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中国提出和定义并持续十余年实践“共识社区”生活方式的概念艺术家唐冠华与在欧洲生活多年的公益实践者、翻译家高和然组织了一行九人,访问德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芬兰、苏格兰等地的生态村、理念村、合作居住等不同类型的共识社区,与各社区的居民和创办者进行访谈,拍摄纪录片《共识之路》。2024年,我们重启共识之路,欧洲共识社区的行程即将于9月中旬开始,而在11月下旬到12月初,我们计划去泰国的三个不同主题的、有代表性的共识社区拜访体验。在这两周多的行程中,参与者们也将组成一个移动的社区,一起生活,互助和协作。我们会一起认识当地社区居民,感受不同社区的生活氛围,参与自然建筑、生态农耕等主题的学习实践,行程中还包括了为期六天的“生态村生活方式体验周”课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参与部分行程,也可全程参与,将会更深入地体验到不同共识社区的生活方式。小熊农场已经创建大约两年半时间,是一个初创中的社区,位于泰国清迈府清道县。农场主小熊来自浙江,我们五月份曾邀请她在大理做过线下分享会,也因此而相识。她希望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社区,一起生活、工作,那些过着游牧生活的人也可以把这里作为旅途中的家。来农场的朋友们可以在周边体验竹筏漂流、户外徒步、手工艺制作、温泉等项目,也可以一起随着农耕的节奏来体验农场生活,喂鸭子、采菊花、做菊花茶、种植等等,这种体验都是比较随性和融入生活的。农场并没有明显的客人、主人之分。很多的活动,比如做饭、喂羊、钓鱼,或者一起临时起意建个披萨炉,都是由住在一起的大家在互动中有机产生的。两年多时间,小熊和伙伴们进行了许多设计和建造尝试,包括用旧巴士改造成餐车和客房,买下一整栋柚木结构的旧房子、拆卸后重新在农场搭建成两栋新房子,以及建造各种不同造型的竹屋等等。
农场中,竹制椅子、竹藤秋千、竹制镜子、竹床……竹子的应用随处可见。在竹屋里面,也可以看到很多设计上的小巧思。竹子是非常好的再生能源,运输和建造成本也很低,尤其对于东南亚这种有非常多季节性自然灾害比如台风、飓风等的地方,比起砖瓦结构的房子,竹子能更好地可以去应对,有更高的韧性。农场今年还计划建设一栋综合性的建筑,主体采用砖瓦结构,以木头和竹子为材料搭建露台和围墙,是融合餐饮、咖啡、活动和办公的综合空间。对于游牧人群或数字游民们来说,这里会是一个很贴近自然的共居和工作空间。
清道距离清迈一个半小时车程,有大山、温泉、瀑布等原生态自然资源。每年11月开始是在清道进行各类户外、自然活动的最好时间。清道同时还被誉为“星星之城”,因为冬季时清澈的夜空,是全泰国都有名的观星地点。同时清道山还被联合国UNESCO列为生态多样性保护区。除了优质的自然资源以外,清道同时又拥有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年轻人社区,有在这里开酒吧的曼谷人,有开汉堡和精酿店的荷兰人,有开民宿和烤肉店的韩国人,建泥土房的英国人……在农场期间我们也会与一些住在周边的社区伙伴们认识和交流。小熊,也可以叫她Yidan,来自浙江嘉兴,一个从海外市场营销到海外种地的90后女孩。从上海到北京,再到曼谷,她最终停留在泰国清道,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座农场,开启了看似全新的,实则归于自然的生活方式。想要在泰国乡下打造一个针对全球旅居者、游牧者和数字游民的联合办公与共住空间、社群。
“我希望这里可以传递给大家的,就是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场景,是每个人和自然和动物,还有人和人之间的链接的场所。我相信在这个链接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很美好的故事。”Pun Pun位于清迈北部,始于2003年,是一个小型有机农场、留种中心、可持续生活和学习中心。他们致力于用多种方式实现更自给自足的生活,包括有机种植,自己建造自然的房屋,以及其他低技术实践。他们收集、种植和交换本土的、稀有的植物品种,希望能把留种的传统重新带回给农人和种植者。在农场创办初期,这里的土地非常贫瘠且杂草丛生、几乎没有树木。因为缺乏资金和人力,所有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慢慢地他们修复了这里的土壤,包括在山坡上沿着等高线种植香蕉,这样可以积累有机质并且防止水土流失,他们也在香蕉树之间种植了其他果树、香草,通过堆肥和覆盖的方式改良土壤。在初期他们也完全通过手工来建造社区居民的住处和活动空间。他们也希望能够改变人们对金钱的认知。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自给自足的生活能力,包括种植、建造和其他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而这些传统的智慧在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已经被遗失。Pun Pun农场是从很少的的资金投入开始,也没有外部资助,并不是不需要金钱,而是钱并非他们工作的驱动力。
他们希望这里展现的生活方式能够被所有人实践。正因为此,从贫瘠的土壤和缺乏资金开始,能够一路走来,恰恰是一件很有说服力的事。他们一直都实践简单的生活和简单的低技术,其他人都可以容易地理解和做到。Pun这个词在泰语中有两个含义。在泰语中第一个Pun的拼写代表的是“一千”,第二个是“种类”,所以Pun Pun连在一起的意思是“一千种”。这个名字也代表着他们对物种多样性、理念多样性、人的多样性和试验的多样性的探索。
Pun Pun农场总面积大约4公顷,由居住在这里的社区居民共同运作。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下,社区居民会一起做决策,并且经常开会讨论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大约有20名社区居民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这让他们能够尝试各种新的项目,并且通过农耕、建造、育儿和社区项目等等彼此支持、持续地学习。
Jon Jandai是农民,也是著名的泥土建筑师。他来自泰国的益梭通府并且从小就开始务农。从1997年他就开始在自家的农场中建造泥土建筑。2002年他开始带领泥土建筑的工作坊,最初是在泰国各地以志愿的方式给农民、村民团体、NGO等授课,并引发了现在泰国影响广泛的泥土建筑运动。2003年7月他参与创建了Pun Pun农场,其中最主要的兴趣在于自留种。
Peggy Reents曾在泰国东北部的一些NGO机构工作,从事泥土建筑、生态农业和草根发展项目,2003年和Jon一起创建了Pun Pun农场。她参与农场的大部分工作,并很热衷于学习和试验泥土抹面。她来自美国的科罗拉多,从2001年开始就在泰国生活。
网站:http://www.punpunthailand.org盖娅静修处创办于2012年,是基于社区的教育中心,在这里常年举办朴门永续设计、生态村设计、深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修复的课程和工作坊,另外也接受志愿者和实习生。他们致力于学习和试验能够帮助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知识和实践。盖娅静修处位于泰国东北部的乌隆府,所在的土地面积有6公顷。他们将过去的这片退化、贫瘠的稻田进行生态修复,转化为富有生产力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森林。通过培育多样的森林,实现了改善土壤肥力,加速生态演替,提升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多样性。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是用自然材料包括泥土、竹子、木材,或附近回收的废弃材料建成的。目前有7座泥土建筑,另外还有竹屋,以及用回收的混凝土建造的洗浴室。他们现在仍然在继续建造,以及维护现有的建筑。建造尽量采用自然材料,并且设计尽可能低环境影响的系统。
行程期间,盖娅静修处将跟我们分享一套特别的课程——生态村生活方式体验周。在六天时间里,你可以将自己沉浸在生态村鼓舞人心的生活方式中,每天会有瑜伽和冥想、有趣的活动、深度对话,以及关于生态村设计的理论课程。每个下午都会有朴门永续实践活动,可以学习自然建筑、园艺和更多相关主题。生态村的整全设计体系包括社群、文化、生态和经济这四个维度,在这次课程都会涵盖。课程适合人群:希望与大自然、与自我更深度链接;对可持续生活和社区构建感兴趣;寻求自我成长和转化的朋友们。Tom Deiters,盖娅静修处联合创始人、再生农业管理者,他对自然的高敏感度引领着他一直致力于从事协助疗愈自然的工作。在很多年的旅行和关于有机农业的学习之后,他现在和妻子Om Sunisa以及两个孩子扎根生活于盖娅静修处。Tom既是盖娅的志愿项目管理,也热衷于土地的生态修复。他尤其感兴趣的是种植多层次的食物森林系统,实践有经济活力的农林业,生态系统修复和土地的再野化。
Om Sunisa Jamwiset Deiters,Om是资深的教育工作者,盖娅静修处和亚洲盖娅学校的联合创办人。她在生态村和生态社区有超过十年的生活经验,包括曾在Wongsanit静修处和Panya农场生活。Om一直致力于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作为生态村设计教育、入世灵性和培训者培训的协作者,Om通过专注于深层生态学和自然连接的、参与式的学习,为各种不同的团体赋能。她的工作面向NGO、青少年、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社区。Tobias Krause,来自德国东部德勒斯登附近的村落,成长于从事农耕和园艺的家庭,他一直跟土地、植物和动物有很强的链接。他曾从事园艺和儿童保育员的工作,几年后在澳大利亚旅行时接触到了朴门永续设计,那里他也创办过自己的园艺公司。随后他来到亚洲旅行,并从不同的朴门和生态社区项目中学习。现在他在盖娅静修处照顾动物(包括鸡鸭、蜜蜂、狗和蚯蚓),教授朴门永续设计,并且制作和售卖泰国最美味的布朗尼蛋糕。
盖娅静修处的梦想和信念是,人类将学习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将学到一切存有都是一个大家庭的一部分,共享着共同的家园,在维系生命之网的过程中,万物都有自己的角色。因此一切存有都是值得尊重的。盖娅静修处致力于成为人们体验整全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实践并认知到所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有的内在链接和一体性。
网站:https://gaiaschoolasia.com/ 11.22 到达小熊农场,导览以及农场聚会,认识周围的新村民伙伴11.23 农场生活体验,根据当季的日常安排参与建造或劳动体验等11.24 上午到达Pun Pun有机农场,导览以及认识社区居民11.25 泥土建筑的一些基础技术的学习实践,社区生活方式分享讨论
11.26 有机农耕和堆肥学习实践,留种的方法和意义,即兴艺术共创11.27 社区生活方式分享讨论,下午离开Pun Pun农场去清迈12.2-12.7 在盖娅静修处参与生态村生活方式体验周课程(课程12.2下午2:30开始,12.7下午4:00结束)
唐冠华,概念艺术创作者,“共识之路”发起人,家园计划(Anotherland)联合创始人,中国自给自足实验室(CSSL)常务负责人,南部生活共识社区实验发起人。
郑怀周,自然名河子,攀树师/树艺师,多次参与中科院科考活动,亚洲最高大树藏南柏木首次攀测科考队成员,获得过英国树木工作者职业认证;中国登山协会攀岩指导员;朴门永续PDC认证设计师。
菁莪(Jing),家园计划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主理人,共识社区和可持续生活探索实践者,写作者。
本次行程由家园计划志愿者团队策划,为非营利行程,在成本以外的费用仅用于覆盖志愿者出行成本。包含:社区活动和课程,泰国国内的住宿,社区生活期间的饮食,泰国国内交通费用。不包含:中国往返泰国的机票费用和接送机费用,在社区生活以外的饮食、娱乐和其他个人费用。备注:如果参与两段行程,需自行支付11.30清迈到乌隆的交通和食宿费用。3.最好具备英语或泰语的基本沟通能力(行程全程会有翻译,如无外语沟通能力也可参与)。4.有意愿在行程中与其他伙伴互助共创,并参与到泰国当地社区的生活实践中。如果你对行程有任何问题,或希望继续关注未来的“共识之路”行程,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咨询:
相关文章链接:
共识之路:2024重启,向着欧洲的共识社区出发
《共识之路:欧洲八大共识社区访问》纪录片放映与交流 | 大理
“家园计划AnotherLand”是为每一位人类同胞及后代寻找到幸福、舒适、安全的家而存在。
The purpose of "Project AnotherLand" is to find a happy, comfortable and safe home for every fellow human being and future generations.
Web:
www.anotherland.org
E-mail:
anotherlandorg@gmail.com
guanhua7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