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从海洋、气候、环境、工程、信息、水产、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领域对我国蓝碳的情况进行了详尽介绍,面向全球提供“蓝碳智慧”和中国方案。
蓝碳市场发展热度持续上升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以其巨大的碳储量、多样的固碳方式、稳定的保存形式和广阔的增汇潜力在缓解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蓝碳(又称海洋碳汇)是一种重要的碳汇资源,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我国拥有着辽阔的海洋国土面积和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同时拥有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三种蓝碳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大部分蓝碳项目尚未被开发利用,拥有大量的储备蓝碳资源。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寻找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成为各国共同的追求。蓝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正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我国蓝碳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理论指导。
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我国蓝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地的蓝碳交易试点实施也开辟了新的发展局面,蓝碳市场发展热度持续上升。
剖析中国蓝碳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上下各级部门、社会各行各业都积极投身于“减碳增汇”的工作中。但从实际来看,蓝碳实践和理论研究目前依然面临微观机理不清、人工干预技术薄弱、评估标准和方法不全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主任、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李建平表示。
李建平介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以服务国家“双碳”目标重大需求为宗旨,以“深耕海洋、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精心组织国内外诸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联合发起了中国蓝碳蓝皮书专项研究,旨在通过发挥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领域“文理工农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开展跨学科有组织科研,有效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海洋强国建设,以及提供面向全球的“蓝碳智慧”和中国方案。
蓝皮书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牵头组织,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省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以及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科学家组成编写组,汇集了行业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发现和研究成果。
蓝皮书共分为7章,包括总体、产业、区域、热点、专题、政策法规、国际借鉴等篇章,结合碳中和愿景目标,从多维度选取数据指标,针对我国蓝碳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等进行了剖析,借鉴国际蓝碳实践的成功案例与丰富经验,提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方案、新思路。
蓝皮书显示,中国通过蓝碳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呈增长趋势,预计在2023年至2035年以平均每年约2%的速度增长,2035年将增长至41.2亿吨,吸收量将比2022年增长20%。这表明,未来中国蓝碳市场的需求规模将继续扩大,中国海岸带蓝碳发展潜力和增汇潜力巨大。
“海洋是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重要抓手。”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表示,蓝皮书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加强人们对海洋碳汇的认识,促进从基础理论认识到工程技术示范的跨越,希望国内科学界、教育界、化工等各行业领域精诚合作,共同应对蓝碳问题。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院士金夀岩表示,该书代表着中国在蓝碳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相信在全球范围内也将引起广泛影响。
李建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与相关部委、科研院校、企业等紧密协作,开展跨学科有组织科研,计划每年更新蓝皮书,使其成为蓝碳领域的经典“蓝宝书”。
审签:赵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