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位70多岁的老支书,工作几十年,村里的事儿他样样熟,但最近他苦恼了:“有些新政策我也想搞好,可说实话,这身体和脑子,真有点跟不上了!”
这不是个例。在许多农村,年过六旬的村干部比比皆是。现在有消息传来:12月起,村干部年龄或将限定在50岁以下。这一变化,正如一股春风,吹向乡村的每个角落。
一场与“老龄化”的较量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可在一些地方,村干部队伍却成了“银发一族”。有村支书甚至70多岁还在岗位上忙碌,村主任成了“爷爷级干部”。老龄化让他们显得力不从心——体力不支,难应繁重工作;观念陈旧,难接受新科技和新思路。这直接影响到村庄发展和政策落地。
年轻村民去哪儿了?有的外出务工,有的进城安家。结果,留在乡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愿意当村干部的更是凤毛麟角。一位村主任坦言:“当干部又累又操心,收入还低,年轻人嫌麻烦,不愿干。”
然而,问题终究要解决。老龄化的村干部队伍必须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让乡村重新焕发活力。
政策来助力,年轻干部挑大梁
为破解这一难题,许多地方已经开始行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比如,湖南邵阳市针对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的选拔实施了严格的年龄规定,要求新任村干部年龄不得超过50岁,同时对学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达到大专及以上水平;
浙江嘉兴市通过改革村干部选拔机制,将年龄上限设定为45岁,同时规定必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
河南洛阳市则在新规中将年龄限制调整为55岁以下,并特别强调在村干部的选拔中要优先考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
这些政策传递了一个信号:乡村振兴需要年轻干部的活力和创新思路。
以山东兰陵县为例,去年兰陵县新调整选配35周岁以下村党组织书记29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6%,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学历、经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年轻人回乡,能带来什么?
年轻村干部能为村里做些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创新、活力和执行力。
首先,年轻干部对互联网和新科技更熟悉,能引导村民尝试电商、短视频推广等新兴领域。其次,他们更懂政策,能帮村里争取更多项目和资源。最重要的是,他们与村民沟通时,更容易让人信服。
不过,也有村民担心:年轻人经验不足,能否挑起大梁?事实上,很多地方已经通过培训和帮扶,为新任村干部“加油充电”。比如四川稻城县通过集中培训,为村民提供专业的农业技能和管理知识。年轻干部还推动合作社模式,帮助村民统一销售产品。这种方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让村民实现了致富。
年轻村干部的未来,让人期待
村干部年轻化,带来的不仅是队伍的优化,更是乡村未来的希望。这是一项让人欣喜的变革,也是一条需要坚持的长路。
未来,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乡村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为更多年轻人创造返乡发展的机会。比如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加大基层工作的奖励力度,以及建立更加灵活的晋升通道,让年轻人看得到希望。
乡村是祖国的根脉,而年轻村干部,就是这片土地的新鲜血液。只要他们扎根土地、心怀群众,就一定能带领村民们画出一幅幅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