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宅基地确权政策的不断推进,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发放了宅基地权证书,部分地区甚至明确了发放证书的最终期限。与此同时,各地对农村违建房屋的拆除力度也逐步加强。
不少农民不禁疑惑,无证房屋是否能够确权,若无法确权,又是否会面临被拆除的风险。实际上,宅基地确权不仅是为了规范土地管理,更是为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这也是新型确权证书采用《不动产权证》形式的原因。
一、确权政策的必要性:宅基地资产化保障
宅基地确权证书的核心作用是保障农民的用益物权,尤其是在未来房屋拆迁过程中,确保农民享有相应的权益补偿。根据相关政策,对于权属合法、登记要件齐全的宅基地及房屋,当地政府会加快办理房地一体的确权登记。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意味着,合法宅基地的确权不会缺失。即便有些农民未获得确权,只要房屋手续齐全,合法性没有问题,未来确权仍会按部就班地完成。
二、无证房屋如何确权:各地政策与细化要求
在无证房屋确权方面,政策为有合法权属来源但无证的宅基地与房屋提供了相应的登记通道。例如,浙江省要求,严控1990年后不符合规定的非耕地用途。这些措施涵盖了早前建成的非农非粮设施的登记要求和新建非农用途的审批程序。整体而言,各地政策强调无证房屋的确权登记并非一拆了之,只要能证明权属来源合法,通过补办手续等方式依旧可以获得确权。因此,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关键在于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无证房屋不会因未确权而被拆除。
三、宅基地确权调整:对资产继承的影响
最近,国家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部门提出,要建立宅基地确权成果“日常+定期”更新机制,以此保障宅基地权属信息的动态更新。这一措施对宅基地继承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代际交替过程中,通过确权的动态更新,子女可以合法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确保宅基地资产的稳定传承。对于户籍已从农村转到城镇的农民子女,这一确权动态管理措施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因为他们的宅基地使用权可在条件允许下继承,但在建房权方面则可能存在限制。
四、城镇户口子女的确权与继承:回迁的重要性
根据人大会议的最新答复,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这一政策沿用“地随房走”原则,即只要宅基地上的房屋具有合法产权,农民的城镇户籍子女依然享有继承权。对于许多已经定居城镇的农民后代来说,这意味着他们也可以通过宅基地确权享受资产权益。然而,由于建房权的限制,若子女有意在宅基地上修建房屋,将户籍迁回农村会是一个更加稳妥的选择。
宅基地确权,农民资产保护的基石
宅基地确权政策的推进不仅有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无证房屋,通过补齐手续获得确权不仅成为可能,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拆除风险。今后,随着确权制度的完善与动态更新机制的实施,农民的宅基地资产继承将变得更加便捷和安全,这对农民家庭未来的资产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