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恒昱
基于CMME 2024年12月发布的2025年1-6月气候预测数据,结合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预警信息,预计2025年全国气候总体呈现“偏暖少雨”特征,病虫害发生总体偏重,累计发生面积达11.1亿亩次。气象条件异常可能引发区域性干旱,但倒春寒风险总体偏低。玉米生产方面,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是病虫害压力加大,加之品种抗性普遍较差,防控成本可能上升,在农资方面,可能会推高新季玉米的种植成本;其二是对于现阶段的玉米而言,由于2024的玉米整体粮质较差,暖冬将不利于玉米的存放,将会增加基层的上量情况。另外,基于后续月份的温度情况来看,春节过后,东北地区温度仍旧同比偏高,产区将会迎来新一轮的上量冲击,或对玉米的价格有不利影响。对于小麦而言:小麦的主产区华北平原1月降水偏少20%-50%,叠加气温偏高,面临冬春连旱风险,可能影响冬小麦返青质量,将会对小麦整体的产量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虽然从2月开始降水形势逐步改善,但仍需密切关注3-4月份小麦抽穗扬花期的水分供给情况。另外,由于小麦主产区大部地区的温度偏高,对于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预计2025年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由于2024/25年度玉米价格处于低位,小麦基本退出了饲用领域,导致小麦自身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使得小麦的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根据对于2025年的气象分析情况来看,今年整体上对于小麦的产量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有利于缓解小麦自身的供需矛盾。同时,对于玉米长期的价格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2025年上半年气温整体呈偏暖态势。其中东北地区最为显著,东北地区自1和2月气温普遍较正常值高0—1℃左右,3—5月份气温继续升温,较正常值高2℃左右,6月气温有所下降,但依旧较正常值高1℃左右。华北及西北地区在1月份普遍偏暖1-2℃,2—6月份,气温有所下降,较正常值偏高0—1℃。总体来说,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维持偏暖态势,其中东北、华北和西南部分地区最为明显,直到6月逐渐趋于常年水平,但仍小幅高于常年水平。2025年上半年我国降水呈现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1月份我国除东北地区降水正常外,其余地区降水普遍偏少,尤其是华北、黄淮降水显著偏少,较常年偏低20%-50%。2月起降水形势逐步改善,春季降水整体趋于正常,但区域差异明显。其中华东和华南地区今年上半年降雨明显偏少,直到5-6月份才有所改善,但仍然低于正常水平。其余地区从2月—6月降水形势有明显改善,大部分地区降水普遍趋于正常水平,但是仍有局部地区在个别月份会低于正常水平,比如5月的东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会较正常值偏低。
据全国农技推广网预测:2025年病虫害发生形势严峻,虫害发生面积预计达7.6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3.5亿亩次。由于草地贪夜娥冬前基数同比显著偏高,云南部分监测点回迁虫量较去年同期也增加1.7-4.3倍,因此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江南地区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预计5000万亩次。虽然玉米螟在东北地区基数创历史新低,但黄淮海地区仍将局部偏重发生,玉米螟预计发生2.6亿亩。棉铃虫发生面积预计1.1亿亩次,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黄淮海、东北南部偏重发生。病害方面,大斑病预计发生8200万亩,在东北、华北等冷凉地区局部偏重发生;南方锈病发生面积7500万亩,黄淮海夏玉米区重点防控;穗腐病发生4000万亩,多地区偏重发生;北方炭疽病发生1500万亩,主要在东北局部地区偏重发生。气温偏高和降水条件有利于病害扩展传播,加之品种抗性普遍较差,防控压力较大。干旱风险总体较高,尤其是华北平原面临冬春连旱的威胁。1月降水比常年偏少20%-50%,叠加气温偏高引发水分蒸发加剧,可能对冬小麦返青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增加了春耕生产的灌溉压力。尽管春季降水条件逐渐好转,旱情有望缓解,但华南沿海和西北局部地区仍需警惕春旱风险。倒春寒风险总体偏低,主要得益于气温整体呈偏暖趋势。东北地区持续偏暖2℃左右,可能导致农作物提前返青,若出现短期降温,需警惕冻害风险。气象要素的联动作用值得关注,气温偏高叠加降水不均可能加重区域旱情,并影响春耕。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免耕、秸秆还田、连作等栽培措施虽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存和可持续发展,但也为病虫害的源头积累提供了便利条件。具体来看,西南和华南地区由于常年种植玉米,成为害虫周年繁殖的温床;而在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夏秋玉米交错种植进一步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寄主资源。此外,黄淮海地区推广大豆与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及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为多食性害虫的迁飞和转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从而加大了防治病虫害的难度和风险。2025年前期气象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较为有利。气温普遍偏高,有助于病虫害越冬存活并加快繁殖速度;春季降水,为病害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湿度条件。此外,东北、华北地区主栽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较弱,黄淮海地区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褐斑病等病害的抗性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加大了病害暴发的风险。2025年上半年气象形势呈现“偏暖少雨”特征,这种气象条件将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多重影响。玉米生产方面,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是病虫害压力加大,加之品种抗性普遍较差,防控成本可能上升,在农资方面,可能会推高新季玉米的种植成本;其二是对于现阶段的玉米而言,由于2024年的玉米整体粮质较差,暖冬将不利于玉米的存放,将会增加基层的上量情况。另外,基于后续月份的温度情况来看,春节过后,东北地区温度仍旧同比偏高,产区将会迎来新一轮的上量冲击,或对玉米的价格有不利影响。对于小麦而言:小麦的主产区华北平原1月降水偏少20%-50%,叠加气温偏高,面临冬春连旱风险,可能影响冬小麦返青质量,将会对小麦整体的产量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虽然从2月开始降水形势逐步改善,但仍需密切关注3-4月份小麦抽穗扬花期的水分供给情况。另外,由于小麦主产区大部地区的温度偏高,对于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预计2025年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由于2024/25年度玉米价格处于低位,小麦基本退出了饲用领域,导致小麦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使得小麦的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根据上述对于2025年的气象分析情况来看,今年天气整体上对于小麦的产量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有利于缓解小麦自身的供需矛盾。同时,对于玉米长期的价格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免责声明
中泰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期货交易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112)。本报告仅限本公司客户使用。
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交易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观点及预测均反映了本公司在最初发布该报告当日分析师的判断,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况下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本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本公司并不承担提示本报告的收件人注意该等材料的责任。
本报告的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复制、传播、改编、销售、出版、广播或用作其他商业目的。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本公司同意,并注明出处为中泰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