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展播③—黄甲镇石窑村

时事   2024-12-27 17:48   安徽  


编者按

近年来,桐城市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在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狠下功夫、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持续为农村注入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桐城市于12月16日举办了全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评选观摩活动,14个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显著的村代表各自的镇街经过同台竞技、激烈比拼,角逐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现将优秀案例予以展播,进一步激发镇村两级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热情。

黄甲镇 石窑村

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解锁强村密码


向左滑动查看PPT


工作概况


石窑村位于桐城市西部山区,距城区10公里,村内多为山林地貌,气候湿润,四季宜人。全村辖15个村民组,现有15个村民组404户1114人,中共党员56人,预备党员1人,脱贫户198户658人,监测户4户5人。近年来,石窑村以茶叶种植、食用菌等主导产业为抓手,打破区位局限,延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盛产的桐城小花、木耳、白茶等产品不断涌入沪苏浙等一线城市,有力带动农户稳定增收致富。2023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46.8万元,截至2024年10月,经营性收入超200万,力争年底突破300万元。石窑村先后荣获省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

深挖“资源库”,夯实特色产业基石

一以贯之做好茶文章。石窑村始终坚持着桐城人对茶独有的情感和文化渊源,将其拎在手上、挂在嘴上、藏在心里,保持着山区发展的特点,将茶叶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现有传统小花3000余亩,年产干茶4万斤,白茶1000余亩,年产白茶1.2万斤。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石窑村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将位于文昌街道大石板村的一块飞地从农户手中整体流转,通过村业合作,围绕“一根棒子”延伸产业链。食用菌产业园占地124亩,总投资2600万元,年栽植食用菌300万棒。产业园一期建成20亩的5个温控智能种植棚、1个晾晒棚,二期建设占地1500平方米的两层产品深加工及办公楼,内设分拣包装车间、QS认证化学快检室、冷库储存中心、10个晾晒棚。2024年第一季已种植64万棒白木耳、产量7.1万斤、销售额249万元,3.4万棒羊肚耳、产量2000斤、销售额10万元;带动周边务工人员80余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为了迎合市场并突出产品特色,今年9月第二季种植6万棒粉木耳,较之常见木耳品种,蛋白质、氨基酸、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口感独特、营养丰富;10月初,4个大棚中种植了72万棒滑子菇,现正在催芽出菇,年前完成采收,产值350余万元。就地深耕高山种植业。由于生长环境优越,高山种植的农产品与市场上普通的农产品相比,品质优秀,营养成分高,深受市场喜爱。因此,石窑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打破“同质化”竞争壁垒,大力支持高山农业发展。截至目前,村级合作社流转山林地,种植冬桃50余亩、高山蔬菜达110余亩。

做大“资金盘”,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河西村民组启动建设石窑村茶产业服务配套设施,总使用面积1360平方米,总投资177.77万元。最初用于服务白茶基地的食宿与实训,带动脱贫户务工,增加村集体收入,为青少年研学、乡村民宿、乡村礼堂,提供了硬件设施平台,根据村文旅项目发展,拟将用于茶文化展示区、餐厅、民宿以及娱乐活动室。引导有效资源“投到盘子里”。汇聚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资金,探索流转闲置低效山林地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小杠杆”吸引“大资金”,先后招引6家民营(国有)企业,流转山林土地资源3000余亩。

搭建“联盟场”,力促村企抱团发展

镇级搭台。黄甲镇成立食用菌党建联盟和食用菌协会党支部。注册“甲珍”品牌商标,对食用菌等农特产品实行统一品牌包装、多途经营销售。积极参加展销活动,推出伴手礼、年货礼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通销售“快速通道”。村级唱戏。打造党建“一托N”发展联盟。利用“飞地”资源与凯盛桐城现代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600万元建设120余亩食用菌产业园,年增收超100万元;与国有天正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天正公司投资588万元流转个人茶园421亩发展白茶,村级承接其扶光基地白茶日常管理和茶叶采摘工作,年增收近15万元。积极招引外商与天正公司合作,投资1400万元的“桐城小花茶韵文旅”正在建设,年前开张营业。

下一步,石窑村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机融合,在项目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探索推广“收益共享”、务工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振兴中带来的增值收益。以现有的政策资金为“药引”,通过设立投资平台、打造融资项目、开发农村全生态产业链、开展政府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多方协调互惠互利机制等措施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以市场化主体的经营优势激活乡村资源,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特色产品展架


联系人:陈诚

联系电话:18010718187


来源:市委组织部农组办

编辑:张阮航 许冉冉

审核:杨吉云 秦宇成 周裴晨

签发:何   毅

桐城先锋
《桐城先锋》是中共桐城市委组织部党建信息发布平台,致力于传播党的声音,推动党的工作,展示党的形象。介绍基层经验,展示党员风采,弘扬社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