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新设28.7万户经营主体,这相当于每天就有近800户落地。目前,含金量更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已达9786家。
企业活力迸发,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营商改革。今年以来,本市实施250余项营商改革举措,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由能办向好办、快办、易办加快转变,不断擦亮“北京服务”金字招牌。
京津冀230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
4天前,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里,北京星巴克咖啡公司工作人员王凯茜拿到了在雄安新区开设分店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这距离她通过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向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提交审批只过了3个工作日。
此前,北京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天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河北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共同签署的《推进经营主体准入准营一体化协同发展备忘录》,打造“跨省通办”升级版,建立食品连锁企业“一证多址”综合资格跨省互认机制。王凯茜所享受的便利正得益于此。
“京津冀正营造市场统一开放、规则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协同发展环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亮出了营商协同的“成绩单”:实现230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09项从业资质资格互认,营业执照异地办理、发放、领取试点拓展至13个区(市、县),京津冀“一卡通”小程序提供社会保障、交通出行等4个领域30个场景服务。特别是三地取消异地就医备案效果明显,前三季度累计为津冀来京就医人员垫付医药费超734.8亿元,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多地跑”“折返跑”难题。
放眼更大的范围,北京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今年,已率先实现外资企业设立“全程网办”,网上开办企业占比达95%以上,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量1.9亿次、稳居全国首位;全市普惠小微、民营企业、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6.9%、8.6%、79.6%。
“一件事”压减六成办理时间
举办大型演唱会、体育比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个人的出生、入学、就业……首都之窗网站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栏目成为很多企业和老百姓办事的“入口”。
所谓“一件事”,就是从市民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把过去需要跑几个地方、找不同窗口办的相关事项,集合成“一件事”。比如,举办大型演唱会,以往需要经历跨层级、跨部门的多项审批,而今实现了“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窗出件”。
总体来看,本市已经累计推出举办大型活动等106个“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月均办理量52.5万件,办理时间压减61.4%,申请材料压减56.4%。
政府部门业务上多一些整合,市民和企业就多一些便捷。除了“一件事”,一份企业专用信用报告今年也替代市场监管、社会保障、文化执法等42个重点领域的有无违法违规证明,一键获取、一纸证明、一码通行;全市统一的政策服务平台上线669个兑现类惠企政策事项,精准推送至164万家企业。
企业高度关注的监管执法方面,49个市级政府部门今年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占全部检查量的比例达38.6%;全面推广“扫码检查”,覆盖市、区、街镇三级950个执法主体,将各类涉企检查纳入有效监督;一份“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对风险低、信用好的经营主体更多应用非现场监管方式,减少上门打扰。
更人性化的柔性执法全面推广。全市29个部门制定公布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以市场监管领域为例,自2020年以来累计依法不予行政处罚金额9.57亿元,免罚慎罚成效明显。
20家博物馆试点延时开放
作为“北京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温度的公共服务可以为市民和创业者带来更优质的宜居宜业环境。
今年,本市加快推进重点火车站优化提升专项行动,首都交通门户形象不断提升;接驳换乘效率大幅提高,88%的轨道站点实现与换乘公交站点距离小于50米。文化旅游体验也不断优化,除故宫、国博等个别旅游景区外,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4A以上景区常规公交全覆盖;首都博物馆等20家博物馆已结合实际试点延时开放,增加服务游客超10万人次。医疗服务方面,480余项检查结果互认,98家医院互联网复诊可在线医保结算,极大提升患者体验。
外国人在京生活也更便利。今年本市发布新版149项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率先实现外卡拍卡过闸乘坐地铁,在机场建设的支付示范区及服务中心累计服务境外来宾2.9万余人。
“明年北京营商改革将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为抓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以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相关负责人说。
关注“北京市场监管”视频号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