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水平,在粤港澳地区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2023年11月24日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广东、香港、澳门三地24家博物馆。
2024年11月18日至11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合作交流会暨策展人分享活动”将如期举办。
博物馆头条将为此推出系列报道,旨在挖掘各博物馆的馆藏精华、展览亮点及教育创新实践,还将通过多元视角,展现它们在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化发展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本次介绍——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超过400万人次,是世界各地观众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世界文明的重要窗口。
01
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不断夯实管理基础,系统梳理藏品资源,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和修复,建设多元化的立体藏品体系和文物保护平台,现已成为全国藏品体系最完整的综合性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包括历史、自然、艺术、革命文物四大类,陶瓷、书画收藏名列国内博物馆前茅,“海丝”文物、“南澳Ι号”等海洋出水文物等尽显南方海交历史特色,构建起全面性与地域特色相统一的藏品收藏体系。
出水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建立国内最早的专业化海洋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承担“南海Ι号”“南澳Ι号”等国家重大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的出水文物保护工作,在海洋出水文物保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文物见证文明兴衰,只有面向公众陈列展出,才能打开通向历史的明窗,展现出文明的魅力。广东省博物馆重视展览陈列展示,国内首倡和推行展览项目策展人制度,组建展览人才库,打造出涵盖9大主题展览资源库,连续11年获得中国博物馆界最高荣誉“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相关奖项。
同时,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依托巡回展览,实现文化资源跨域流动。每年举办各类展览200多场,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文化援藏、援疆工作,总惠及观众近4000万人次,为全国流动博物馆公众服务提供可参考、可推广的范本。
展览除了在中国大陆地区展示以外,还先后送至德国、荷兰、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影响力辐射至亚欧大陆。
广东省博物馆以“学术粤博”为核心,依托学术平台建设,打造区域学术大馆。先后创办《文博学刊》《艺术与民俗》两大学术交流平台,成为了全国唯一拥有两本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省级博物馆。
其中,《文博学刊》更是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体系。设立“图像人类学研究中心”“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外销艺术品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四大中心,启动“学术+”战略,建成华南文博机构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多重学术平台的建设夯实了博物馆的学术基础,推动文博学术成果的繁盛成熟。
依托于先进的学术平台,广东省博物馆成功举办中国博物馆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学界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正所谓“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广东省博物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文化地标,积极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作用,教育活动精彩纷呈,硕果累累,年活动场次、参与人数和策划实施水平居于国内第一梯队,系列教育和志愿项目屡次斩获国家级大奖。
多年来,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相关公共文化和教育活动,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全年龄段观众教育体系,在公共教育中打造终身学习社会平台。开拓社会教育思路,常态化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配合展览策划沉浸式教育体验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发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华南地区的研学游径。
探索博物馆教育课程进学校,设立博物馆教育专员,提升教育和讲解服务水平。举办高端学术讲座、高水平普惠性讲座和高质量科普讲座,联合大中小学校、科研院所开展馆校合作。
推进无障碍相关设施的改造,改善残障人士的观展体验,让特殊人群能更为便捷地享受博物馆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普惠共享。
广东省博物馆是国家智慧博物馆建设三大试点之一,打造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的全新博物馆新形态,为业界提供了智慧博物馆建设的“粤博模式”。组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数实融合创新实验室,通过数字化手段赋予文物新生命。大力发展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在线下优化升级陈列展示之余,线上发挥“一网”“两微”“三视频”新媒体作用,借助湾区优势的电视、报刊、广播传统媒体平台,建设广东省博物馆传播矩阵,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阵地,以虚拟展厅、直播、短视频、微记录等多种形式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众多具有岭南特色的文物通过数字化手段走进公众视野,在与观众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展现出自身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得益于高水平的数字化建设,广东省博物馆长期居公众关注焦点,成为文博行业“顶流馆”之一。
01·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展览名称: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展览时间:2010年5月18日至今
展览简介:“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张。作为新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其中长达四十米的猎德龙舟、迄今发现的国内唯一一套广州外销壁纸、雕工精湛的象牙雕镂空提盒、国内罕见的詹天佑亲笔签名的《京张路工摄影》相册等都是该展览的亮点。
02·粤山秀水 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
展览名称:粤山秀水 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
展览时间:2010年5月18日至今
展览简介:本展览尤具特色的是从序厅开始便以耳目一新的系列方形挂片作为装饰元素贯穿展览始终。这些挂片通过组合和光影效果,或成片、或成线、或成网,在展览序厅之初先从地面升向空中,似将天地相接,又似蓝色海洋一片,牢牢吸引住观众眼球,将观众引入一个充满自然元素的空间;进而挂片沿着展览前进的方向在展览上空时而翻腾,时而直行,引导观众不断向前行进;最后挂片铺展于展厅四楼与三楼之间的中空空间内,其上悬挂着海洋动物标本,各种海洋动物如同正在蓝色的海洋中游弋,其下坐落着巨大的恐龙化石标本,恐龙一族们好似正在蓝色的天空下悠哉游哉。整个展览根据相关内容分为相对独立的七个展馆,最后在环境保护问题的提出和各类环保纪念日的展示中结束整个展览。能使观众趣味盎然地了解广东的自然资源,轻松愉悦地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油然而生。
03·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展览名称: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展览时间:2010年5月18日至今
展览简介:《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分源流篇、制作篇、艺术篇、器用篇、欣赏篇,展出木雕实物200多件(套),品类丰富,精品叠出,如场面宏阔、精细入微的描金漆画诗经意境图大寿屏,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精雕细刻的神龛、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筹展人员充分利用高大宽敞的展厅空间,逼真地复原传统潮汕民居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木雕制品在潮汕民间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陈设应用,让观众在浓郁的潮汕文化氛围中赏心悦目地观赏、流连,充分领略到潮州木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04·皮影里的中国
展览名称:皮影里的中国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7日至12月1日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精心挑选独具特色的皮影造型,多方位呈现皮影戏“百地千戏”的特点,以《西游记》《三国演义》《白蛇传》等经典剧目中的标志性场景,重现观众耳熟能详的精彩瞬间;同时,结合皮影制作工具、传统乐器、剧本等实物展品,带领观众“解密”皮影戏后台。
05·亚美尼亚18—20世纪文化瑰宝展
展览名称:亚美尼亚18—20世纪文化瑰宝展
展览时间:2024年11月13日至2025年2月16日
展览简介:展览臻选百余件埃里温历史博物馆馆藏的18—20世纪亚美尼亚文化珍品,并结合广东省博物馆馆藏,通过“大美初见——邂逅亚美尼亚”“华冠丽服——亚美尼亚传统服饰”“银花宝钿——亚美尼亚银器”“繁花似锦——亚美尼亚地毯”“和合共生——传承与交汇”五个维度全方位揭秘亚美尼亚18—20世纪的艺术和生活。展品涵盖传统服饰、珠宝银器、手工艺品、古城影像、活态遗产,勾勒出亚美尼亚人在广东的历史足迹,共同编织成一幅亚美尼亚人民的风俗图卷,带来一场美的邂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展品>>
编辑:符六一、廖弘超
审核:联盟秘书处
监制:博物馆头条
点击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