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博热搜榜发布全国十大热门展览Vol.66

文化   2024-11-22 09:06   江苏  







当前正在展出的热门展览

(请滑动查看 )


*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博热搜榜榜单梳理


弥勒博物馆(新开馆)
“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
等三大展览

吴越文化博物馆(新开馆)
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土

天津博物馆
黄金武士与富饶草原-
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

咸阳博物院(基本陈列改陈)
“帝都辉煌——
秦咸阳文明展”等四大展览

辽宁省博物馆
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

中国港口博物馆
绮丽长歌——马王堆汉墓的永恒之旅

闵行博物馆
子曰——孔子文化主题展

浦东美术馆
对话透纳:崇高的回响

成都博物馆
目光交织--
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


中华艺术宫
“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
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只此绚丽——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汉代珠饰展

上海博物馆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罗丹艺术中心
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中华文明溯源


香港M+博物馆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更多热门展览查询:
「中博热搜榜」最新榜单查询


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发布的中博热搜榜发布最新一期十大热搜展览(博物馆+美术馆)推介Vol.66。本期监测对象为2024年11月以来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十大热门展览。



本次发布十大热门展览为全国性热门榜单,从八月份开始,中博热搜榜进行分区域发布该地区热门展览推介,更多展览被收录。四大区域相关热门展览请在中博热搜榜查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年11月6日至2025年6月5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


横跨七个月的重磅跨年展览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11月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示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珍贵文物。展览通过“寻美,永恒的主题”“爱美,不变的天性”“镌美,卓越的塑造”“美,无尽的求索”四个单元,从古希腊充满艺术想象的日常用具、精美别致的妆容服饰,到令人叹为观止的人体雕塑,再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公元前1世纪近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



展览围绕四个核心主题——“寻美:永恒的主题”、“爱美:不变的天性”、“镌美:卓越的塑造”以及“美:无尽的求索”,深入探索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公元前1世纪,跨越近5000年历史的古希腊文明中对于“美”的多元追求与卓越创造。


古希腊对“美”这一主题的执着追求和多元创造;展览展现了“美”在古希腊精神世界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古希腊人通过对“美”的探索实现自我超越,并引导观众对“美”之于人类的特殊价值进行深入思考。


  • 上海博物馆(东馆)

(2024年11月6日至2025年2月17日)

上海博物馆(东馆)


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暨“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的重要活动之一,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以“卡地亚的艺术魔力”为主轴,汇集332件艺术珍宝,不仅有来自卡地亚典藏202件珍品、96件档案文献,也有来自欧洲、上博、故宫、山西、内蒙古、辽宁、四川、河北等9家借展单位的34件中国文物。卡地亚典藏珍品与来自全球多家著名博物馆的珍贵文物相互映衬,延续着中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对话,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百年的珠宝艺术魔力之旅。



此次展览甄选卡地亚典藏中极具代表性的珠宝、钟表、档案等艺术珍品,分为“荣耀图腾”“万物有灵”“创意无垠”“世间惊鸿”“永恒法度”“繁华一瓢”六个版块,呈现一场跨越百年的艺术魔力之旅。这种超越珠宝艺术而定格经典永存的理念,与中国古代艺术隽永的价值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神秘的东方艺术为卡地亚提供过丰厚的文化滋养。展览中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与卡地亚典藏星月相伴,携手共赴一场仰望苍穹、见证永恒的艺术对话。



展览以法国诗人让·考克多委托卡地亚为其定制的法兰西院士剑开篇。他曾用美丽的诗句这样写道:“卡地亚是一位奇妙的魔法师,用迷人的方式,从一缕阳光中捕捉月亮的碎片。”正是这一诗句启发了本次展览的展名“卡地亚的艺术魔力”。


  •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

(2024年11月15日至2025年9月)
澳门美高梅博物馆


位于澳门,备受关注的“保利美高梅博物馆”于11月15日揭开神秘面纱。首展“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同步向公众开放。展览以时间为脉络,熔铸古今、汇通中外,共分为季风、文脉、交织、联结四个主题空间,分别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影响和展望。



第一空间“季风”展区,以宏观视角,讲述人类从敬畏海洋、了解海洋到利用海洋并开启航海探索世界的过程。通过海洋文明发展的历史时间线进行串联,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海上文化的发展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构建出一幅幅海上丝绸之路的鲜活景象。



第二空间“文脉”展区,以水下考古为线索,以文物为展示重点,从考古视角勾勒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面貌,通过沉船、出水文物、古港遗迹,将海丝历史直观呈现出来,用文物诉说中国海上贸易的昔日景象,见证水下封存的古老历史。



第三空间“交织”展区,从商品贸易、开拓使者、文化遗产、移民浪潮等方面,展现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成果,全方位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对全球文明多元汇聚的深远影响。



第四空间“联结”展区,聚焦现在,展望未来,通过摄影作品、艺术家创作、装置艺术品等多种方式,探寻新时代下人类对海洋的保护与探索。


  •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2024年11月9日至2025年1月9日)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11月9日,全世界最集中、最大规模的宋代鸟类绘画真迹展,首次以宋画中真实描绘的鸟类为主题的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5周年庆大展——“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在浙博之江馆区开幕。此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博士在多年研究基础上精心策划推出,几乎前所未有。“追千古”“访山野”到“入画境”,展览分三个单元呈现宋画与自然的对话。



此次展览展出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8家收藏单位15幅宋代绘画真迹,28幅宋画高清图版与39幅现代鸟类摄影作品,并特别推出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展览项目。



第一单元“追千古”中,15幅难得一见的宋代花鸟画真迹是此次展览的最大看点。这些真迹是宋代花鸟画的典型代表,既包括李成、唐希雅、李迪和梁楷等名家作品,也包括很可能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彩佚名之作。


第二单元“访山野”,将高清宋画图像和精美野外摄影作品并置。展览通过这些宋代花鸟图像和身边鸟类摄影作品的并置和观照,更加全面、逼真地展现曾经的自然和艺术世界。



第三单元“入画境”,借助现代多媒体数字技术,尝试演绎李迪《枫鹰雉鸡图》中那场枫鹰雉鸡搏杀的历史悬案,感受千年江南四季山野百花的微风、香薰和鸟鸣,窥探宋徽宗自然百宝箱式的神秘御花园。



  • 德基艺术博物馆

(2024年11月14日开展)

德基艺术博物馆


展览由国际策展人、艺评家兼艺术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作为艺术顾问与德基艺术博物馆携手,系统而全面地回顾Beeple的艺术生涯,邀请观众以沉浸的方式,探索Beeple艺术实践中的多个维度。



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数字考古”,展览针对Beeple的早期创作展开探究,回溯其从最早的“涂鸦式”手绘,到随着技术发展,进一步展开的叙事性影像、海报、设计、音乐、器乐视频和电影等多元的艺术实践。第二单元“每一天”,置身于一个由近5米高、20米长的巨形屏幕与镜面环绕的场域,屏幕中不断播放着Beeple所创作的《每一天》系列的精选作品。


第三单元被命名为“Welcome To 2122”的未来板块中,来自《每一天》系列的十幅作品以“油画+屏幕”的方式对照呈现,展示了技术发展带来的艺术观看方式的变迁。


在展厅的最后章节“DIGIVERSE引力计划”中,经由邀约和征集甄选出的作品于此呈现,同时也面向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传媒学院等院校的在校学生展开定向征集,汇集并展示这些数字艺术新生力量的优秀创作。


  • 中国港口博物馆

(2024年11月16日开展)
中国港口博物馆


11月16日,经过一年的精心策划设计与施工布展,“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2.0版在中国港口博物馆正式开幕。改版提升后的“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从内容到布展方式都进行了改陈,沉浸感与互动性更强。“寻梦”“筑基”“蝶变”三个部分以时间为轴,系统展示我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在设计基调上,新版陈列充分尊重与彰显“水下考古”特色,将水下考古代表性的探方、商船、瓷器等作为设计元素,木质展台、微缩场景、考古影片等多元化展示手段,结合水纹灯等灯光效果,将色彩、空间与质地融合,营造出强烈的水下氛围。相对抽象的水下考古学科,得到具象化的呈现。


展览以蓝色作为主色调,通过由浅蓝到深蓝的渐变,展现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从浅水走向深海,从国内走向国际的非凡历程。




在陈列叙事上,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出发,分“寻梦”“筑基”“蝶变”三个阶段。三个阶段详细梳理了中国水下考古起步、发展和跨越的历史脉络。



第一部分“寻梦”展示的是初涉门径的阶段,事实上,在1987年前,我国几代考古人也曾用几十年的探索,通过传统田野考古方式,成功挖掘过40多艘古代沉船。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泉州、宁波等地的古船考古成果,不仅引发了海内外对中国水下文化遗产的关注,也为后来学科的兴起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筑基”则是展览的“重头”,1987年以来,我国在西沙群岛和广东、福建、浙江、山东、辽宁等地的沿海海域展开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发现重要水下文化遗存数百处。其中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都在现场设有“小专题”。





展线的第三部分“蝶变”讲的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走向深海、走出国门的故事。从1989年到2022年,我国水下考古专业人才培训班一共组织了9期,培养了数百位水下考古人员。他们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宏图紧密相连,穿梭于波涛之间,潜入水下唤醒那些“沉睡”的历史瑰宝,书写了水下考古在中国的瑰丽篇章,揭示了中华海洋文化的恢宏画卷。



在展示内容上,既反映我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也兼顾为之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力争做到见人见事;既具有水下考古学科的专业性,也不乏面向广大公众的普及性,力争做到雅俗共赏;既汇总以往各地水下考古尤其是近十年来的重点项目与主要成就,也突出体现宁波水下考古特别是象山渔山“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力争做到点面结合。



在陈列形式上,进行了彻底翻新改造。空间设计方面,在遵循现有建筑语言的基础上,将展示设计与建筑元素有机融合,代表着水波的曲线与象征着科学严谨的几何在展厅中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共同碰撞出刚柔并济的火花。


  • 天津美术馆

(2024年10月26日至2025年1月5日)

天津美术馆


日前,由天津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为指导单位,由天津市文化旅游局、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馆、兰亭书法社、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承办的“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共展出王冬龄的代表性作品百余件,涵盖楷、草、隶、篆等多种书体,既有巨幅作品,也有扇面、册页等精致小件作品,既见传统功底,又具现代情怀、时代精神。展品从他16岁的小篆作品到今年的巨幅新作,再加上几十年如一日的临摹日课,充分展示了王冬龄6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书法创作实践,以及弘扬主旋律、赞美新时代、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



以“乱书”出名的王冬龄,是最早的一批中国书法专业研究生,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一直是一位前卫派的书法家。天津美术馆推出的“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本月备受关注。



此次展览展出代表性作品共100余件,体现了王冬龄6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书法实践与创作。既有传统的书法作品,也有近年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的作品,强调空间结构,使书法自身的线条更有纯粹性和表现力,成为亦书亦画的当代水墨艺术。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展出了王冬龄创作于1962年第一次参加大赛时候的作品,可以说是王冬龄的“出道之作”。



展览之名“津门问道”,既体现了王冬龄的谦逊和对艺术的虔诚,更代表了他对天津的看重。曾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著名书法家唐云来直言:“与其说是来问道的,不如说是来传道的。” 唐云来认为,此展将为天津书坛乃至艺术界带来启迪,艺术创作要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


  •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4年11月10日至2025年1月10日)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美术馆


11月9日,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在中国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学院、威尼斯双年展携手推出此展览,以致敬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和文化交流先驱。展览以“”为主题,探索个人追求卓越与文化创新的多重维度,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介进行创作。土耳其艺术家切夫德特·埃雷克设计的《两栖》户外装置艺术作品揭幕,象征不同文化的交汇点。



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是在中国美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再思考。“完美之路”是描述“道”的一种方式,围绕这一原则,展览汇集了一批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中国艺术家,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关注传统,同时也充分拥抱最新的科技发展。




本次展览呈现了活跃在中国艺术界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持续的展现出其自身对视觉艺术语言的更新,其目的是描绘一代人,他们构想并追溯了一条植根于千年传统的原发创新之路。




同时,这些作品见证了一种系统性的教育模式,有效地诠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描述了我们现代世界发生的复杂碎片化过程中的间隙空间。这些艺术家在观众眼中展示出一种非凡的适应能力,他们的态度表明了一条尚待行履的道路:他们是未知之途上的开拓者,回应着人类“走得更远一点”的原始需求。




  • 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

(2024年11月11日至2025年2月14日)

海战博物馆


本次展览作为2024年“博学东莞”文化品牌的重要原创展览,清风万里 瑰宝鎏光--沈阳故宫藏清宫文物精品展共展出142件(套)兵器、服饰、食器、文房器物等文物展品,其中二级文物19件(套),三级文物32件(套),来自沈阳故宫的清代皇室珍品105件(套)。



展览通过“筚路蓝缕”“剽悍八旗”“锦衣玉食”“宫阙雅趣”四个部分,管窥跌荡起伏的清前期历史,揭秘尘封已久的皇家往事,展示龙兴关外的王朝风貌。



第一部分“筚路蓝缕”,讲述了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到满清建立,并最终迁都北京,定鼎中原的过程,生动再现了满族从一个部落联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强大帝国的壮阔画卷。




第二部分“剽悍八旗”,聚焦于清前期八旗制度的创建与发展,以及该制度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应用,展示了八旗制度及八旗军队在戎马征战、平定中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锦衣玉食”,展示了清代皇宫内的服饰与饮食文化,揭示了当时皇家生活的奢华与社会等级制度的严谨。



第四部分“宫阙雅趣”,展示了清宫陈设、文化生活等方面,不仅体现了皇室的尊贵与品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



  • 成都博物馆

(2024年9月28日至11月24日)

成都博物馆


今年,成都博物馆创新推出“四川近代文化名人”系列原创特展,大器无量--谢无量的学艺人生以人为轴,讲述名家故事,描绘名人群像,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作为这一系列展览开篇之作的“大器无量——谢无量的学艺人生”特展,不仅是对近代文化巨匠谢无量先生的一次全面致敬,更是一次深度挖掘和呈现其艺术人生与学术成就的策展实践。



展览正是基于谢无量传奇的一生,通过“人生历程”“博学卓识”“诗才横溢”“翰墨大家”四个单元、120余件(套)展品,综合呈现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和文学艺术造诣。


《四川政治经济改革方案五要点》页


此次展览中,谢无量创作的大量文稿、诗词、匾联、扇面、碑石等形式的书法作品,无不体现出他不假雕饰、稚拙超逸的书法特点。正如现代学者吴丈蜀作诗称赞道:“一片清机出自然,真情至性聚毫端。”



这种多维度的展示,不仅让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谢无量的艺术风格,更通过对其艺术成就的深入挖掘,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这种展示方式,有助于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谢无量的艺术成就,并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编辑:赵娣
审核:戴静怡
监制:博物馆头条编辑部

上一期榜单回顾:

博物馆头条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直属国家文物局,指导“博物馆头条”发布博物馆行业发展研究成果与“中博热搜榜”系列数据调研榜单;行业内刊《全国博物馆周报》编辑中心;以专业视野链接全球博物馆,以数据视角赋能博物馆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