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平台吧,因为某记者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说了几句重话,竟然把她投诉到封号了。
这次是来自总台央视新闻记者的调查,他们能把总台的号也封了吗?外卖热销店铺竟然和废品回收站开在一起,三十多家店共用一张营业执照,这外卖还能吃吗?平台是怎么监管的?难道只负责两头赚差价,不顾消费者的死活?
来看看这些既不卫生也没有真实门店的外卖商家,是怎么通过照片在平台摇身一变声光景亮的。央视记者在某外卖平台随机选了一家望京烧烤外卖,从平台上看,门店照片干净整洁,资质证照齐全,有具体的门店地址,评分还高达4.9,位列某平台放心点榜单北京昌平区烧烤第六名。记者按图找到这个地址上的293号门牌,发现对应的是一座居民楼,里面的住户都不知道有望京烧烤这家店,通过调查,原来是望京烧烤外卖租借了293号门牌,住户家的营业执照,营业地点根本不在这儿。平台上宽敞明亮的堂食照片,其实就是俩字儿,摆拍。这种情况在业内称为幽灵店铺。
记者再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个实况厨房一共容纳了三十多家外卖店铺,使用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竟然一模一样。这种多家外卖租借并共用一个执照的情况,在某两家外卖平台上都是相当程度的客观存在。还有40家店共用一个执照的共同特点是,卫生状况堪忧。
按照相关法规,营业执照和餐饮经营许可证不得出租转让,这种情形和平台依据法规制定的准入门槛明显不一致。对此,某外卖平台的客服表示无法给出答复,城市打工人谁不吃个外卖,而平台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意愿,我们怎么能放心吃呢?
这事儿只怪商家没有良心吗?如果不是平台的入驻把关和后续监管的缺位,这些无良商家怎么可能生存得下去呢?当然,地方市场管理部门也无法回避监管责任。
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平台、商家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平台也应该强化审核机制,对违规店铺进行严厉处罚。商家也应诚信经营,确保食品安全。消费者则应提高警惕,理性选择外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