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之发展路径和发展建议

学术   2024-11-01 20:04   河南  

上篇《“十五五”时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之县域经济现状、挑战与机遇》一文中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做了简要总结,让我们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也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困难和机遇做了分析,使我们看到县域经济在面临诸多发展困境的同时,也是有很多有利因素和资源可以利用的,那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共性的办法,对不同类别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又有哪些建议呢?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发展县域经济,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彰显特色,在改革和创新中激发活力、破解困局。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坚持问题导向,谋划重大项目,补齐县域产业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短板弱项,发挥重大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坚定不移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


实施县域主导产业培育行动,以优势产品为引领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影响力,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县域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积极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导跨区域协同联动,推动县域与大城市功能衔接、产业协作和设施联通。


开展县域产业园区规划修编,优化调整主导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加快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引导产业、企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支持工业园区按照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定制代建厂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园区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与产业协同发展。优化管理运营体制,鼓励园区面向全国引进优秀人才,组建专业管理团队,逐步实现“专家治园”。


支持有条件的县域集中资源要素引进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加强对“链主”企业项目的要素保障。支持县域优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对专精特新企业能力提升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务实推进县域信息化建设,补齐县域数字化短板。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引导县域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数字化发展。


(二)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发展县域现代服务业


扶优扶强一些县城打造成中等城市,统筹县城建设与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产城融合。破除进城农民在县城落户门槛,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一视同仁给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待遇,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权利,持续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配置公共资源,提升县城承载城乡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的能力。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中心镇综合服务功能,高质量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县域商业建设,打造县乡村三级商贸物流体系,培育更多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发展县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专业市场,打造工业品和农产品分拨中转地,推动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商贸流通、供销网络、电商平台等融合发展。培育提供购物、餐饮、家政等便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形态,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三)大力发展县域现代农业


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农业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附加值。推进实施“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以“五良融合”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粮仓”。高水平建设一批粮油、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类园区。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和壮大传统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以区域主粮、特色水产品、猪牛羊、家禽、特色水果、蔬菜、油料、药材等农业产业为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产区聚集,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传统食品制造、营养健康产品加工,开发品种多样、营养健康、功能强化的加工食品,发展精细深度加工,提升加工产品价值。鼓励龙头企业发展新型加工业态,建设集品种研发、冷藏保鲜、检验检测、分选包装、市场交易、物流配送、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多功能配套项目,实现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


(四)推进县域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县域文旅资源众多,需要加大对县域古村落、古街区、古民居等保护利用,有机整合自然山水、城乡风貌、历史遗迹等各类文旅资源,促进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城市提质融合。加快发展县域民宿文化、景观农业、休闲康养、农耕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建设一批A级景区,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发展文旅产业、打造文旅名县,要找到发展文旅产业的支撑点,要挖掘县域文旅资源,找准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形成品牌效应,要择优打造引爆点,形成轰动效应,让县域成为引导人们消费的旅游目的地。


(五)提升县城功能品质统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1.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城供水、排水、供暖、燃气、电力、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优化县城路网布局,加强停车场建设,优化县城客运站场布局,推进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向县城新区、供气盲区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发展配送投递设施,布局建设多功能公共配送中心。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传统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2.改善县城市容市貌。抓好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管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完成县城雨污分流改造,推动县城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科学布局公共厕所。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展现县域文化特色风貌。加强县城出入口、城内重点区域、主街区和河湖岸线绿化美化,建设园林城市。


3.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县域人口规模合理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完善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等设施。


4.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县域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内河航道为骨干的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县域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扩容提质,高标准建设县域产业发展轴带的支撑性通道。实施乡镇双通道工程,提升通村公路的建设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县域谋划通用机场、货运铁路专线,优化航运、公铁联运和能源运输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


5.精心打造特色小镇。将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节点,在有条件区域谋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制造业强镇、农产品加工名镇、商贸物流名镇,以及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于一身的文旅小镇。


(六)改革激发县域活力


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打破妨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壁垒,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县域汇集。深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探索“管委会+公司”模式,采取“政区合一”等方式落实县级对辖区开发区管理权限。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综合质效、五大发展理念等方面,优化调整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年度评价结果运用,将县域评价结果与省对县财政转移支付挂钩,作为对市县评先奖励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发市县干部发展县域经济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


(七)创新破解县域困境


主动破解县域经济引人难、留人难、转型升级缺乏支撑的难题。积极与各类科研院所合作,搭建创新载体,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交易、中试及产业化为一体的产业培育平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项目支撑。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本地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构建创新生态,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列支县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用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出台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等政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八)谋划实施重大项目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1.基建公服补短板强弱项


短板弱项是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提升的空间。面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反复暴露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精准地谋划出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为切入点,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瞄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的公共领域,围绕健全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县域经济培育设施等4个方面谋划和建设项目。


2.提升产业项目招引和培育质量


树牢“项目为王、招商为大”的理念,着力招大引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头号任务”,以县域“头号人物”牵头落实“头号任务”。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紧盯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产业,推进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以及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税收贡献大的强链、补链型项目签约落地。对标国内行业标杆企业,选择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较高、主业方向明确、具有较大规模的县域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其扩产能上新项目。


3.推动县城建设更新


谋划实施县城更新项目。有序开展县城城市体检,实施县城精修细补,推动县城空间结构优化、品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功能完善。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推进老旧楼宇改造。持续推进县城提质行动,改造提升县城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增强县城内交通便利程度。加快雨污管网改造力度,实施县城老旧市政管网更新。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北方一些县城加快集中供热主网扩容改造提升,实施老旧天然气管网扩容改造工程。加强县城排水设施建设,提升县城防洪抗灾能力。


二、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多维谋划、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抢抓当前国家发展各类政策机遇,以“千亿县”“百强县”为示范,引领县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县域经济


不同的县域在人口规模、产业基础、专业功能、区位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也会有很大不同,应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彰显特色优势,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把握县域经济主攻方向。


节点县作为城市圈、都市圈的网络的节点,应与群内的大中城市错位发展,积极承接大城市的知识溢出和产业转移。


资源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应根据社会需求开采,发展壮大矿产资源开采业。


旅游县自然观光和文化古迹等文旅资源优势明显,应提高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服务体验,增加美誉度,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


交通优势明显的县,应着力发挥交通通达四面八方、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


边疆县位于边疆地区,负有特殊的使命和功能,应努力打造口岸贸易强县。


农业县在完成粮食稳产保供任务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生态县应因地制宜推动绿色发展,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和清洁能源。


(二)借势借力,持续壮大县域经济


县域主动融入所在区域大发展格局,加强与城市群、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周边县市的全方位协同,寻求在区域发展竞合中的差异化定位。借势借力区域核心城市,加强与主要城市及关联县域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方面协作,形成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协同、创新联动、人才流动、要素保障的发展格局。加快融入区域主要城市产业体系中,对区域产业集群进行配套。做大做强县域主导产业,培育核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县域经济具体发展过程中,不以土地、准入门槛、劳动力等基础性要素优势与城市经济进行直接竞争,减少以牺牲发展质量为代价的低成本竞争。


挖掘所在区域的核心资源优势,加强资源到产品、产品到产业链、产业链到产业集群的引培,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三)保持定力,实业驱动县域经济


因地制宜推进“实业兴县”“工业强县”发展策略,保持县域发展实体经济定力。坚持把县域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县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体系现代化。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是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关键。要在市场需求大的领域,找到适宜县域发展的两三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长期坚持培育发展。


支持工业强县壮大实体产业,加强县域经济发展高位统筹,加强对重点培育发展县市的产业用地、财政金融、技术人才、能源等要素保障,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鼓励有基础的县域积极对标“百强县”“千亿县”,专注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隐形冠军企业,抢抓细分产业发展赛道,聚焦培育细分行业优势,从根本上解决县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四)多维谋划,突破提升县域经济


国家层面,要协调东中西部、南北方县域均衡发展,结合县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在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圈等重点区域,培育一批大城市周边、专业功能、农产品主产区、转型发展等类型在内的产业特色鲜明、竞争力突出的经济强县,激活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省级层面,要以省为统筹单元,制定发展县域经济政策。集中力量支持打造县域经济样板,引导样板县域对标“百强县”“千亿县”,分类指导,统筹省级重大生产力布局,从项目招商、城市建设、人才引进、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等方面培育一批重点县市,集中力量培育省内县域头雁。完善形成头雁引领、千亿闯关、百强进位、潜力冲刺等县域经济发展梯队。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湖北等县域经济短板省份,需要实施强省强县战略,推动县域大省向县域经济强省转变,推动省内经济的均衡化发展。


地市级层面,要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石和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强县率先突破、中等县加速崛起、薄弱县跨越赶超的崭新格局。充分发挥所属县域数量多、区域分布广、特色资源富集等比较优势,围绕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强化特色产业支撑,推动县域与城区、县域之间差异化发展,协调竞争合作关系,打造各具特色且富竞争力的县域产业体系。


县级层面,要依据自身条件、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对标“千亿县”“百强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制定符合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个性化方案。要在市场需求大的领域,找到适宜县域发展的两三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长期坚持培育发展。将主导产业做强做优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突破口。


结束语


发展县域经济,要避免传统“路径依赖”“惯性思维”,充分认识县域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找准县域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政策层面要明确分类引导、区别评价、差异考核县域经济的思路,更好释放县域经济发展韧性、潜力、活力。结合县域基础条件和所处不同发展阶段,找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最优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赛迪顾问。中国“千亿县”发展全景报告(2024)(2024年8月).

2.马承恩、杨文学。“干亿县”阶段特征、发展模式及经验启示(赛迪顾问,2023年1月).

3.荣西武等。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透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3.

4.陈剑等。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24.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学术研究成果,供读者了解与交流,不代表中建政研官方立场。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其中所引用的内容均已尽量注明出处,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如需转载,请后台私信留言,转载时须明确标注内容来源于“中建政研集团公众号”。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中建政研集团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此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政策资讯热点
最新政策资讯,最新投融资行业动态、案例干货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