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不断拓展优质亲海空间,促进人海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对推进海洋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优秀典型案例示范作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组织开展了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在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海洋咨询中心等单位的协助下,从各地推荐的案例中遴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各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美丽海湾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和海岸带生态减灾等方面先进做法,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希望通过分享这些生动案例,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 北戴河中海滩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 阳光海岸绿道保留并连接原有水域、绿地、湿地、森林等生态板块
山东省海洋局推荐
日照市海洋发展局提供案例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向海索地”“竭泽而渔”式开发,加剧了滨海湿地和自然岸线的侵蚀,居民靠海不亲海,生态环境亟待修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治理、高效能融资、高联动管护、高水平开放,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坚持陆海联动、一体推进,实现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全域覆盖,在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人海和谐共生,推动“碧海银滩”到“金山银山”价值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灵山湾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灵山岛荣获全国首个“负碳海岛”认证,新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后岔湾观景台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推荐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提供案例
↓↓↓点击下图阅读全文
▲ 整治修复后的望海路滨海岸段—整洁干净的嵊泗海岛新中心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嵊泗县人民政府提供案例
▲ 漩门一期堵坝拆除后照片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玉环市人民政府提供案例
↓↓↓点击下图阅读全文
▲ 泉州湾湿地飞鸟云集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晋江市自然资源局提供案例
考洲洋作为广东首个初步建成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以口窄内宽溺谷海湾为特色,是粤东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受历史围海造田、围塘养殖等影响,惠东县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面积锐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2013年以来,惠州市通过保护与治理相结合,创新修复模式,选用本地红树物种,完成红树林营造8857亩、修复1965亩,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通过先行先试,惠州市创新打造“红树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湿地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生态园,首创我国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红树林变身“金树林”。
▲ 考洲洋红树林湿地百鸟齐飞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提供案例
▲ 生态岸线修复后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推荐
钦州市海洋局提供案例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推荐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案例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推荐
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