都要去暂时站一班岗
为的是让他们看看春晚
打打电话
向家乡的亲人拜年
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子弟兵守护着我们
才有今天的幸福和安宁
每当听到家乡发展的喜讯
我都非常高兴
因为那是我人生起航的地方
也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春节来临之际
我衷心的祝愿我的家乡繁荣富强
祝愿父老乡亲们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申爱虎,男,潞城区成家川街道木瓜村籍。潞城区人大代表。赴京工作30年,从普通的切菜小工做起,历经磨砺,凤凰涅槃,成长为北京餐饮业老字号、京城湘菜第一家“马凯餐厅”厨师长。



我出生在物质相对匮乏的70年代
过年那是一场盛大且充满期待的仪式
承载着童年最珍贵的回忆
过了腊月二十三
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家里会进行彻底的大扫除
到了除夕当天
贴春联是重头戏
看着喜庆的春联
年味一下子就浓了起来
最高兴的是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
挨家挨户去拜年
长辈们会给我们几毛钱的压岁钱
虽然不多
但是足以让我们开心好久
整个村子都沉寂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那些温暖的场景
成为70后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
都让我无法忘怀

胡越峰,男,潞城区潞华街道古南关社区籍,现年28周岁,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加入中国八大综合型律所、中国十佳优秀律所: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



说起过年啊
总能勾起我们心中无数的美好回忆
我们家每年最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在除夕这天去包饺子
包饺子的时候呢
我们会在饺子里面去放一枚硬币
谁要是能吃到这个饺子那就意味着

在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

大家在争取这份好运的时候
都比较积极
饺子只要端到了桌上
大家都会努力的去抢

争取把好运去抢到自己手里

一旦这个硬币被吃了出来
饺子

马上就没人吃了
家里的这个小孩
经常因为抢不到饺子去哭
老人为了去让小孩开心
还得把硬币再塞在饺子里面
让小孩高兴高兴
那这个气氛就非常热闹
特别有过年的氛围
这个小小的饺子

不仅是一种习俗
也是我最温暖最珍贵的回忆
在这里
我要再次向家乡的父老乡亲
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加美好
幸福永远相伴


陈奇辰,男,潞城区成家川街道苗家村籍。北京市公务员,现挂职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河北村第一书记。



我目前是一名北京市的公务员
去年1月份
我被派驻到房山区河北镇河北村
挂职第一书记
河北镇河北村
是前年23·7强降雨受灾严重村
我来到这里之后
致力于灾后恢复重建
过去的一年里
我为村里新修了一座篮球场
3座公共厕所
安装了60盏路灯
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目标如期实现
新年到了
我们河北村张灯结彩
年味十足
大家伙扭舞起了秧歌
踩起了高跷
大家也高兴起来了
我不由想到了在小时候
正月十五家乡闹元宵的日子
每村每户都来到城里的中华大街
敲着威风锣鼓
扭着秧歌
踩着高跷
走着扛桩
晚上大家伙去看黄河灯
今年由于工作原因
我不能回到家乡
我在北京给大家拜年了
祥龙回首留胜景
金蛇起舞启新程
祝大家鸿运当头
事事如意



刘璠娜,女,潞城区成家川街道台东村籍。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危重患者治疗专家。


还记得小时候除夕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时

满屋子都是香味

还有年初一的早上

我和妹妹穿着新衣服挨家挨户去拜年

收到红包的喜悦

至今让人难忘

作为一名医生

我深知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

在这里我想提醒家乡的亲人们

过年期间要注意饮食健康

适量饮酒

尤其是长辈朋友们

要注意保暖

保重身体

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身体健康

平安喜乐

最后祝潞城的父老乡亲们

新春快乐

万事如意愿

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

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特别鸣谢


 

  潞城在京老乡联谊会 


监制:郝海霞

编审:牛晓燕

责编:王   强

编辑:张   帆

E

N

D


潞城融媒
潞城融媒官方账号,传递党心民意,讲好潞城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