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学习先进典型 传承榜样力量——达川区实验小学“午间一刻钟 · 共学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之“致敬‘最美科学家’”

教育   2024-12-28 11:28   四川  

2024/12/27

学习先进典型

传承榜样力量

达川区实验小学



白发丹心映日月,

一生奉献为科研;

默默奉献六十载,

激波风洞第一人;

风洞巨匠志高远,

科研诗心映日辉。




 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他是风洞巨匠,是照亮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一颗耀眼的星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向波老师为我们分享的先进人物“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俞鸿儒院士









学习先进典型


   俞鸿儒:

一生为一事,一事救万人



俞鸿儒



俞鸿儒院士,1928年出生,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途径。

2024年4月,96岁的俞鸿儒走上《感动中国》领奖台。

正如俞鸿儒院士所言“科研之路虽漫长而艰辛,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50余年的“风洞之旅”,他用一生展示着他对科研、对祖国的忠诚和贡献,用一生为“大国重器”编织着“摇篮”,把“天空”搬到了地面。

俞鸿儒院士的一大特点:以尽可能低的费用,研制出尽可能高性能的气动实验装置。“科学研究最关键的是人,是创新,而不是钱。有创新,再穷也能用自己的办法做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作,没有创新,再多钱,仿制国外再多的先进技术也是赝品,做不出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1969年,俞鸿儒院士带领激波管组成功建成 JF-8激波风洞。它的性能堪比国际大型激波风洞,造价却极其低廉,仅花费8万元加工贵。JF-8激波风洞为各种重点型号的飞行器试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JF12风洞建成。它的建成共花费约4600万元。由于采用了由俞鸿儒等人独创的“爆轰驱动技术”,该风洞的费用国外同类风洞低了很多。JF12风洞项目组负责人姜宗林曾说:“如果没有这些创新,4个亿也未见搞得出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俞鸿儒院士一生甘愿做祖国科研路上的铺路石,同时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引路人,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传承榜样力量


俞鸿儒院士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坚持,为了国家的科研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品格上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面对科研经费短缺、技术基础薄弱的困难时,俞鸿儒院士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更加省钱但危险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进行研究,最终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这种为了国家科研事业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正是他对国家热爱与担当的体现,让我们明白,个人的努力与国家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俞鸿儒院士在面对科研难题时,总是坚持不懈地思考、尝试和改进,他敢于尝试新的技术路线,即使面临风险和困难也毫不退缩。这种创新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不畏困难,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学习心得吧…



1


李香蔓 

观看俞鸿儒先生的事迹,我深受触动。这位96岁的气体动力学家,以他的坚韧与智慧,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辟了新的道路,真是令人敬仰!

战乱年代,俞鸿儒先生目睹了家国被毁,立志科研报国。他28岁考入科院力学研究所,将一生奉献给了科研事业。面对新中国设备缺乏的困境,他勇往直前,选择了危险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为中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这种敢为人先的气魄、担当,值得敬佩!

俞鸿儒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引路人。他深知科研需要传承,遂注重培养年轻人。他的这种胸怀、远见,让我看见了中国科研事业的光明未来。

俞鸿儒先生用行动诠释了“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我将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杨雪

 在人生的旅途中,榜样如同璀璨的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引导我们勇往直前。

 俞鸿儒院士是我们的榜样。这位在科研领域中享有极高声誉的杰出科学家,以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始终致力于从事那些他人望而却步,甚至认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研究课题。他以无比的勇气、坚韧的毅力以及超凡的智慧,一次次挑战科学的边界,破解复杂难题,开创全新领域,真正做到“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事情”。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勇攀科学高峰。

俞鸿儒的事迹给我们带来的感悟太多太多了。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科学的天空中永远闪耀着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奉献了多少。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这种无私的奉献,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我们不能只是做一个旁观者,看着他的故事发出几声赞叹就完了。我们要把他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自己也成为一个有追求、有梦想、有奉献精神的人。这是俞鸿儒事迹真正带给我们的意义。



3



 如同一朵海浪,澎湃了我的心房;又如一束阳光,将心灵照亮,灿烂无双!俞院士的事迹感动中国,也感动了我。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投入科研工作,用智慧和汗水攻克科学难题,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俞老今已96岁高龄,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了,他的付出与奉献必将永远照翟在科学的高峰上。如今俞老仍在提携后辈,用他的智慧点亮无数新星。

俞鸿儒院士的事迹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科学家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他的故事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工匠精神,要精雕细琢,要耐得住寂寞。他在科研领域默默耕耘,不图回报,就像一颗深埋在土地里的种子,不断地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为后人遮风挡雨。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习俞鸿儒这种精神。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要怕,要勇往直前。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要有长远的眼光。他的事迹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可好好地审视自己。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充满热爱。


4


何思琪

他是科研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他的团队为中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所攻略的对象是地面上“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高性能、大尺寸的高超声速风洞。在深入了解俞鸿儒院士的生平事迹和科学贡献后,我的内心深受触动。这位出生于1928年的老人,不仅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更是气体动力学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他的一生,是不断探索,不懈追求的一生,更是为国防和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俞爷爷的科研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因难,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激波管和大型激波风洞JF——8。这些成果不仅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在国际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彰显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勇气。除了在科研上的卓越成就,俞鸿儒院士的人格魅力也令人佩服。他谦逊、智慧,始终关注后辈的成长,为培养新一代科研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故事,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也是我们的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造求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勇攀科学高峰。俞鸿儒院士的事迹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与科学家的伟大,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怕眼难险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纷力量!俞鸿儒院士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闪耀在科学的高峰上,成为我们前行的灯塔和动力。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以他为榜样,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末知,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绘制一幅美好的面卷。












在榜样的璀璨星光下,我们不仅是仰望者,更是追光者。他们的故事,如同灯塔照亮前路,引领我们在心灵的海洋中航行。让我们带着这份启迪与感动,将榜样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光芒,共同绘就一幅幅动人的时代画卷。


END


编辑 | 党建办

审核 | 舒永红


达川区实验小学
达川区实验小学传承于清光绪31年(1905年)的草街子私塾——蒙养学堂,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学校现有教学班68个,学生3700余人, 教职工180余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