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丰评歌(二)

文摘   2024-10-07 08:23   山西  

  编者按:一首音乐作品的完整创作应有如下几个环节,若以歌曲作品为例,其一度创作应为词、曲、伴奏的产生;二度创作是歌者的演唱;三度创作则是听众的欣赏,以及听后的感受与反响。如果能把听后感写成一篇音乐评论(不拘字数),就更能形成音乐创作的完整链条。这也是创作者乐于看到的艺术成果。

  今年以来,我欣喜地发现乐评人徐岳峰先生(笔名丘丰)的多篇歌曲点评,通过阅读他的文章,我对他的艺术造诣、文字功夫感到十分钦佩!作为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他对音乐作品及对音乐艺术规律的理解,乃至文化视野之开阔,文史修养之全面,逻辑思维之缜密等方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恒山之林”公众号将陆续发布他的美文和相关歌曲,希望能在提高听众音乐欣赏水平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乐评人美文之美的享受。耑此蒙光,奉迎是幸。

   也欢迎更多听众读者加入“听歌评歌”的活动,为繁荣大同的音乐文化一起努力!

  乐评人简介

      徐岳峰,笔名丘丰,秋风/山阴县东高山疃籍,1958年秋生人,从政之余又为文。历经《中国农民报》《农民日报》通讯员,大同作协常务理事,大同作协报告文学研究会会长;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市容环卫》杂志副总编、顾问,中国作协报告文学研究会理事;巜长白山诗刋》特邀编辑;擅于影视文学评论及文艺批评及歌词歌曲艺术作品之点评等;工于吟诗填词、楹联、辞赋、骈文和散文创作。近年在赓续续文言上,主要致力奠祭、挽联、碑记、谱志、家志、诔文、墓表等。主要著作有巜雁北农业合作化史》、《大同市城市管理史稿》、巜丘丰居文稿》五辑等。


 本期点评的歌曲:《祖国 我永远的追随》(景志刚词 吴福祥曲 赵婷演唱),同时发布丘丰的短文《浅谈诗词学习和审美》。


 词曲并重  研习兼善

 ——由好歌《祖国,我永远的追随》引发歌曲创作的几点思考

         徐岳峰(丘丰)

      以仁爱事人,以道事国是永恒的主题,音乐创作更是如此。儒家命“忠”为美德,故“忠”为德之正也,后历朝历代都视之为价值引导。由景志刚老师、吴福祥先生作词作曲的这首巜祖国,我永远的追随》是新中国75年来众多赞美祖国歌曲之灵魂的完美重现与升华,它以自然山川的赋比来烘托歌者的内心情感,并在词曲中预设了多处让歌者难以抑制情绪的心理构造,可以说是一首较完美的作品。

      词者视野开阔,用“追随”作词魂,显示出了志于鼓荡起各族人民的梦想和力量,修为公民忠贞家国的飘逸之爱的期许。

       曲者吴福祥先生是雁北地委、大同市委时的老宣传,刚参加工作在雁北地区歌舞团搞器乐,一直做到了团里的小提琴手,后调地委宣传部宣传科,又从科员做到了科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再次从部里任到市文联,从办公室主任到市音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直到两千年又被市委调大同大学师范学校分校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可先生不管有多少次转岗都从未放弃对音乐艺术创作的造诣学习。从2016年起,先生又选择退而不休、笃学不止、笔耕、曲作不辍的生活方式,不谋稻梁,不为功名,只为思想的表达和艺术的弘扬而安贫乐道,耕耘出了属于自己的美妙生活和那多彩的生命形态。

      从先生的新作巜祖国,我永远的追随》引发了我对解析慷慨激昂类歌曲的两点顿悟:

      第一,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首新作是典型的诠释现实的“声与政通”的歌曲,乍一听就令君有似曾相识的情感律动,通常有很多雷同的赞美和歌颂祖国的歌曲,而老吴今又是如何消弭这种雷同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翻阅相关资料发现他为了抵消雷同的“情”的表达,刻意地在整个曲子中省去了“4”和“7”,用了五音音阶的旋律和旋法,一看就是鄙薄通常那种声律赞美老是用矫饰去表达。而他则用不拘定体的曲式发“情”,在具体技法上也做到了和弦分解的自然、精妙,装饰音的点缀也是恰到好处。因此说这个尝试也算得上是吴先生的一个高明的艺术策略。这一方面显现出他对自己专业素养的无限自信;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从他这一举措的逻辑建构中看到其所折射出的心理路径,即他那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和对艺术规律尺度的把握。   

      第二,凡诗、歌、曲的艺术应都是国学范畴内的一种形式,顺着思路,吾忽而想起曾早和老吴茶叙时他对我讲过的一段话,即只有以优质感悟去体验词作,才能提升曲作;才能把握受众群体的审美取向;才能真正达到处理好以声解词、以曲扬词、词必求音、音必清浊的目的。他的这段话此刻又让我想起了这么几句:一句是巜汉书  艺文志》中所云的“诵其言谓其诗,咏其声谓之歌”。另一句是安徽师范大学黄金灿先生在“探寻经学诗学向度”文中的一段话,即经学是思想性与教化性兼备的知识体系,它有意无意地滋养着诗学;诗学作为感悟性与审美性并重的知识体系,它延伸了经学。顺着黄金灿先生的治学成就,我突然斗胆想出:根据学术伦理,诗学是经学的晚生,是诗学在向上托举经学的过程中派生出的曲学,其三者的关系应该是:经因诗而崇高,诗因经而性灵,曲因诗而溢情,诗因曲而通透。

        总体来说,这首《祖国,我永远的追随》是先生诸多获奖作品后的又一力作,这首歌的美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歌曲的基因美,即美在主题好,美在美声表;二是歌曲的结构美,即美在主旋律好,美在副旋律漂,美在和声骚;三是歌曲的内涵美,美在曲法、曲力、曲势、曲意与其词的磅礴之气的成功契合之妙,美在其精神灵韵与意境气动的有机相合之高等。

        歌者赵婷之音色、音质高贵,发音开阔,气势周正,似有殷秀梅之风,声音偏美声兼具穿透力等。在这里,她完整地诠释了“追随”,显出了她内在的神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也咏出了那种一如经典的“追随”这首佳作的生命之流。所以在这里吾要说一句选赵婷作原唱也是为这首歌曲增了不少色的。

 甲辰岁国庆落笔于白洋淀     


浅谈诗词学习和审美

       徐岳峰(丘丰)

      传统文化被严重散失的当下,反倒能在朋友圈见到不少的诗歌,习诗之人是愈来愈多。人们用律动的字句诉说岁月,传递出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播下的是博大精深的文化种子;滋养的是我们的哲思、灵趣、浪漫和温馨;让人感受到的是美好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

      从巜诗经》、巜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至今,名人名诗是连绵不绝、奇峰迭起、风光无限,读诗习诗不仅是一个文化人必备的素养,而要切实成其为一个诗性的人还得把握好如下之五点:一是以诗为用,“献诗陈志“赋诗言志”“引诗明志”“诗明士心”,一句话诗词可使士者心灵更加丰盈。二是言志为本(魂):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可抒情达意、表自心迹,试想将不同时期诗人们的喜怒哀乐汇集起来,就一定是那个时代的民族心声,即民族的精神气象。三是温醇之境,朱熹在谈到轻薄诗句时说过:“诗人温醇,必不如此谑诗”,我理解温醇不仅仅是令人欣赏的艺术风格,更是一种曾经沧海、悠然万象的心灵禀赋。关于温醇,古人还给我们留下两个典故,一个是香象渡河,另一个是羚羊挂角。评价诗的立意是否接地气多用香象渡河;而品诗之韵味则是多用羚羊挂角来喻空灵含蓄。此两个典故明快晓畅、易听易懂。四是风雷之句,即那种传得开、叫得响的诗词精句,也就是说这种句子有突破时空的魅力和唤起共鸣的认同感,是经得起理论验证和公众认可的双重考量的,即直白心声、襟抱不俗、语浅情深、笔法清奇、有体温也有韵味的作品耳。五是细腻之感,凡真诗家皆体认要细腻博采、要兼纳多师;但也要学会从浩如烟海的诗词累积中由博返简,即选择你内心最认可的一两家就可以,主要是借鉴其思想情感的表达、技巧运用和睿智的思想。读诗中景、感诗中情、立诗中意、抒诗中志等,只有这样子的诗者才可把诗写活写大;才可让读者把你的诗读出立体、读出辽阔。

      以上谈的也是本人这些年来习诗读词的主要体认,祈愿与各位诗友互勉之。

2024年五一假期随记于平城


(待续)

恒山之林
音乐作品交流,音乐教学体会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