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法考客观题正式备考之前,请先认真、仔细的阅读我们编写的《法考客观题备考方法论》,全文共十一个章节,5万余字,将分为11天在公号推送给大家。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阅读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联系微信号:fakaobs180108交流讨论。
第七章 步骤二:看教材
法考资料从撰写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司法部牵头出版的官方教材,包含了《法考大纲》、《案例分析指导用书》、《法考辅导用书》、《法律法规汇编》,无对应视频课程讲解;另一类则是由培训机构牵头出版的非官方教材,包含了先修、精讲、真金题、背诵版,法律法规汇编,合在一起俗称学习包,有对应视频课程的讲解。【注意】培训机构除了学习包的教材之外,一般在付费的网络班次、面授班次里还会给学员特别配备内部资料。《法考大纲》由司法部制定,确定各学科考核的知识点和法律法规,内容涵盖每年的法考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考试内容、科目和考试要求等。作为学员只需要关注有变动的考点即可,特别是新增考点即可。《法考辅导用书》根据司法部制定颁布的《法考大纲》编写。本书分为九卷,主要包括重要、疑难知识点及易错易混知识点和核心法条等,对于重要、疑难、新增知识点也会有案例(实例)进行阐释。对于同学们而言,没有购买必要。《案例分析指导用书》根据司法部制定颁布的《法考大纲》编写,以学科体系为线索进行编排,主要设置案例指引、案情介绍、解题思路、答题要点、扩展分析等内容模块,主要用于主观题案例的练习。其案例的难度一般都是高于真题的水平,它的命题素材、命题难度、命题技巧等方面和真题有一定的切合度。每年的主观题真题都有来自于这本书的案例变形,或者类似的设问。对于主观题的案例练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先修卷里的内容一般都是选自精讲书里部分高频知识点集合而成的资料,内容上是不全的。先修卷的出现是机构为了提前占领市场,在授课难度上非常有限,对于法考的复习基本没有多大帮助,建议大家直接上手精讲卷。各法考机构出版的辅导用书,指那种又厚又重,名字一般都是“XX讲民法”、“XX名师讲堂”、“XX专题讲座”等;精讲卷是各个机构授课老师撰写的法考基础复习教材,通过授课老师对指导用书内容的删减、改写,体系清晰、内容全面、知识通俗易懂,但最大的弊端就是太厚,太全,导致很多在职考生学不完(一般一个科目300-500页,一套书大概900元左右,搭配的官方免费课,每个科目30-70小时,机构官网或B站都有课程资源)。大多数同学由于复习计划安排不合理,亦或自己的时间太少,一般只能学完3~5个学科的精讲卷,建议大家买上三大实体法的精讲卷即可,其他科目建议直接使用内部精讲讲义。是相对于学习包等免费公开的课程资料而言的,一般指的是付费的网络班次和面授班次所用到的资料(一般60-200页,搭配的内部收费课程,每个科目18-35小时)。内部班讲义内容精简有重点、知识点全面,是对精讲卷教材的高质量浓缩,老师授课废话少,课时少,干货多,应试性更强,非常适合在职考生。众多资料中,唯有内部班讲义是备考的必选项,踏踏实实把内部班讲义搞懂搞透,原则上足够了。各家机构考前出版的冲刺背诵卷,其本身就是内部班讲义改编而来。【注意】精讲卷的书比较厚,不是厚在知识点更多,而是多了对知识点的扩充、解释和举例上。各机构在冲刺阶段出版的,每科多者100页,少的30-40页,背诵卷中老师会把自己授课时的一些答题技巧和总结放进去,同时删除大量解释性的内容,适合冲刺背诵的讲义。该类教材一般不对知识点作过多的讲解,多为对重点、难点的考前梳理,帮助大家巩固和记忆必考、常考知识点。如果你已经选择了内部班讲义,后期不用买背诵教材。在客观题阶段,目前法条还没有成为法考复习的主流教材,法条是备考阶段的非必须选项,翻法条也不是在客观题阶段解决自身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最好途径,而是通过老师的授课内容,书中的讲解,真题视频讲解,更加高效解决自身专业知识的问题。在目前客观题的备考中,法条的作用不是很明显,是否需要因人而异,非必须选项。一种是分年真题——将近10年的法考(司考)真题,按照法考时代,客观题2套卷子的模式,进行重新组题;分年真题在于应试能力的全面训练,所以复习后期必须通过分年真题进行综合训练,才更有利于你在考场上的得分。特别是对于“三改二”套卷(即把司考时代当年的三张客观题试卷重新组合成法考时代的两张试卷)的训练,更是有针对性的应试训练。另一种是分科真题——8个学科,共有8本真题,每本真题只收录该学科有关真题,并按照章节顺序进行编排。分科真题的价值在于把听课所掌握的知识点初步通过真题予以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课后的检测和巩固。因为通过做分科真题,你就会感受到听懂课和做对题这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你能听懂课,一定不代表你就能做对题,而法考要想通关,做对题这是核心要求。【注意】机考时代,纸质真题还是有必要做的,因为纸质真题能够克服大家碎片化的思考,培养良好的答题思路,更有利于掌握知识点。建议大家整段的时间做纸质版真题,碎片化的时间可以用机构的APP刷题。一种是高质量模拟题,以“XX系列”、“XX金题”、考前聚焦命名,这类模拟题通常老师用来串讲重点知识点的。另一种是冲刺类押题,可以理解为对“高质量模拟题”的二次筛选,以“XX冲刺”命名,是老师把他们心目中认为今年必考的重点知识点,编成题目。这些往往就是老师对当年重点知识点的押题。押题资料多为考前直播或者录播的课程,一般需要考生单独付费购买,为考生预测考点。押题形式上一般采取知识点梳理,或者直接出模拟题,或者两者结合的形式进行押题。【注意】不要迷信小道消息,不要迷信购买答案,扯犊子!这样还不如自己拿个骰子上考场呢,概率还高点!整体而言,目前主流辅导机构的法考教材经过多年的编写、修订,能够有效地对法考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常考、必考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考生备考。【注意】不管是自学,还是报班,千万别一上来就买一套学习包。看着几百块钱买了一堆书,还配备免费的公开课,感觉很划算,实际上这就是很多在职考生努力的方向发生偏差的开始。如果报名参加了法考私人定制复习计划的学员,不需要购买任何纸质资料,我们会按照复习进度提供给你们。“看教材”(特指机构内部班讲义或精讲卷)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没有考生不买教材,但很多考生看不进去教材,这倒也不怪大家,法考教材确实没有小说好看。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看教材呢,它有什么目的和作用呢?音频课件选择、学习计划制定、督促学习反馈、检验学习效果等内容都可以靠外力的帮助和指导来完成(这也是我们法考私人定制复习计划能对大家提供的帮助),但是,能否通关法考,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今的法考不仅知识点众多、内容庞杂,还对考生快速阅读题干选项、提取关键信息、形成法律思维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你通过看教材这个步骤激发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建议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多读、多看、多想、多写,要提炼笔记去芜存菁,要总结错题查漏补缺,要翻书复习巩固重点,这样才能顺利通过法考。法考学习是一个把书变薄的过程,这个把书变薄的过程就是记笔记的过程。所以在全年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炼、浓缩书上的内容,最终形成一本内容全面、结论准确、体系完整的属于你自己的笔记(参考《第九章 步骤四:记笔记》)。虽然我们给私人定制学员提供了经过我们团队老师提炼、浓缩过的《背诵笔记》,但这套资料仍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再提炼、再浓缩,只有经过一遍自己的大脑,这套笔记才真正属于你,最后,才能帮助你进行日常复习和冲刺背诵。微博、抖音、微信成为大多数人每天都要打开的APP,这也导致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短文、碎片化和图文式的阅读。我们大多数人的长文阅读能力明显下降。然而,法考改革后,选择题题干普遍变长,增加了考生审题和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同时,考试时,这些内容还要通过显示器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出来,更是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考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去阅读教材、讲义,刻意锻炼自己阅读长文的能力,为考试的大量阅读做好准备。1.迅速浏览本章,知道这个章节将会学到哪些知识,本章的知识架构、体系是什么;2.通读本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带着听音频时的困惑在教材上寻找答案;4.边看教材,边勾画,把自己认为应当注意的知识点勾画出来,适当做标注,方便自己后期复习、背诵。如果是“新人”,说明没有基础,什么都不太懂,那么:4.把你听音频时的困惑,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如果找不到,请及时向你的答疑老师咨询。不管一本多厚的法考教材,无非由三个部分组成:知识点+小案例+真题。这三者的关系是小案例帮助理解知识点,真题反映出知识点在考试中的考察形式。如果是法考“老人”,说明你有一定的基础,甚至基础还不错。那么,看教材的时候重在看理论分析与阐述,书中的小案例和真题可以不看。虽然他们也很重要,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后期集中刷真题的性价比更高。你们只需要快速将理论知识梳理一遍,将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和该科目的知识体系整理出来即可。1.情绪稳定积极进取。刚开始看教材,很多知识点不懂是很正常的,对自己要有耐心、信心,要保持积极、进取之心,坚持去看、去思考、去琢磨。2.仪式感必不可少。学习要有仪式感,学习开始之前,把桌面收拾整洁、摆好学习工具、倒上一杯热饮、调整好室内温度和灯光亮度,特别是要养成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习惯,到了这个时间,进入这种环境,你会迅速进入学习状态。3.利用整段时间看教材。在职考生整段时间非常少,零碎时间非常多,我们再次建议听音频和看教材这两个步骤务必使用整段时间进行,总结笔记、做真题、回顾复习、总结错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4.疑难问题莫较劲儿。不懂知识点的不要使劲去钻研,不要过多浪费时间,实在不懂的先跳过,做好记号。法学毕竟是文科学科,很多时候学完后面的知识,或者老师的一个小案例、某道真题,你们前面的知识就懂了。如果实在不懂,请及时咨询你的答疑老师或者直接记住教材上的结论,等法考顺利通关后,你再去深究,毕竟应试有应试的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