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们观宗寺的大雄宝殿,会发现殿内的佛像布局,跟其他寺院的佛殿有很大的不同。迥异于一般殿堂内,中央供奉一佛二弟子像,两侧再奉十八罗汉像的传统布局;我们观宗寺大雄宝殿内两侧是石刻浮雕群组,描述了天台宗从印度到中国,再到明州的发展历程。
龙树生于约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印度的婆罗门种姓,相传因为父姓“龙”,而母亲又在树下将他诞下,所以取名——“龙树”。龙树天资特别聪慧,在孩提的时候,就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同龄人的天赋,他听到婆罗门诵读经典,数遍之后,他就能流利的背诵出来。
到二十岁以后,对天文、地理、数学,以及婆罗门和各种外道的经文,几乎都读遍了,而且理解力极强,因此,龙树在少年时就已然是名扬天下了。
不久打听到一个术士,会隐身术,他们就去登门求教。那术士看到他们年轻,又动机不良,不愿传授。他们苦苦请求,术士缠不过他们,只得给每人一粒药丸,嘱告道:“你们在僻静的地方,用水将药丸磨化,涂在眼睛周围,人们就见不到你们了。”
少年龙树便当场试磨,细辨药丸的气味,对术士道:“你共用了七十样药物合成,对吗?”术士不胜惊讶,问他怎么知道。龙树菩萨说:“我是从气味中辨别出来的。”术士甚为叹服,只得叮咛要慎用此术。
国王召大臣商议。一老臣说:“凡这等事有两种可能,一是鬼魅作祟,一是术士捣乱。陛下可派几个精明的人,暗暗分守在宫门背后,若是术人,总有迹象可露,可用兵器除之;若是妖魅,虽无迹象,亦可用符咒消灭。”国王立即照办。不久有人来报,是术士所为。
受此严重教训后,少年龙树幡然醒悟,想到了佛陀所说:“贪欲是众苦与祸患的根本,一切败德丧命之事,皆由此引起。”于是,少年龙树下定决心,要皈依佛门。可少年龙树又是如何进阶,成为日后的八宗共祖呢?
牧雲搁笔於弘法学社