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
在广州遍地可寻非遗美食
例如承载着早茶点心的“一盅两件”
既是广州乃至广府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也是一项非遗美食
而盛载着这些广式早茶点心的
蒸笼
更是一项非遗艺术
广州人喜欢去茶楼饮早茶,“一盅两件”也是每桌必备(点击可了解☞广府文化美食篇之“靓仔靓女得闲饮茶!”)。“一盅两件”中的“一盅”是茶盅,而“两件”则是蒸笼,便体现的是广式竹木盛器制作技艺。
广式竹木盛器制作技艺
在2022年正式入选了
广州市第八批市级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式竹木盛器制作技艺是在清末民国成型的,以竹木为主要原材料,制作各种器皿和用具的传统技艺,也是广式早茶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广式竹木饮食盛具制作,细分为设计、选材、开料、木工、雕刻、组装、打磨等7道大工序,常用的榫卯结构又有10种,榫卯之间稍有密合不足就会影响其稳固度,而缝隙过大又会影响其柔韧度,因而只有计算精密,才能做到“严丝合缝”。
岭南多竹木
竹木制饮食盛具原料易得
制作相对于
陶瓷、金属等更为简便
宋元以后,竹木制饮食盛具不仅用于盛装、分发食物,且更多地承担了装饰、美化美食造型的功能,开始成为广府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明清至民国,广式竹木饮食盛具善用榫卯结构,与粤菜、粤点交相辉映,造型更加多样、精细。竹木器相比陶器、金器更加显得清新自然,更为贴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
广式竹木盛器制作技艺运用于碗碟、食盒、食架、底座、食盒及馔盒等器具,器物多小巧、精致,兼具实用性、装饰性与民俗性。蒸笼,则是广式竹木盛器制作技艺在生活中运用的一种。
传统的蒸笼多数是竹制圆形,用久了比较容易藏污渍;现在更多现在广州的早茶餐桌上的是四方形、三角形、六角形、长方形等多个款式的木质蒸笼。
广式竹木盛器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程佑聪首创设计制作了木制蒸笼,避免了竹制蒸笼使用时间过长容易藏污纳垢的缺陷,更加耐用和干净卫生。一般情况下,竹蒸笼只能使用3个月至半年,木蒸笼则基本能使用一年半以上。
在制作结构上
木制蒸笼采用了
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
不使用胶水和金属钉
更环保
木制蒸笼通过蒸的时间,水分让蒸笼膨胀,蒸笼打下竹签以后,变不容易松散。同时它也没有其他添加剂,只有竹钉和木,蒸出来更有木的熏香味。
木制蒸笼使用的是芬兰松做蒸笼,芬兰松木质偏雪白色,而且无味、纯色,保温度也比竹制蒸笼更强,用来装点心更能保持食物的温度。
在外观上,木制蒸笼款式更加丰富,圆形、四方形、三角形等等。其中,圆形木蒸笼是技术难度最大的。圆形蒸笼需要打磨木板弧度,再由5块木板卯而成,也是比较考验师傅技术的地方。
能经常能看到
广式竹木盛器制作技艺的身影
广式竹木盛器
不仅是盛载美食的器皿
它的制作技艺
还印刻着广州独特的广府人文历史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探寻非遗艺术
树华美术的“广府文化”课堂
便带领孩子们走进茶楼里
喝个早茶
点个“一盅两件”
同时也好好欣赏
在餐桌上的“非遗艺术品”
树华美术学员作品
"广府文化"
以下作品均为
树华杯·树华美术学员优秀作品征集活动
获奖作品
▪▪▪
“树华杯”获奖作品
将在
"我有艺个问题"·树华美术学员作品艺术展
精彩呈现
欢迎各位艺术爱好者关注,前来观展
▪▪▪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集结地,非遗随处可见,大街小巷中隐藏着最传统的粤式小吃,分布着别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更有着传承了百年的手工技艺。树华美术的“广府文化”课堂,将继续带领同学们在不同场域,通过艺术去领略到广府文化的魅力,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免责声明*
联系小画板老师
可了解更多课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