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海洋这门“世界语言”——二〇二四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综述

科技   2024-11-12 16:11   北京  

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嘉宾,30余场论坛及研讨会,30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与的展会,7大类几十场群众性活动……11月6日~12日,2024东亚海洋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如约而至。

  海洋的开放性和连通性,让海洋成为一门“世界语言”。

  在这场以海为名的盛会上,海洋领域各界人士齐聚海滨城市厦门,聚焦“蓝色协作,共创未来:一个可持续和韧性的海洋”,交流互鉴,共读海洋。

海洋艺术展品吸引参观者驻足



倾听海洋的“语音”



聚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共

  东亚海大会是由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发起的、重要的区域性大会。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本届大会由中国自然资源部与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

  本届大会上,PEMSEA共举办了3场全体会议,议题分别为:技术与融投资创新,海洋科学、政策与实践,地方解决方案应对全球挑战。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展示了蓝色经济的最新发展动态,研讨如何弥合研究、决策与实施之间的鸿沟,探索社区驱动型倡议在应对全球海洋挑战中的力量。

  东亚海地区涵养了世界上六个大海洋生态系统和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及红树林,是超过21亿人的共同家园,也是最具经济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海洋将各国紧密相连,结成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共同肩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责任。

  区域间的海洋合作对于实施东亚海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东亚海大会自2003年第一次举办以来,为构建全方位的伙伴关系、增进理解与互信、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是东亚海组织的全面参与者、重要贡献者。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政策规划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赋能,持续探索生态保护修复中前沿技术的运用,不断深化海洋科技合作。

  大会认为,PEMSEA“通过采用海洋综合管理方法和建立政府间、跨部门和机构间伙伴关系,促进东亚海区域海洋健康、人民福祉和经济发展”的主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重要论述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高度契合。

  中国在着力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成效、在着力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中的新进展,进一步丰富了东亚海组织的理念和方向,进一步凝聚了地区国家的发展共识和动力。

大会开幕式现场



求解海洋的“语法”


推动蓝色伙伴关系不断向深向远

  大会期间,东亚海地方政府网络(PNLG)全体大会成功举办。由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和中国-PEMSEA中心联合编写的《海岸带可持续管理中国方案:中国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30年》(英文版)一书发布。

  该书全面回顾了中国参与实施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项目的30年历程,介绍了海岸带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厦门推广到全国,从海域拓展到全域的历程,梳理了中国在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管理经验,并分别从污染控制、流域综合管理、生境保护、生态修复等角度遴选了厦门海湾综合治理、东营流域综合治理、泉州入侵物种管理与生境修复等17个优秀案例进行宣介。

  该书的发布,展示了我国在过去30年海洋与海岸带可持续管理经验和海洋生态保护与生境修复方面的创新成果。

  在大会颁奖环节,2个 PNLG城市成员(泉州和昌邑)通过了中国-PEMSEA中心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系认证,分别获得了二级和一级认证证书。

  据悉,中国-PEMSEA中心是 PEMSEA和自然资源部共同指导和支撑的海岸带管理技术服务机构,是 PEMSEA设立的唯一一个国家中心。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海岸带综合管理理念,与 PEMSEA共同建立并在东亚海区域开展了海岸带综合管理体系认证及培训工作,为沿海地方政府提供海洋综合管理相关的技术支撑,助力中国在东亚海区域的海洋国际合作和蓝色伙伴关系建设。

  作为本届大会的平行论坛之一,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PEMSEA中心以及 PEM-SEA共同主办的“海洋保护地可持续管理与实践分享研讨会”在大会期间举行。

  与会者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孕育更深入合作,为实现东亚海地区海洋保护目标提供方法和途径。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专家学者分享了14个技术报告,包括了海洋保护区网络的科学设计方法,通过扩大海洋保护区和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泰国经验,基于生态区的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识别与保护规划等内容。与会专家围绕海洋保护地和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等管理工具,就如何利用海岸带综合管理和海洋空间规划等手段进行有效管理等议题深入交流。

与会代表

  海洋一所携手合作单位和国际组织,先后发布了3项海洋自然保护地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成果,分别是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共同研究制定的《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海域适用性研究报告》、与野生救援共同编制的《海洋保护地管理巡护手册》,以及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共同编写的《斑海豹小种群报告》。这些成果为东亚海地区及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地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中国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还有另一个名字——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其成立之初便肩负着构建中国-东盟国家合作交流平台和机制的使命。

  11月7日,由海洋四所与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岛研究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共承办的“中国-东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研讨会”及“中国-东盟海洋遥感技术交流培训会”举行。

  研讨会上,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遴选出的10个代表性案例,涉及红树林、珊瑚礁、盐沼、海岛等典型生态系统和自然岸线保护修复,展示了各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美丽海湾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和海岸带生态减灾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取得的显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天,海洋四所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签署了联合开发协议,与越南芽庄大学签署了海洋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

  11月7日,由联合国环境统计署东亚海协作体主办的“应对东亚海域三重地球危机——气候变化影响、自然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问题”活动在厦门举行。会议指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在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这是会议给出的答案,也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共读海洋的“词汇”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11月8日下午,碧波荡漾、白鹭翱翔的筼筜湖畔,部分与会嘉宾实地考察、现场观摩厦门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实践经验,详细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从海域到全域取得的成果。

  11月7日,作为大会平行论坛之一的“东亚赤潮研讨会”召开。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主办,今年是第十三届,旨在联合国“海洋十年”背景下,交流东亚赤潮的最新状况,分享亚洲地区有害藻华的信息,促进该区域科学家在有害藻华研究活动上的合作。

  11月7日,在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指导下,2024国家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联盟年会召开。来自全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百余名联盟成员代表参加年会,共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

  在第七届国际潜水救援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暨厦门海洋产业招商推介中,海洋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展示,涉及金额约108亿元。

  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产业……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是展示海洋各领域发展前沿的平台,也呈现了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活的魅力。

  “一场赛事,全家人的旅行”。11月9日~10日,2024中国家庭帆船赛厦门站暨2024厦门海上运动会圆满收帆。此时的厦门,是被专业航海人士认证的帆船运动“黄金季节”,来自福建、广东、海南、河南、黑龙江等地的38组参赛家庭,在同安湾海域扬帆踏浪,与海共舞。

家庭帆船赛

国际游艇展开幕

  11月6日~12日,蓝色梦想艺术展、海之交响音乐会、青少年海洋文化嘉年华、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海洋科学开放日等群众性活动依次开场,激发了群众海洋情怀、提升了全民海洋意识。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一次大会,有看得见摸得到的成果,更有沉淀下来的思想和理念。读懂海洋,是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题中之义。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记者:安海燕  通讯员:于丽波 方健 齐敏 马庆伟 王鹏斌 郭若玉 陈起鸿
图片:厦门国际海洋周秘书处提供
新媒体编辑:余立红 
审核:田小明

审签:赵晓涛

观沧海
立足海洋,为您奉献最权威的、最具可读性的海洋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