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美院强强联手 “完美之路”特展纵贯古今横贯东西

文化   2024-11-10 12:09   中国  




博物馆头条按:昨日(11月9日)下午,“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在中国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学院、威尼斯双年展携手推出此展览,以致敬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和文化交流先驱。展览以“”为主题,探索个人追求卓越与文化创新的多重维度,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介进行创作。土耳其艺术家切夫德特·埃雷克设计的《两栖》户外装置艺术作品揭幕,象征不同文化的交汇点。



“完美之路”展览鼓励观众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以及艺术作为连接不同社群的桥梁作用。本次展览旨在深化中意文化交流,开启艺术对话的新篇章,展现两国在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合作潜力。




“西湖一曲百泉通,漠漠青山绕梵宫。故国园林秋色净,明朝风雨桂花空。”这是宋末元初杭州诗人仇远写于1287年的诗句。据考证,同一年,马可·波罗第一次来到杭州,他说“杭州是天堂之城,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2024年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意两国政府 7 共同发布《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2024 8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与威尼斯双年展签署的为期三年的谅解备忘录,本次展览是(MoU)后的首个合作项目。



为纪念马可·波罗这位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追寻他的足迹,推出了“风造就了天空”项目。中国和意大利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双方有一个共识:文明的历史并未因过去而消亡,文明史的能量依旧存在于当代,贡献于当代。两国带着各自历史的记忆和潜能,彼此参照,相互学习,互为语境,各自展开。




皮特兰吉洛


威尼斯双年展主席

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皮特兰吉洛·布塔福科(Pietrangelo Buttafuoco)表示,意大利与中国都拥有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哲学领域存在诸多共通之处。通过合作,双方的不同思想和理念得以碰撞交流,进而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将古老的友谊延续至当今的文化背景之中。同时,双方还肩负着更为深远的责任:即促进当代艺术及不同文化理念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为这个时代注入新的活力与光彩。




许江


中国文联副主席、

浙江省文联主席、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参展艺术家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参展艺术家许江表示,展览巧妙地将杭州置于马可·波罗的视角之下,他曾在杭州驻留,将这座城市誉为“金子铸成的天堂之城”,这一描述至今仍让人向往。马可·波罗的独特视角和深情赞美,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成为中意友好关系的象征。这个展览表达了策展人路易吉娅的专业眼光和对中国艺术的理解。‘风造就了天空’,恰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名言: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遇为声,目遇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一种自然的诗意,如若清风,溢满整个展览,酝酿着某种情往兴答的和谐姿态,期待中国美术学院与威尼斯双年展在未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与艺术创新。




金一斌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表示,杭州,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马可·波罗曾在此留下细腻生动的记录。如今,创办于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来到杭州,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举办“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盛事的开启,更是续写千年友谊的篇章,两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再次以艺术之名联结。本次展览以“风造就了天空”为核心命题,象征着中意两国文化的互鉴与创新。参展作品不仅反映了艺术家们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洞察,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这是一次促进中意当代文化艺术互相了解的机会,通过作品沟通心灵、彼此理解和尊重。中国美术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未来将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胸怀,面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创造,在美术、建筑、电影、设计等各个领域展开深度交流,追寻中西艺术文化的交融,重新发现世界,让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展览开幕式嘉宾剪彩




展览概况


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旅程的第一站是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支持下举办的“完美之路”展览,该展览是在中国美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再思考。“完美之路”是描述“道”的一种方式,围绕这一原则,展览汇集了一批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中国艺术家,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关注传统,同时也充分拥抱最新的科技发展。




本次展览呈现了活跃在中国艺术界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持续的展现出其自身对视觉艺术语言的更新,其目的是描绘一代人,他们构想并追溯了一条植根于千年传统的原发创新之路。




同时,这些作品见证了一种系统性的教育模式,有效地诠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描述了我们现代世界发生的复杂碎片化过程中的间隙空间。这些艺术家在观众眼中展示出一种非凡的适应能力,他们的态度表明了一条尚待行履的道路:他们是未知之途上的开拓者,回应着人类“走得更远一点”的原始需求。




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外,由伊斯坦布尔本土艺术家切夫德特·埃雷克(Cevdet Erek)设计的舞台《两栖》将观众迎入一个相遇的空间,这个舞台根据威尼斯双年展行进路线上的不同地点进行塑造和调整。




展厅内汇聚了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体系中的艺术家们和创作集体:曹澍、陈量、程然、戴陈连、冯冰伊、高世强+山水集体创作、许江、康凯雯、刘韡、刘毅、邱志杰、石冰+林仪、杨福东、叶御风、易连、应歆珣、袁可如(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创作团队、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创作团队。




展出许江的铜铸雕塑《共生会否可能?》,邱志杰的纸上水墨《大闸蟹:艺术生态地图》,高世强与山水集体创作的影像作品《山水:云山六章》,刘韡的装置《看,书!》,杨福东的黑白胶片影像《陌生天堂》,易连的摄影《离散大陆》《一条街的叙事》,袁可如的影像装置《永恒与片刻》,曹澍的影像装置作品《妖糖》等等。




历史渊源

马可·波罗与杭州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不仅多次到访杭州,更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将其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为杭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杭州在中世纪西方人的眼里,成为人间的天堂和现实的乐土。




马可•波罗


意大利旅行家、商人

《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对杭州如此写到:“城中有一大湖,周围广有三十里,沿湖有极美之宫殿,同壮丽之邸舍,并为城中贵人所有”。“湖之中央有二岛,各岛上有一壮丽宫室,形类帝宫”;“湖上有大小船只甚众,以供游乐。每舟可容十人,十五人,或二十人以上”;“舟中席上之人,可观四面种种风景……盖在舟中可瞩城中全景,无数宫殿庙宇同园囿树木,一览无余。”著名的英国汉学大师慕勒指出,关于杭州的内容是全书“最有趣、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马可·波罗链接了中国和意大利,威尼斯与杭州,在此感受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独特韵味。2025年是中意建交55周年,威尼斯双年展建立130周年。在未来的合作中,中国美术学院与威尼斯双年展将通过中外当代艺术家的对话,深化中国与意大利之间更深层次的艺术与文化交流,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探索全球艺术的未来。







展览展讯


展览时间2024年11月11日至2025年1月10日

展出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编辑:戴静怡

审核:赵娣

监制:博物馆头条



博物馆头条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直属国家文物局,指导“博物馆头条”发布博物馆行业发展研究成果与“中博热搜榜”系列数据调研榜单;行业内刊《全国博物馆周报》编辑中心;以专业视野链接全球博物馆,以数据视角赋能博物馆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