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左上方“中国会计报”蓝色小字,可订阅本微信。
人社部门最新回复:员工月初离职或月末入职,当月社保还要缴吗?
千年简牍中“讲述”的会计故事
本报记者 何欣哲 通讯员 王雅婵
进入长沙简牍博物馆,几枚大大的简牍映入眼帘,很是醒目。走近细看,上面关于赋税、户籍、田制、钱粮出入、档案账簿等信息的文字,历经千年沧桑依旧清晰可辨。
馆内收藏的简牍中,包含了大量与会计学相关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财政管理、税收制度等信息,还反映了古代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向人们展示了古代会计发展中的智慧和文明。
简牍是竹简和木牍的合称,是纸张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之一。
20至21世纪,我国共出土历代简牍百余次,共计约30余万枚。时间上跨越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唐,内容上涉及账簿、上计、财税、货币历史、法律、文学、医学、军事、地理等。
据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介绍,长沙出土的简牍之所以独具特色,主要源于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几项显著之最:数量上最为庞大,达到10万余枚;时间跨度上最为广泛,涵盖了从战国至三国时期的漫长岁月。同时,其朝代序列也最为完整,连续涵盖战国、秦、西汉、东汉以及三国等多个历史时期。
湖南省出土的简牍,在中国悠久的简牍文化中,占据了显赫而重要的地位。
“这一重要性,除了其数量的庞大和序列的完整,更在于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敏介绍,湖南考古界简牍出土数量近年来居全国之首,这些出土简牍中有大量与会计、经济、财税有关的历史文献材料,成为会计学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长沙简牍博物馆,陈敏细致地讲述了简牍的发展历程,并深入解读其中蕴含的会计信息,使得古代的徭役、赋税、户籍等制度清晰且鲜活地展现出来。
这座新型现代化专题博物馆,集简牍的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身。馆内藏品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996年在长沙走马楼出土的14万余枚三国孙吴时期纪年简牍,以及2003年发现的2万余枚西汉初年纪年简牍。
这些简牍如同历史的碎片,拼接出古代中国的辉煌篇章,而其中蕴含的会计璀璨文化也为会计学发展研究作出卓越贡献。
湖南出土的简牍中,如果把遣策也列进去,大部分都有记录会计账簿的内容。其中,会计账簿简数量较多的有走马楼三国吴简、里耶秦简、益阳兔子山县简、郴州苏仙桥三国吴简和晋简。
“这些简中有关的记录内容涉及行政管理、户籍、田亩、赋税、农牲数量、兵甲船只、上计制度、仓储钱粮以及校券、数简等,对研究先秦两汉至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会计方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李鄂权说。
陈敏介绍,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涉及经济及赋税内容的数量众多,研究内容和价值也最为丰富。而沅陵虎溪山汉简、里耶秦简、苏仙桥三国吴简和晋简虽然在经济类简牍数量上不能与走马楼三国吴简相比,但对于会计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价值仍然非常重要。
里耶秦简发现于2002年,共出土3.6万余枚简牍,其中有文字的简牍数量约为1.7万余枚。里耶秦简的内容包括户口登记、土地开垦、田租赋税、劳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司法邮驿、医药疾病等,主要是朝政上传下达的文书。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目前已出版简牍图释一卷。从现有里耶秦简资料的初步整理中,发现了大量账簿文书。
在展出的一张里耶秦简8-63正的图片中,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字样:“廿六年三月壬午朔癸卯左公田丁敢言之 佐州里烦故为公田吏从属事苔不备分 负各十五石少半斗 直钱三百一十四”等。
陈敏介绍道,这是秦廿六年迁陵承报旬阳的一份上行债务券书,所欠十五石少半斗债务,经核实价值三百一十四钱,此数并经迁陵复核,双方账目相符。另一份为下行券书,即旬阳回复迁陵此券为实。该简牍不仅详实地记录了地方行政债务的数目,且反映了当时的审核稽查程序,并以上行及下行双向文件的方式确认核实。
里耶秦简8-763中:经仓粟=一石二斗半升 卅一年十二月戊戌 妃吏感禀人援出禀大隶妾援令史朝视平。
这个简的左侧有刻齿。陈敏介绍,这是一份典型的刻齿校券,简牍左侧旁的刻齿为一石二斗半升,与简中账目所记一致。
里耶秦简出土带有刻齿的简115枚,张春龙、大川俊隆等《里耶秦简刻齿简研究——兼论岳麓秦简“数”中的未解读简》中对这些刻齿简进行了研究。它们均为“校券”,按照所核校内容不同,分为入券、出券、出入券、辨券、参辨券、中辨券等,简的侧面带有刻齿,刻有与简文中记录的财产物资数量相对应的数字。
“刻符记账出现于早期人类的记账活动中,如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至新时器时代晚期,曾有大量刻符记事(账)发现。”陈敏详细解释道,到了秦代,文字早已产生并普及,刻符的使用不再只是为了记账,而是文字记账的辅助功能,用于监督校对。
刻齿的数量金额与简文中一致,使持券双方都不能随意篡改交易数额,有效地保证了交易的公平和账目的严谨。
走马楼三国吴简出土于1996年,共出土简牍14万余枚,数量巨大,为中国之最。仅此一处,几乎占到建国后出土简牍总数的一半。涉及大量的税账,为三国时期官府征收赋税的记录。
探究走马楼三国吴简会计账,可发现三国时期的记账方法、程序及特点。
在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的简牍前,陈敏介绍,“莂”是一种古代可剖分的契约文书,主要用于记录农户租佃田地、收取租税等经济事务。“这个就是‘莂’的一种具体实例,它详细记录了佃农租地的情况、纳税数量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一式两份书写在木简上。然后,从中间一剖为二,一份留在官府备案,另一份则由租佃田地的农户保存。”她说,当官府需要核对契约时,只需将两份木简合在一起,核对顶端的“同”字是否合准即可。这也是今天我们“合同”一词的来历。
入账是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最常见的账簿之一。
陈敏指着其中一张简牍图片说道,以现代会计记账规则来看这些账务记录,是十分有意思的,在同一笔记录中同时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记账符号,且方向相反。这些记录是采用了复式记账还是单式记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以简壹·2869为例,她解释说,这笔账记录中的第一个记账符号“入”是以三州仓即记账主体为财产物资运动方向而记的,即三州仓收入了租米八斛;后面的“付”“受”是以财产物资的管理人员和仓库保管员为主体来记录的,实际上是备查说明。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还有许多“余”简,“余”简记录充分说明了三国时期四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今余”即“期末余额”。
由于简牍散失,已无法得到完整的账簿记录,但从简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计账时的“期末结余”数。可见,三国孙吴时期的会计记账亦使用了四柱结算法。但在走马楼三国吴简中,还有一些简的记录为“承余新入”,“承余新入”即为“上期结余”,是四柱结算法运用更为典型的史证。
此外,益阳兔子山汉简多联账、郴州苏仙桥出土简牍中的会计史料、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中的采购账簿也是生动记录中国会计发展的历史印记。
湖南出土简牍数量多,内容丰富,历史时间跨度大,为会计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历史材料。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丰富了会计学史的研究内容,还为学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有力推动了会计学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文脉绵长,经过两千多年的时光,简牍完成了使命,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其蕴藏的会计历史信息无疑成为会计学史研究的宝贵财富。”李鄂权说,长沙简牍博物馆也将成为推动会计学研究、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会计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会计报》11月8日2版
编辑:翟梓琪
更多内容详见“中国会计报APP”!
会计人都在看
请订阅2025年《中国会计报》,到邮局,或只需微信轻轻一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
标准建设、行业治理与人才培养......《中国会计报》年会研讨高质量发展中的会计事业!
------------------------------------
独享,不如众享
凡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会计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由于本公众号无法鉴别所有转载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著作权人发现本公众号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及时电话通知我们,本公众号将及时处理。
分享方式:搜索中国会计报或“Accounting-News”添加。
投稿、订报及合作:010-63812684、zhaopinkjb@sina.com、zgkjbn@163.com。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可下载中国会计报APP。
想看中国会计报很简单,可随时到当地邮局订阅哦!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0271,邮发代号:1-358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