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说明]
一是上世纪约七、八十年代,文山州音乐家协会梁宇明老师等前辈已作了关于富宁县壮族山歌的研究、分类与命名,使其音乐界朋友以及爱好山歌的专家学者得以关注、关心和关爱,也使很多人认识了富宁山歌,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2006年随着坡芽歌书的发现、挖掘、整理,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山歌种类,以及山歌在名称、用字上的瑕疵,于2009年6月1日召集富宁县人大、宣传文化旅游等职能部门及壮学会相关人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明确规范了当时整理的21种山歌小调名称,如将原来称山歌为“奋”的改为“吩”,“吩”有山歌的意思,同时也有唱山歌的意思,既是名词,也为动词用。“坡芽歌书”合唱团演唱的精典曲目《命好才相会》《哪里鹧鸪叫》《依依两依依》《逛陇端》《独爱你一个》等的创作均是当地壮族山歌调子的再度创作与提练而得。本文只粗浅谈谈对沙之系山歌的认识,敬请批评指正。三是富宁县的地域归属历史背景,地域上处于两国三省十县的结合部,历史上县地"曾二归广东、三隶广西、二入贵州,三属云南"。在如此反复的变革和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潮流下,具备丰厚肥沃的文化土壤,就很自然地产生了多种调子,多样种类的山歌,由于受京剧、越剧,尤其粤剧等的浸润,还催生了四大声腔的壮剧等文化现象。
壮族沙支系是富宁地区人口最多的壮族人口。唱山歌是必不可少的民间活动之一,常常用歌来表达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但唱山歌有礼仪讲程序,什么时候唱什么歌,什么活动唱什么歌,都有要求和礼仪,不能乱套。本文就常见的山歌一般礼仪和程序作浅显的叙述,以达普及认识。
壮族山歌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内涵深邃,讲礼仪,有程序,照“套路”。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从语言上大致可分为南壮、北壮,有的专家又将云南的壮族分为侬、沙、土三个支系。壮族是歌的民族,进入壮乡就进入歌的海洋。壮族人从孕育生命开始,到出生后的每个时期都与歌相伴,都有不同的山歌进行表达。怀胎时请摩公或女巫唱保胎歌,少年时唱儿歌,青年时可以唱情歌,婚礼时唱喜庆的歌,年岁大做寿时有祝寿歌等等,可以说是歌伴人生的民族。而壮族的各个支系的山歌各有特点,有一定的区别,在富宁地区,沙之系山歌最古老、流传的范围也最广,但传唱之时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本文仅就富宁地区沙支系唱山歌常见对歌的礼仪程序谈谈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沙支系的山歌很多,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既有按唱腔特色、按地域不同分的,也有按语言特色、年龄特点分的,笼统的来说,本文试将目前掌握的10多种曲调进行简要介绍如下:1、“吩呃哎”(壮语曲调名),因在起唱时都要先唱“呃哎”这两个特色语气衬词而得名,同时又因为这种民歌主要流行在富宁县的归朝壮族地区,故汉语曲调名又叫“归朝山歌”。2、“吩喂嗨咧” (壮语曲调名),因在乐句结束或曲调结束时都要唱语气型衬词“喂嗨咧”而得名,同时又因为这种民歌主要流行在富宁县的花甲地区和广南县的八宝地区,故汉语曲调名又叫“花甲山歌”或“八宝山歌”。3、“吩标乖”(也称“吩标”,壮语曲调名),以演唱时用语义词“乖呃咧、标呃”的衬词起唱而得名,“乖”为汉语“乖巧、聪明”之意,“标”是汉语“老表”之意,壮族青年男女在对唱山歌起唱时,一般在唱词之前先称呼对方,向对方打招呼以示尊敬,然后才接唱正词,曲调第一乐句唱“乖呃咧、标呃”就是先打招呼“聪明、乖巧的老表呃”,所以,汉语曲调名就叫“老表调”。5、“吩打劳”(壮语曲调名),“打劳”为壮语,汉意为“大河”,在大河边这种环境唱的民歌称为“吩打劳”,汉语曲调名是“大河调”。用北部壮语演唱。唱词以五字句为主,偶有七字句。6、“吩丫玉”(壮语曲调名),“丫玉”为壮语,汉意为“小溪”、“山泉”、“溪谷”,在“小溪”、“山泉”“溪谷”这种环境下演唱的民歌称为“吩丫玉”,汉语曲调名是“小溪调”,也有人称为“山泉调”或“河谷的歌”。7、“吩果芒”(壮语曲调名),“果芒”为壮语,这里的“果”为汉意“树下”、“树脚”之意,“芒”为汉意“果”、“水果”之意,“果芒”汉意为“果树下”,在“果树下”这种环境演唱的民歌就称为“吩果芒”,汉语曲调名是“果树下的歌”。8、“吩单”(壮语曲调名),“单”的汉意为“念”、“喃”、“吟诵”的意思,因而汉语曲调名就叫“吟诵调”、“念歌”。以壮语歌词音调的高低形成旋律,似说似诵似唱似喃,没有固定的旋律,一字一音,节奏单一,好学、好记、好编、好唱易传,是壮族男女青年对唱中最常用的一种曲调种类,听歌手们用“吩单”对唱情歌,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唱词多以五字句为主,间或七字句。9、“吩摩喽”(壮语曲调名),壮族称酒为“喽”,敬酒歌就叫“吩摩喽”,汉语曲调名是“归朝酒歌”,这种曲调是专门用在节日喜庆时互相敬酒、对长辈、对贵宾敬酒时演唱的,是归朝镇老街三寨独有的民歌,和其他不同分支酒歌的区别是:其他酒歌是当地演唱山歌的常用曲调配上敬酒的唱词,而“吩摩喽”是专用的敬酒歌,绝对不会用来演唱情歌。10、“吩傲闷”(壮语曲调名),壮语“闷”为汉语“天”之意,汉语曲调名是“祭天歌”,目前发现只有归朝镇老街三寨才唱,是演唱者祈求天神护佑村民平安幸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曲调。11、“吩拥跟”(壮语曲调名)“拥”是阿用乡的壮语名,“跟”为汉意“上”,“拥跟”的汉意为“上阿用”,流传在“上阿用”村的民歌就叫“吩拥跟”,汉语曲调名是“阿用山歌”。12、“吩就弄”(壮语曲调名)“就弄”的汉意为“亲家”,“吩就弄”是亲家之间互访或娶亲讨媳妇时与女方送亲的亲家欢宴时唱的曲调,故汉语曲调名就叫“亲家调”。13、“吩侗”(壮语曲调名)“侗”是汉意“同年”的意思,“吩侗”主要是壮族妇女打老庚、认同年时唱的一种曲调,是对唱形式,这样的打老庚、认同年的对歌形式多在富宁壮族一年一度隆重喜庆的“陇端街”上举行,唱词以五字句为主,用北部壮语演唱。14、“吩勒乜”(壮语曲调名)壮语“勒也”的汉意是“儿童”,儿童唱的民歌就称为“吩勒也”,汉语曲调名叫壮族儿歌,多是儿童在一起嬉戏时所唱,仍是五字句唱词,也用北部壮语演唱,曲调旋律简单,一字一音,演唱时曲调欢快跳跃、单纯可爱,目前已很少有儿童会唱了。15、“吩囊立”(壮语曲调名)又称“吩囊摩”,是壮族摩公(男性神职人员)和娅摩(巫婆,女性神职人员)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唱的曲调,五字句唱词,流传范围较广,凡有摩公娅摩的村寨举行祭祀活动都会演唱“吩囊立”。壮人一生离不开歌,人生的各个时段唱不同的歌,而要唱歌都有礼仪,有要求,按程序,仪式歌中,祭祀唱什么,婚嫁唱什么,丧礼唱什么,都是绝对不能颠倒乱来的,就连迎接不同的客人也有不同的迎客歌。情歌,在歌圩里或经允许可以尽情地唱,而一般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就不能乱唱;要对歌,须求歌,必须用歌来打动对方,等到对方实在忍不住,没法推辞了唱出辞歌后,也就是说明对方愿意对唱了之后,先向主人家唱出祝福的歌,然后再出歌对唱,直至通宵达旦。沙支系的山歌既有单唱,也有合唱,更多的是对唱,尤其对唱时有约定的习俗和规定的程序。村里没有白事的前提下,有如婚礼、为老人做寿等喜事,或是双方有了约定,或是来了新客,尤其是来了年轻人,一般都会唱山歌,以示庆贺、欢迎等,气氛热烈热情,很是热闹。唱歌之前,跟主家说好将要利用地点唱歌,然后用歌声再次表达歉意和感谢之情。如:“外出问村俗,出门问寨老,若村内有斋,若村中有丧,有丧不能唱,有斋不敢对,不敢对情歌,不敢对凤韵。”又如:“今天好日子,好时到主家,进家来操烦,操烦哥和嫂,操烦爹和妈,爹妈在上屋,妈纺线停机,下家停缝衣,邻居睡不着,睡不暖起坐,坐在火塘边,开口不成歌,开腔不成调,出口不成章,费老人灯油。”有的主家还会应对出歌,以表示允许和支持后,再正式唱歌或对歌。掌握了唱歌的要求,作好了唱歌的准备,摸准了唱歌的场境,按照所需的种类和曲调,对应将应景的山歌,或儿歌、或寿歌、或褒扬歌等等随即出腔,或娓娓道来,或低吟浅唱,或高亢激扬,或柔声细诵,随着歌声的不断延续,歌者不断尽情发挥,人随歌渐入佳境,感情不断变化、思想不断撞击、灵魂不断升华,得到了抚慰、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素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境有不同的礼仪和程序,现以常见的过程叙述如下:一般常见的对歌,当地叫早晚对歌或相遇歌。在通过准备,主要是心理准备和观察相关环境及条件,并向主家说明情况,经同意后,通常的程序是这样的:探求、辞赋、赞美、褒扬、追恋、相恋、定情、相别等环节,歌词有礼有节,感情循序渐进。如:“风吹来拂面,风吹桐树梢,枫叶落桥头,说这家有客,近客或远客,近客哥回去,远客哥想会。”又如:“道路十二条,石块十二棱,妹从哪棱来,妹从哪路到,早来或刚到,帽银带未解,汗还润发根,笑脸来迎哥。”如“背刀进山林,拿刀入竹林,修哪根作竿,学哪句为歌,唱哪句给妹。”又如“哥邀妹种姜,哥约妹栽葱,栽葱栽田间,栽姜栽地头,妹没田没地,地块还没找,水田还没挖。妹不会唱歌,开哪句对哥”。此时,为了引出对方出歌,于是就改变思路,唱出褒扬、赞美对方的事和物,不断激发对方。如“到寨哥赞寨,赞寨头龙树,赞家旁榕树,赞三十瓦房,赞五十茅房,赞到妹的家,家有好水井,好水顺槽来,喝了脸变嫩,洗了肤色白。”又如:“妹村好又好,村头有榕树,小榕保村寨,大榕护院落,院墙用银渡,庭院用银镶,碎银铺街道,街道满商铺,好比神仙住,吹拉又弹唱,吃陈米三年,没哪村可比。”“卯时哥吃饭,此时摆碗筷,巳时哥出门,悠然到妹村,妹村好又好,有榕树纳凉,树枝有高矮,矮枝保儿孙,高枝护老人,护老人长寿,保儿孙平安,好比神仙住,住千年不厌。还可以唱出褒扬赞美对方的房屋家具、人才相貌、穿着打扮、手艺绝活等的歌。如“沿河往下走,青竹十五丛,没见哪根直,没见哪节匀。独见这根直,单见这节匀。见你就爱怜,最爱你双眼,双唇更好看。双眼似欲言,双唇动笑靥。肤色洁如棉,棉絮嫌黯淡。妹脸白又嫩,俏丽谁比攀?”又如:“顺着小溪去,遇棵嫩叶枫,遇棵挂果树,果满枝下垂。妹十五发润,妹十四发柔,像官坐船头,红唇配绸伞,貌美配绣伞,幸福似竹藤,乖巧似花旦,似花旦变成。贵如白银裹,白银会泛黄,黄似天上星,细眉似弯月,如佛坐案椅,坐靠椅像官,唇红似樱桃,漂亮全归你。”“顺溪往里去,遇两眼泉水,碰两桠莪叶,见妹穿靓衣,靓衣十二扣,纽扣十二颗,背绣十只凤,流传妹歌多,有情歌、有赞歌,句比句甜蜜,让哥身心软。”经过多次来回对歌,如果双方有情有义,就继续唱,有唱出感情的,就渐渐进入情歌系列。如“月出亮悠悠,月光照桐梢,不摇光自落,妹还未入睡,哥未催就起,起来坐床边,托腮等歌唱,等哥来开腔,等哥来开唱,开口妹心慌,开唱妹心动,心慌是浮油,心浮像飘物,浮似马杆草,妹心随哥去。”又如“想摘熟龙眼,手短伸不到,伸头望树巅。年年来留恋,像鸭恋水坝,像牛恋菜园,恋坝够不着,恋园进不了。恋你好为难,进退都无路,生死妹一言。”此类歌较多,来来往往,逗逗玩玩,兴趣盎然,不断推进,自然而然就会相恋,悄然唱起了相恋歌。这类相爱歌,即情歌,主要表达情人之间的相思相爱,是山歌中数量最多的,也是流传最广的歌。如:“上有马蜂旋飞过,下有蝴蝶恋花飞,中间流传哥,传哥歌出名,唱哪首都灵,开哪句都柔,歌喉梨花润,何时配得哥。”“爱你情意重,重如七船锡,重如八船盐。爱如前山重,山重比爱轻。爱你最深沉,深爱凝心头,倾心把妹爱。”又如“月亮升山丫,月光照蒜园,蒜叶两边摆,半夜走徘徊,空恋非我妻,咱空爱一场。软像蒜蘸油,盼你难见你,念你饭不思,思到眼泪冒,泪水浸湿被,泪水浸湿衣,浸湿透花衣,六天晒不干,穿湿衣上身,难度过一生,”“爱你真爱你,爱你爱到底,爱你像佩剑,像钮扣相扣,相扣在一起,像新衣新扣,爱妹定娶妹,爱妹爱到死,恋妹过一生。”“妹嫩像扁桃,妹香像草果,草果芽香辣,咱住两对岸,咱用帕相摇。如咱俩隔远,隔远咱相约,相约在昨晚,相见头一次,若妹真有心,换衣给我拿,头帕哥拿住,拿帕定衷情,让哥忘忧愁。”如:“有心就有心,有心同入海,有心同下河,有心咱定情,情物为项链,或是为银子,项链谁人见,送银哪个知,咱去井泉边,手巾来定情,父母见应允,不用媒人说,定情到永远。”又如“两棵树同根,六棵树连桠,一桠结糖梨,个比个好看,如妹真想尝,哥回家问妈,问爹卖水田,问妈卖弯田,卖河边弯田,卖桥头弯田,卖三季包谷,卖翅初围鸭,再卖笼中鸡,真正来娶你,娶不得不归,那时你别悔。”天将亮,星渐淡,情人对唱分别的歌。也有的将定情歌先唱之后,再唱相恋歌的。相别歌:“分别第一步,风轻吹衣裤,分别第二步,哥魂妹衣附,分别第三步,哥难挪脚步,分别第四步,哥叹气走路,分别第五步,转身向棵秧,面向独树干。丢哥独出村,妹返家还笑,哥却在叹惜,哥别妹去浑水处,哥别妹到半路停,无人来说笑,要啥来消愁?妹别哥去清水处,有丈夫相爱,有父母疼爱,有钱财消愁。”又如:“不给天亮天照亮,不让鸡叫鸡也叫。鸡叫第一遍,难离又难分,难离清泉水,难别碧绿水,难别妹回家。一路哥独行,远路哥自走,三步往前迈,五步转回头,心中只想妹,想妹心不忘。鸡叫第二遍,田共角难分,地同边难离,难离仙女去独居,鸡叫第三遍,吃饭泪水溢,吃菜泪水流,泪水流成潭,泪水落成塘,如果命缘好,下次咱再会。”“请妹不忙起,不忙离桌椅,离桌去悠悠,离凳去悠扬,何时重见面。”“如妹说真话,哥亲自去送,送妹一程程,送你一坡坡,坡陡哥也爬,石坡哥也送,送妹去到家,送妹去见娘。”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再次相约,相约见面,再唱情歌,再续情缘。通过了以上的初次相遇,试探相问;谦虚对答,礼貌推辞;赞美赞颂,诱引出歌;再唱赞歌,尽情褒扬;萌生爱意,真情表达;情真意切,爱恋有加;信誓旦旦,情定终身;难分难舍,依依惜别这八个环节,才算合格的程序和礼仪,也才是符合壮乡的传统文化习俗。当然,如果不想恋爱,就唱到第四个环节的褒扬歌就可,第五个环节追恋歌及其后面的歌就不能唱了。壮族山歌浩如烟海,世代传唱,唱出生活的各种味道,更多的唱出了幸福,尤其是坡芽情歌唱遍了富宁、唱出了文山,唱红了云南,唱响了全国,唱到了世界,成为了富宁著名,云南闻名,全国知名的文化名片。但其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内涵是讲礼仪有程序的,壮族的山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扬文明的有效形式,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助手,应当守正创新,发扬光大。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杂志---《一个详尽的富宁壮族民歌家族谱》(许六军)《循序渐进对山歌》(黎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