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女性的节日服装-俄罗斯人|
左图:| 新娘结婚礼服-奥罗奇人 |(局部细节)
右图:| 餐巾-巴什基尔人|
11月22日,“传统之茧:欧亚大陆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俄罗斯民族博物馆藏文物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展览精选俄罗斯民族博物馆收藏的283件(组)丝织精品,涵盖礼服、披肩、腰带等多种服饰品类,件件精致又亮眼。
根据策展团队介绍,这次展览几乎把俄罗斯民族博物馆的丝绸展品“搬空了”,全是国际友人的压箱底好物!
01
博物馆里的真古着
比vintage店里更美丽!
| 女士套装-波兰人|
展览精选俄罗斯民族博物馆收藏的
283件(组)丝织精品
跨越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
涵盖手套、围巾、腰带等多种服饰品类
件件都是真·古着
同样是丝绸
不同地区的人民,有不同的打开方式
展览将用九个单元,带你走进
俄罗斯、中亚、伊朗、高加索、东欧等
欧亚大陆中部地区不同民族文化
| 年轻女性的节日服装-俄罗斯人 |
| 顿河哥萨克人的节日服装-俄罗斯人 |
丝绸头饰已成为南俄地区农村年轻女性节日装扮的重要部分。
俄罗斯北部及中部
喜欢用丝绸搭配“萨拉凡”裙的女式套装
(“萨拉凡”是俄罗斯传统民族服装)
年轻女性会选择丝绸面料的服装
当作盛大的节日庆典或婚礼上的 OOTD
而南俄地区农民
喜欢将丝绸缎带装饰于
毛料裙装、围裙、护胸以及头饰等
保暖与时尚两不误
| 手帕-俄罗斯人 | 局部刺绣细节
| 装饰用品-俄罗斯人 |
上面绣有很多类似中国元素
的动植物花纹。
| 毛巾-俄罗斯人 |
曾是沙皇宫廷的高级礼品,
并非我们日常使用的毛巾。
在远东地区原住民眼里,
丝绸是民族传统服饰里的核心材料
散居于西伯利亚地区的那乃人
喜欢在刺绣过程中
使用桦树皮、鱼皮或纸板制作的镂花模版
将丝绸别出心裁地装饰于传统服饰上
| 那乃族新娘嫁衣-那乃人 |
那乃族新娘嫁衣礼袍前襟和后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前襟为龙鳞图样,背部以刺绣方法绣出对称排列的传统装饰图案“生命之树”,还绣有鸟类和两栖动物,带有吉祥寓意。
在南西伯利亚原住民服饰中
彩色滚边和镶嵌丝线技法比较常见
当地人主要依靠进口纺织品来制作衣物
展厅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龙袍”
它们的主人是居于贝加尔湖畔
草原及森林草原地区的布里亚特人
熟悉的金色丝线、神龙与祥云纹
中国人的DNA动了
| 女士坎肩-布里亚特人 |
| 男士长袍-布里亚特人 |
长袍上面绣有五爪龙。
中亚地处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
该地区丝织品的制作技艺和装饰图案
融合了商贸沿线区域的诸多地方特色
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两大纺织中心
数百年来一直传承着丝织技艺
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依卡特”(Ikat)织物
此类织物采用经纱防染工艺制成
有十分前卫的几何图案
| 丝绸织物 |
| 面纱-山地塔吉克人 |
伊朗是全球最重要的丝绸生产中心之一
技艺精湛的织工们有自己的拿手绝活
他们会从反面精心织造织物
并借助镜子检查图案的准确性
| 绒面祈祷毯-波斯人 |
丝绒制作的宫廷地毯构图设计精巧复杂,花纹细腻,代表了伊朗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
高加索东南地区居民
依然坚守着传统的丝织业运营方式:
女性培育蚕茧,男性参与缫丝
丝织品的生产主要由城镇工坊中的男织工完成
鞑靼和巴什基尔地区
绸缎与丝绒成为缝制坎肩等服饰的首选面料
男性和女性头饰多采用丝绒制作
冬季必备的时髦精冷帽,拿下!
| 女性头饰-鞑靼人|
帽子上的花朵及绿叶栩栩如生,只有具备扎实刺绣功底与灵巧手艺的匠人才能织成。此类型刺绣者一般为14-15岁的少女,小孩姐上大分!
| 刺绣-格鲁吉亚人 |
展品上绣有纹章、花草等多种图案,可能是初学者练习的作品。(看上去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十字绣 ^-^)
十九世纪
东欧和东南欧地区
养蚕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时期
丝绸服装及配饰
开始走进富裕阶层及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在此前的十七至十八世纪
东方丝绸腰带在欧洲社会流行
催生了波兰贵族礼仪服饰中的标志性配饰
——斯卢茨克腰带
| 斯卢茨克腰带-乌克兰人 |
此腰带为男性丝绸用品,由多种丝绸与金属丝制成,极具分量。腰带通常系在外袍之上,束于腰间,饰有图案花纹的两端自然垂落于前。
02
老祖宗的高级定制
刮出欧亚大陆最炫民族风
| 女士/男士套装-喀山鞑靼人 |
过完眼瘾
让我们透过欧亚各具民族特色的服饰
回望最初的起点:丝绸之路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
新石器时代晚期
充满智慧的老祖宗将野蚕驯化为家蚕
逐步发展出蚕桑业
形成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高级定制
公元前四世纪至前一世纪
在游牧部族迁徙、贸易活动作用下
产生了草原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
联通了陆上丝绸之路
南朝以来,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
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中国丝绸产品和丝绸织造技术
通过丝绸之路
输往至亚欧大陆多个区域
在不同民族、国家的交流融合下
丝绸文化遍地开花
| 丝绸织物-土库曼人 |
| 佛教圣像“曼陀罗”-布里亚特人 |
在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丝线、丝绳、丝织物被广泛用于制作佛教僧侣法衣、寺庙内部装饰和各种礼佛用品。
正如俄罗斯民族博物馆策展人
Gushchian.Lusine(古什奇安·卢辛纳)而言:
金属中有黄金,织物中有丝绸
正因为有不同民族间的友好来往
才得以发展出这些辉煌的文化宝藏
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
我们将俄罗斯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
带到你眼前
希望通过不同类型的展品
展现欧亚大陆上相互交流的多元民族文化
///
从最初的草原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源于中国的丝绸文化在欧亚大陆不断交流融合,衍生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元素。
时尚转个圈,来来回回流行的,还是这些经久不衰的民族元素。逛博物馆就是一种美的感受,在这里留下一些对历史、不同地区人民的印象,就足够了。
2024年11月22日-2025年2月16日,等你一同踏上横贯欧亚丝绸之路的锦绣之旅。
📌
一 个 彩 蛋
展厅门口右侧设有棉、麻、丝三类不同纺织物的科普装置,大小朋友可以透过展柜,了解不同丝织品从原材料到编织成布料的全过程。
左侧设有趣味丝绸打卡装置,可以错位“穿上”展览同款丝绸服装。具体细节等你亲自来探索,期待大家的创作🕺~
📅 展览时间
2024年11月22日-2025年2月16日
📍 展览地址
湖北省博物馆南馆4楼临时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