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轶雯教授分享基于临床问题和临床样本开展医院药学特色研究的新方向

文摘   2024-12-04 19:31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何寻找药师的科研新路径?


 


在当今药学研究与实践中,临床药师如何在科研“内卷”的大环境下,寻找并确立自己的独特价值?面对科研能力不足与临床研究手段匮乏等挑战,在实施“十四五”关键之际,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临床药学专委会(筹)牵头发起了“耀动神州药学科研百千万工程”。该项目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科研课程建设,覆盖药物研发技术的前沿动态、临床药学的最新进展,还深入到了药学研究的方法论、科研伦理与法规等多个层面,旨在全面提升药师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此次项目的精品课程分享中,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张轶雯教授围绕“医院药学工作中的科学问题探索与科研转化”这一主题,为我们揭示了基于临床问题和临床样本的医院药学研究新路径。


图1. 张轶雯教授分享“医院药学工作中的科学问题探索与科研转化”


医院药学研究现状与挑战


张轶雯教授首先介绍了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的雄厚实力与显著成就,包括完善的组织架构(静脉配置中心、调剂部门、药库、实验室、临床药学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办公室等)、拥有独立的临床药学实验室(300平方米)并在2022年立项浙江省中药制剂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和高水平的SCI论文发表等等。


然而,张教授也指出了医院药学研究面临的挑战。相较于临床科室,医院药学在临床问题探索与临床意义把握上略显薄弱;在科研资源竞争中,医院药学部门往往难以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抗衡。因此,探索适合医院药学的科研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药学研究的核心思维:

立足临床,服务临床


张教授强调,医院药学的核心思维应立足于临床,用药学的思维去做基础研究,为临床服务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开展临床需求驱动型研究,包括临床研究、转化研究和基础研究三个方向。

(1)临床研究:基于患者人群的观察性与药师干预性研究

张教授指出,药师在临床研究中的角色不可替代,因为他们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病情变化。数据显示,近年来由药师发起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数量持续增长,近五年来,每年新增数量均超过100项。例如,2018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针对黑人患者药物依从性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项由药师在理发店进行高血压管理的干预试验。结果显示,经过六个月的干预,药师管理组的患者收缩压显著降低了27mmHg,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药师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张教授还介绍了医院药学部发表的一项在阿片类耐受患者癌痛治疗中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研究。该研究通过对比门诊与住院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现药师提供的全程化管理不仅提升了住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还明显改善了生活质量,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在门诊患者中,尽管主要终点(依从性)没有达到阳性结果,但疼痛评分却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患者感受到了额外的关注,产生了“霍桑效应”而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些研究案例均表明,药师在临床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专业的药学知识和对患者行为的深入理解,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2)转化研究:基于临床问题与临床样本的探索性研究

张教授指出,转化研究是“来源于临床→求证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的一个过程。张教授以埃克替尼(每日需服用3次)漏服补救问题为例,生动展示了定量药理学在转化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药动学模型,药师能够模拟不同真实世界场景下的漏服情况,如早上漏服后中午加倍、中午和晚上均漏服后次日早晨加倍等,从而预测患者血药浓度的变化。这一方法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补服建议,体现了转化研究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张教授进一步强调,转化研究在推动精准治疗方案制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师通过收集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TDM)数据,运用群体药动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可以获取个体药动学参数,为患者量身定制给药方案,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治疗。


另一方面,药物经济学评价是药学部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教授详细介绍了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用分析(CUA)、成本效益分析(CBA)和最小成本分析(CMA)等四种评价方法,并以长效和短效雌激素抑制剂的比较研究为例,展示了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综合分析两种药物的成本和效果,发现长效剂型在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还直接影响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和《亚洲乳腺癌协作组(ABCCG):2019卵巢功能抑制共识》等权威指南的更新,更为医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3)基础研究:基于临床问题的科学问题研究

张教授强调,基础研究是药学部科研工作的基石,必须紧密结合临床问题,才能产生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她以“如何辨别靶向药物公敌——西柚?”这一临床实际问题为引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药物代谢酶CYP3A4的复杂调控机制。不仅介绍了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还展示了药物数据库(Drugbank)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功能。


此外,张教授还介绍了团队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她指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与疏水性胆汁酸在肝细胞内蓄积有关。而CYP3A4参与了胆汁酸代谢,能将疏水性胆汁酸转化为亲水性胆汁酸。团队通过一系列体外、体内研究和机制研究,成功揭示了胆汁酸代谢的途径和调控机制(特别是PXR通路),并惊喜地发现冬凌草甲素能有效激活CYP3A4的表达,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新药研发开辟了新路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不仅荣获了国家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更充分彰显了药师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潜力和前景。


结语

张教授的分享为临床药师在科研探索的过程中指明了方向,依托药学专业特色,详细阐述了开展临床研究、转化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全新视角。我们深刻意识到,药师对临床问题与临床样本的近距离接触,以及对药物从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PK)特征、药理活性作用靶点乃至药物相互作用到临床应用的全面理解,赋予了药师远超临床医生对药物的理解力,这正是临床药师突破科研“内卷”、开辟新路径的关键,更是实现药师专业价值、彰显学科特色的必经之路。


专家简介


张轶雯 博士,主任药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
药学部/GCP办公室副主任


社会任职:
  •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医坛新秀培养对象
  • 中国抗癌协会 青年理事
  •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委会 委员
  • 浙江省转化医学会临床试验分会 副会长
  •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委员
  •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试验与伦理分会 委员
  • 浙江省药学会专业委员会药物毒理专委会 委员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青年编委
学术成果: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攻关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管局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1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5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期刊4篇。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为中国临床医生、药师及大众提供有用、有趣又靠谱的临床药学相关资讯。投稿或合作,请联系yxjlcyx@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